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古诗词中的山水田园 §浪淘沙(其七)

【唐】刘禹锡

八月涛声吼地来,

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①却入海门②去,

卷起沙堆似雪堆。

注释

①须臾:指极短的时间。

②海门:江海汇合之处。

诗词大意

八月十八的钱塘江海潮声如万马奔腾,吼地而来,数丈高的浪头冲向岸边的山石,又被撞击回来。片刻之间,潮水便退向江海汇合之处,它卷起的座座沙堆留了下来,在阳光照耀下像雪堆一样堆积在江岸。

经典赏析

这是刘禹锡《浪淘沙》的第七首,写的是八月十八钱塘江海潮涨落的壮观景象。

一、二两句,以“吼地来”和“触山回”相对照,描写出潮涨潮退的全过程,语气上的急转,更衬托出潮势的奔腾急遽。

第三句以“须臾”承接第二句,潮水应时而来,应时而退,来时凶猛,退去迅疾,似乎“须臾”之间。末句转入描写潮去之后又一奇景——波涛卷起沙堆似雪堆座座,更衬托出八月潮吼地来、触山回的壮观场面。

全诗不事雕琢,流走飞动,而又紧凑洗练,显示出诗人高度的艺术才能。

文化链接

钱塘江潮

钱塘江潮被誉为“天下第一潮”,是世界一大自然奇观,它是天体引力和地球自转的离心作用,加上杭州湾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所造成的特大涌潮。

古时候观潮,最佳地点是凤凰山、江干一带。由于地理位置的变迁,从明代起以海宁盐官为观潮第一胜地,故亦称“海宁观潮”。

“钱江秋涛”闻名世界,早在唐宋就已盛行。在农历八月十八日前后几天,来观潮的人络绎不绝。远眺钱塘江出海的喇叭口,潮汐形成汹涌的浪涛,犹如万马奔腾,遇到澉浦附近河床沙坎受阻,浪涛掀起三至五米高,潮差竟达九至十米,确有“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山为摧”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