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犹太故事一直没有机会说它,人到中年的时候,才觉得它是那么的有意思。故事的大概是:葡萄园的篱笆上有一个小洞,狐狸身体太胖,钻不进去。它就绝食三天,身体变瘦,钻进去吃了个饱。吃完了,身体又发胖了,钻不出来,它又绝食三天,身体变瘦,才得出来。这只狐狸是笨还是聪明呢?
一句两句真是说不清。
说它聪明的理由大概认为狐狸本来给人的第一直觉就是狡猾,在汉语的语义里,有时候,狡猾就是聪明啊,不聪明那还叫狡猾?它有这个需求,它想吃那园子里诱人的葡萄,馋涎的津液逼得它想出了聪明的办法去实施这个既果腹又解馋的计划。好在有一个小洞,如果没有这个条件,那整个计划就无法实现。但以现有的条件,只怕是进不去的,必须要想法子,从给出的条件看,要实施这个计划,只有两个方法,要么把洞搞大,然后很轻松地进入园子,但也许是铁蒺藜的篱笆,狐狸的肉牙肯定斗不过,既然斗不过,只有想另外的办法,把自己变小,变小就是改变自己,如果改变自己能够达到目的,为什么不试一试呢?从这个角度讲,狐狸的确够聪明的,因为它终于进去了,尽管它付出了比较大的代价,饿了三天,味道肯定不好,没有点毅力是做不成这样的大事的。也许在狐狸心目中,和人斗智,并且成功,其乐无穷。
说它笨也有足够的理由。狐狸虽然聪明,但考虑问题毕竟不太周全,很有些鸵鸟政策,只管把自己的头埋在沙里,就认为屁股别人看不到了。但残酷的现实完全不是这样,也就是说,事情绝没有这么简单。你看,它付出了代价进去了,也许还兴高采烈,终于可以饱餐一顿了。于是我们可以设想,花了大代价进得园去的狐狸,极有可能像孙猴子进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园,肆无忌惮,摘一个,咬一口,咬一口,摘一个,因为园子里有许许多多颗葡萄啊,能不动心吗?这个时候,别人劝要担心噢,不要吃得太多噢,都是没用的,就像那个捡金子的,不到太阳升起,不到捡到背不动,他是不会歇手的。这下好了,狐狸终于把自己的肚子哺得饱饱的,但恶果也要它自己尝了,又胖了,出不去了!幸亏它还聪明,但早知这样,何必当初呢?因为在葡萄园里,要将自己饿三天,没有一定的意志更是不行的,面对这么多诱惑,痛苦不堪啊!
有一种观点说,最聪明的还是那个庄园主人,他只将篱笆开个小洞,或者是别的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么一个小洞,但他深信,没有缺点的篱笆是没有的,篱笆有些小缺点不算什么,因为这样的小缺点并不会使他的庄园受到什么损失,他算准了,就是那爱吃葡萄的狐狸,要想从这个小洞里吃到他的葡萄,一定要付出不菲的代价,而且,有这么一次被折磨的经历,聪明的狐狸一定不会犯二茬罪,从而让自己吃二遍苦的。
一个又一个的贪官进去了,几百万,上千万,甚至几个亿,最终又吐出来了,然而和葡萄园里的那只狐狸相比,那些贪官实在没有它聪明,因为狐狸毕竟自己出来了,虽然饿了三天,不,应该是六天,权当买了个教训,但吃了那么多国家的葡萄,虽然减了肥,但极有可能送掉老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