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三国军神 第16章 隐居隆中

在安葬叔父后不久,诸葛亮把弟弟诸葛均和姐姐叫到一起,对姐弟二人说:“我和姐姐已成年,弟弟,你也不小了,也快成年了,叔父已驾鹤西去,我们再寄人篱下,受人施舍,就愧对诸葛宗祠了。”

诸葛均闻言,十分不安,说:“兄长说得有理,依你之见,我们三人该何去何从?”

诸葛亮将手中的羽扇一摇,摇出几分翩然的风度,对诸葛均说:“愚兄以为,我们三人不如寻一块山明水秀之地,长居于彼,春日躬耕田野,秋天收获五谷,白昼在田里流汗,夜晚在家里挑灯苦读,以待出仕。”

姐姐望着弟弟孔明说:“贤弟,你说得在理,城里柴米油盐贵,远不如乡里便宜,叔父已故,我们支付柴米油盐的钱也没了,只有住在乡下辛勤耕种,我们才能生活,这比在长辈的羽翼下苟且偷安强多了,我赞同去乡下安居。”

诸葛均说:“既然姐姐和兄长主意已定,小弟勿复赘言,听从就是。”

诸葛亮说:“刘表大人是叔父的老友,当初,叔父携诸葛一家漂泊至荆襄,多亏他收留,才使我们衣食无忧,刘大人有恩于我们家,我们临走前,必须到他府上,拜他一拜,好歹表示感恩才是。”

姐姐说:“这是人之常情,理所当然。”

诸葛均说:“好,我们去感谢刘大人,不过,出外应酬的事,还是由兄长去办好了,姐姐不便抛头露面,我还年少,也不便外出应酬。”

孔明认为弟弟的话有理,嗯了一声,点了点头。

过了两天,他手不离羽扇,只身前往荆襄府去拜见刺史刘表。

刺史府邸异常气派,舞榭楼台,假山池沼,鳞次栉比,假山旁有玉池,金鲤在池水里游动,见到客人前来观赏,摇头摆尾。

鲤从礼字,鲤鱼,鲤鱼,代表有礼。

刺史府倒是待人有礼的地方。

诸葛亮手持羽扇,迈开大步,跨过刺史府的大门,由仆役带领,绕过假山池沼,来到大堂上,举目一望,华贵的太师椅上坐着一位中年男子。

此人穿着绵袍,戴玉镶金,雍容华贵,气派非凡,他坐在太师椅上,安静地看着诸葛亮。

诸葛亮一看见此人,就断定他一定是刘表了,因此,向他跨前两步,躬身一拜,口称:“主公在下,晚辈在下,见过刺史刘大人。”

刘表坐着一动不动,看着诸葛亮,说:“不必多礼,你就是诸葛世侄?你叔父卧病多时,近日可曾安好?”

诸葛亮说:“晚辈正是诸葛玄之侄,叔父诸葛玄卧病一年有余,于数日前驾鹤仙逝。”

刘表闻言一惊,叹息说:“唉,令叔父仙逝,你为何不早先告诉我一声?”

诸葛亮站直了身子,垂手侍立一旁,说:“叔父仙逝,晚辈本意想通知刘大人,可是,念在刘大人戎马倥偬,公务繁忙,也就不便相扰,现在告知也不晚,望大人体谅。”

刘表想起诸葛玄与自己交往多年的友情,不觉洒下几滴清泪,又是一声长叹:“凡人难免一死,苍天也无可挽留,诸葛老友,想不到你走得如此匆忙,我连想见你最后一面也见不到,如今你我阴阳两隔,叫我忧心到何时?”

诸葛亮既感谢他,也安慰他,说:“谢谢大人如此重视我叔父,有生必有死,人生本然。请大人不必伤悲!”

刘表坐在太师椅上,神情久久呆滞,半晌,抬起头,闪目打量眼前的诸葛亮。

只见他身高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手持羽扇,丰神飘洒,气宇轩昂。

刘表本是性情中人,素来喜欢结交名士,一见诸葛亮体貌清奇,卓尔不群,心里就暗暗欢喜,只是疑惑不解,问:“世侄,你手持羽扇,这是何意?”

诸葛亮说:“武士佩剑,儒生带扇,扇犹剑也。羽则能飞,羽扇则是能飞翔之剑。”

刘表颔首致意:“但愿有一天,你手持羽扇,可扑灭天下熊熊战火,还苍生以和平。”

诸葛亮说:“吾非千里马,然有千里志。小小羽扇,代表吾之志也。”

刘表说:“世侄,你终于长大了。”

诸葛亮说:“君子如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我尚须磨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刘表嗯了一声,点点头,又问:“不知你此番前来,是为了何事?”

诸葛亮躬身一拜,连忙说:“启禀主公,诸葛一家受你恩泽过甚,无功受?,实感惭愧,如今叔父新丧,晚辈没有留在此处的道理了,此次晚辈前来,就想告诉你,我兄长姐弟三人打算选择一处村野田宅,躬耕苦读。小小心愿,乞望主公成全。”

刘表听了,方知诸葛亮想离开襄阳城,到村野隐居,基于自己与孔明叔父多年情谊,他岂能不答应?

再者,他见诸葛亮谈吐谦逊,知书达理,心里不禁暗生爱慕之情,这使他更愿意成全诸葛亮的想法。

于是,他高兴地说:“好,我支持你躬耕垄亩,只是耕田辛苦,我怕你累得支撑不住,你今年多大?”

诸葛亮说:“晚辈痴长十七岁,虚岁十八,已是堂堂男子汉了,如何怕苦怕累?”

刘表投以赞许的目光,说:“既然你不怕苦不怕累,尽管去乡野躬耕吧,嗯,你很成熟,我看你有二十七岁了,大有你叔父遗风啊。”

诸葛亮说:“主公谬奖了,晚辈十八岁,刚刚成年,远远比不上我叔父挑起一家的重担啊。”

刘表说:“别的话就不谈了,我已明了你的心愿,一定会派人到村野划出一块薄地,供你们兄长姐弟三人耕种,你尽管回去等候佳音。”

诸葛亮谢过刘表,告辞而去。

刘表说话算数,不出几日,就派遣手下官员,到襄阳城外,在隆中乡野之地,买下一块田产,赐给诸葛亮兄姐弟三人。

诸葛亮有了刘表恩赐的田产,遂有了安身之地,同时,他变卖了叔父的薄产,凑得薄银数百两,就携带姐弟,来到隆中这块土地上。

隆中距离襄阳城二十里之遥,是一片山野之地,此处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

诸葛亮在隆中建草庐而居。

草庐前,有一座小虹桥,桥呈拱形,如虹跨溪,因而得名.

跨过小虹桥,就可直入诸葛草庐,草庐庭院宽敞,庭院中可见六角井,井深约15米,井水清澈,一如孔明之心。

在庭院里可仰观草庐,草庐高4米,呈八角攒尖式,檐角悬挂风铃,清风徐来,风铃就叮当作响。

草庐中设书房,书房陈设简单,一琴一剑,几卷书简而已,但这里却是诸葛亮的天堂。

公元197年,17岁的诸葛亮隐居隆中草庐,结束了四处飘零的生涯,从而一心一意耕田种地,闲暇之余,苦读兵书,研习战策,洞察天下。

在27岁之时,诸葛亮被刘备请出隆中,跟随刘备南征北战打天下,在17岁至27岁这十年中,隆中则是诸葛亮耕种生活和军事生活的摇篮。

章节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