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老掉牙的脑筋急转弯题,最近又被用来测试即将上学的幼儿了。沈阳有些幼儿园进园要先通过面试、口试,一些所谓的特长班更是要求严格,一位家长前几天领着3岁的孩子去面试,老师问孩子一题:一棵树上有3只鸟,一枪打死一只,还剩几只?孩子乖乖地回答两只,老师摇着头说,这孩子智力一般。
说老掉牙,是因为它已经不再是惟一答案了。一枪打死一只,真有可能还剩两只,这是两只耳聋的鸟,或者是两只看破红尘死也无所谓的鸟;也有可能是3只或更多,都是些不见义勇为还跑来看热闹的鸟。我实在不知道这样的题目跟智力开发有什么大的关系。
于是想到差生问题。此前有消息说,我们的中小学有五千万的差生,后来又辟谣讲,这是一则假新闻。不管怎样说,差生的概念是牢牢地印在老师和家长脑子里的,他们不去仔细分析差生为何差?怎样差?实际上许多所谓差生只是在该学习的时候不爱学习罢了,不然人们怎样去解释苏步青上小学时曾连续三个学期全班倒数第一,又怎样去解释牛顿的弱智?从教育的理念上讲,只会有差的老师,不太会有差的学生。那种一人生病全班吃药的教学模式曾被某些老师当做制胜法宝,但结果是本来很有趣的课堂变成小鸟们想集体冲出的牢笼。
再说那些低龄化的少年奇才。以前曾极度红火的大学少年班现在只剩下中国科大里还有革命种子;上海的韩寒刮起的韩流可能是个特例,但谁也不能保证他就不是个小仲永;十六七岁的高中生出书消息曾让我大大地吃惊,不想紧跟就有十二三岁的初中生出书,南边有,北边也有,洞察力尖锐得让大人都脸红。这两天我还看到一则六岁孩子出长篇小说的惊人消息,据说还是自传。我不否认一些孩子智力超常,但也不排除炒作,不是家长炒,就是出版社书商炒。
这就要说到我们关于孩子成长的价值判断观念了。大道理不想多说,只举一个例子:1987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人问其中一位:您在哪所大学学到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他平静地说:是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什么?学到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要说谎,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东西就是这些。所有的认识都在这些平实的话语中了,也足够让我们惊醒一阵子。
能清楚地知道树上有几只鸟的孩子不见得都有好智力,那位老师的智力其实也一般得很,3岁的孩子问3只鸟,4岁的孩子去肯定是问树上有4只鸟了。我们不妨拿同样的题目去考那位老师:树上有20只大鸟(估摸那老师20岁上下,大人答大鸟),一枪打死19只,还剩几只?她(或他)肯定要瞠目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