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古诗词中的山水田园 §望洞庭①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②,

潭面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④。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治今河北定州)。唐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所作政治讽刺诗,痛快淋漓;所作怀古诗,沉郁苍凉,语浅意深;所作仿民歌诗,清新爽朗,别开生面。诗兼众体,尤擅七言,多有名篇名句流传于世。有《刘梦得文集》。

注释

①洞庭:湖名,在湖南省北部。

②和:和谐,这里指水色和月光融为一体。

③潭面:指湖面。

④青螺:青色的田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诗词大意

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辉映,融为一体,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远远望去洞庭湖山青水绿,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

经典赏析

刘禹锡这首《望洞庭》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千里洞庭尽收眼底,抓住最有代表性的湖光和山色,轻轻着笔,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独出心裁地把洞庭美景再现于纸上,表现出惊人的艺术功力。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这里的“山水”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第四句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

文化链接

君山

君山,古称洞庭山、湘山,是八百里洞庭湖中的一个小岛,距岳阳城15千米,与千古名楼岳阳楼遥遥相对,总面积约0.96平方千米,由大小七十二座山峰组成,被《道书》列为天下第十一福地,现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旅游区。

君山名胜古迹众多,文化底蕴深厚。历代文人墨客围绕君山或著文赋诗,或题书刻石。这里有中国发现的历史上最早的摩崖石刻、“星云图”、新石器遗址、二妃墓、柳毅井,有秦始皇的封山印、汉武帝的射蛟台、宋代农民起义的飞来钟、杨幺寨等。自唐代以来,李白、杜甫、刘禹锡、黄庭坚、辛弃疾、张之洞等墨客骚人都曾登临君山览胜抒怀,留下了无数千古绝唱,李白的“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刘禹锡的“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更使君山名声大噪。

关于君山,最为人们熟知的是“二妃殉夫”的故事。相传远古时代,尧帝把帝位禅让给忠厚孝顺、勤劳有为的舜,并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他做妻子。舜帝南巡,二妃千里追寻,不料船只被风浪打翻,二妃流落至君山。她们日日爬到君山山顶,望穿秋水,等来的却是舜帝客死苍梧之野的噩耗。二妃痛不欲生,日日痛哭,眼泪和血滴洒在漫山翠竹上,使得株株翠竹都有了如泪痕一般的斑块。后人称之为斑竹,也叫湘妃竹。二妃后来投湖自尽,人们将她们的遗体打捞上来,安葬在君山岛的青青翠竹之中。如今在二妃墓的周围,丛丛斑竹青翠欲滴,微风拂过,沙沙作响,仿佛在向人们诉说二妃与舜帝的爱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