军事理论,是军事实践的先导。今天,海军已经作为一支强大的军种,活跃在世界战场上,然而,没有著名军事家最早提出海战理论,海军在军事上的地位也许不会象今天这样显著。
在19世纪80年代的军事理论中,被称作美国的海军之父的马汉,创造性地提出了“海军制胜”的观点。他认为,海军在未来战争中将起决定性的作用,夺取制海权被称作战争的基本规律和首要目的,这个思想对以后世界各国海军建设和发展起了重要影响。西方军事家称马汉是第一个把军舰送下水的人。
1840年,马汉出生在西点军校一个教授的家庭,其父亲在军事工程学和战术学方面造诣很深。在这样世界驰名的军事学府里,马汉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军事教育。按照父亲的意愿,他考入了海军学院,其成绩之优异令全校学生惊叹不已。1861年,美国内战爆发了,马汉坚决地站到了北方一边。这时的海军尚无单独作战能力。马汉直到40岁,命运还没有使他成名。在20多年的军事生涯里,竟没有一个上司看出他具有海军战略家的气质。对于马汉来说,这不能不是心理上使他无法摆脱的压力。然而,马汉并没有任何的消沉和冷漠,已经40岁了,仍然奋发进取。
命运终于发现了这位未来的“海军战略泰斗”。
1884年,一个偶然的机会,美国海军军事学院院长斯蒂芬·彼卢斯,看到马汉在海军学术方面很有见地,邀请他到学校讲授海军历史和战术课程。没想到,这竟是马汉一生大转折的开始。在这里,他潜心攻读了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约米尼的《战争的艺术》等军事著作,在前人军事思想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开拓和创新。
非常凑巧,卢斯院长要在学院组建一个新系,正要物色一个象约米尼研究军事学那样钻研海军的大师。而马汉将自己研究约米尼的成果在一次报告会上公布于众。这一下老院长如获至宝,立即让他担任了这个系的主任教官。在教学和研究的过程中,他创造性地把约米尼的陆战理论用到海战上去,提出了在决定性的海域集中兵力的原则、关于控制内线地理区划部署部队的思想,等等。马汉还认为,战争“不是打仗而是交易”。这一点,他虽然没有克劳塞维茨的名言“战争是政治的另一种手段的继续”讲得明确透彻,但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真正的克劳塞维茨派。他对历史的许多看法与克劳塞维茨是吻合的。
马汉曾出任过两次这个学院的院长,还撰写了三部闻名世界的海军著作:《海上力量对历史的影响》、《海上力量对法国革命和法兰西帝国的影响》、《海上力量与1812年战争的关系》。这些著作一经出版,便立即畅销世界。德国、日本、意大利受这些著作的启发,都为争得海上强国而奋力角逐。遗憾的是,美国人开创的海战理论,并没有为美国所首先接受。直到20世纪初,当过海军的罗斯福出任总统的时候,才开始对马汉的海军理论予以重视。罗斯福对马汉的军事思想极为赞赏,他一到白宫就职,就立即提出用马汉的理论建设海军,如:开凿巴拿马运河,扩大海外殖民地,扩建一支与世界海军强国相抗衡的海军舰艇部队,并把它派到世界各大洋去巡弋。
在美国的历史上,历来把马汉看作是一个伟大的军事战略家。他们认为,如果没有马汉,就决不会有美国后来在军事上的强大地位。因为美军万里征战,海军是主要力量。马汉战略思想的核心是“海上力量对本国安全至关重要”。这与其说是海军战略,不如说是国家政策。马汉的军衔虽仅至少将,但他在美国军事史上,却是海军的奠基人,是美国第一流的海军战略理论家和海上力量哲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