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五代之双龙谋天 第一卷:初涉乱世 第五十四章 决定

面对着耶律倍,述律平难得解释道:“此刻,这个由你父亲创立的大契丹国,正是最危急的时刻!内部,我们需要收服各个部落,真正的统一整个北方;外面,这后唐的李存勖,可是时刻想着灭亡我们契丹国!”

看着耶律倍依然倔强的眼神,述律平又说道:“皇儿,你的想法母后很清楚,华美的衣食,宏伟的宫殿,这些我们都羡慕,但是我们现状需要的,是一位能够挥舞着刀剑,带领契丹国征伐四方的马上皇帝,不是吟诗作对的仁君!”

述律平抬起头,不再看眼前这个呆若木鸡的儿子,而是面对耶律倍身后的大军,朗声说道:“勇士们,你们是草原上最勇猛的战士,你们应该做的,是跟着我,征服草原,征服南面那个花花世界!”

终于,耶律倍麾下最为能战,也是契丹国内最强的一支军队,宫卫军首先做出了响应,他们纷纷把手中的兵器收起,下马,牵着马走向述律平身后,每个人,无论将领还是普通一卒,在路过述律平身边的时候,都深深低下头,向这个女中豪杰施礼。

看着眼前的一切,耶律倍垂下头,一言不发。

他可以灰心丧气,但是有一个人不能,这个人是冯忠宝。眼看一场可能让契丹国重新退化到草原部落纷争不断,至少数百年无法威胁中原王朝的大战,就这样要悄无声息地,兵不血刃的终结,这实在是他不能接受的。他眼珠一转,叫过手下精通契丹语的,悄声吩咐几句,那个手下点点头,隐没在人群之中。

宫卫军虽然向述律平投降了,但是宫卫军仅有两万,剩余的还有数万契丹将士,这些人和耶律阿骨打一手创立的宫卫军不同,他们来自各个部落,平日里阿骨打对他们也是好言抚慰,加上这些人内心有着深深的顾虑,他们这次跟着太子兴冲冲地杀回来,乃是看好太子能够登基,大家分些好处,眼下太子这样子,登基是没指望了,但是他们这些人领军直奔临潢府,十足十的叛乱啊。

草原上对叛乱乃是司空见惯,没有那么多顾虑,问题是草原上另一个规矩,叛乱失败者的下场,除了部落头人肯定要被全家抄斩,整个部落也要被罚为奴!

此刻,他们面对述律平,却是忐忑不安,生怕这个女人一声令下,对面那些如狼似虎的军队就冲了过来。

述律平很快就想明白了他们的顾虑,正要说话,就听到军阵中一个声音高喊:“兄弟们,他们一家人自然和睦,可我们这些部落却不会得到饶恕的!现在我们人多势众,冲上去杀了他们,分了他们的草场和牛羊!”

虽然契丹人在阿骨打的东征西讨下,已经基本建立了阿骨打一家的威信,但是草原就是这样,父死子继的永远不是主流,主流是狼群法则,一个强者死去,另一个强者代替!所以,剩余的契丹大军,再次将目光看向了耶律倍。

耶律倍感觉到了背后的目光,可述律平的声音再次响起:“草原的勇士们,你们是希望跟着一只雄鹰,还是一只天鹅?”

耶律倍昂然答道:“母后,难道我不是雄鹰吗?无论骑射,我愿意与二弟比试一番,死而无怨!”

述律平摇摇头,她大声说道:“我的皇儿,我问你,若是你做了这大契丹国的皇帝,你会怎么做?”不等耶律倍回答,她就说道:“你会重用汉人,你会仁慈地对待每一个契丹国的子民,你会将部落变为州郡!”

耶律倍一愣,不由得问道:“这样不好吗?母后,让每一个契丹国的子民休养生息,过上安定的日子,就像南朝,大唐那般,难道不好吗?”

耶律倍不知道,在他身后,那些原本在摇摆中,包含着野心和恐惧的人,那些已经决定跟随他的人,已经在摇头,重新将目光投向了述律平。

很简单,草原就是草原,这里不需要这些。

果然,述律平大声斥责他:“你是太子,是我的大儿子,我并非宠爱你的二弟,而是你的二弟更适合这个契丹国!我们是草原的子民,是狼的子孙,逐水草而局,弯刀才是我们的牙齿!战马才是我们的翅膀!不是母后不爱你,不是你不够好,是这个契丹国,如今不需要一个仁爱的君主,需要的是一个头狼,能够带领狼群寻觅到足够的肉的头狼!”

述律平拔出了腰间的弯刀,对着大军说道:“勇士们,你们跟着太子一路回来,这是你们的职责,我述律平对苍天发誓,绝不追究任何一个人的罪责,你们依然是我大契丹国最忠实的子民!”

说罢,述律平手一挥,手中的弯刀一闪,仿佛暗夜中绽放的霹雳闪电。她一刀切下了自己的小指,眉头都没有一丝的颤动!

述律平高高举起自己流着血的手,仿佛一尊女战神。

这一刻,十几万人环绕的战场安安静静,安静到能听到风声,不急不缓地从大军面前吹过。

站在述律平身边的老将军萧敌鲁拔出佩刀,大呼:“地皇后,地皇后,地皇后!”

在他的身后,是已经重新列队的宫卫军,他们也再次举起了手中的弯刀和角弓,数万人高呼“地皇后,地皇后,地皇后!”

紧接着,耶律倍发现身后的十万大军黑压压地在草原上跪倒一片,也在高呼。

“地皇后,地皇后,地皇后!”

“地皇后,地皇后,地皇后!”

“地皇后,地皇后,地皇后!”

……

耶律倍跪地,向述律平请命:“大元帅(德光)功德及人神,中外攸属,宜主社稷。”

天显二年(927年)底,耶律德光即皇帝位,是为辽太宗。耶律倍带着子女幕僚,在对着耶律德光山呼万岁,登基后去了他的封地,曾经的渤海国,如今的东丹国。

当刘知远迎来郭威一行人的时候,已经是一个月以后了。一见面,看到郭威他们,特别是刘安世憔悴的面容,刘知远什么都没说,立刻安排他们休息。但是郭威强撑着,说军情紧急,一定要先禀报,刘知远只好把他们迎进了书房,同时暗暗嘱咐亲兵立刻安排好热水和住宿。

换了破烂的皮袄,屋里的炭火烧到最旺,几盏热乎乎的香茶下肚,几个人这才有了点正常的样子。

刘知远一直默默在旁边,既不催促,也不说话。

郭威呼了一口气,问道:“刘大哥,这边情形如何?”

刘知远看他们眼神中有了神采,这才缓缓道来。

早在去年,曾经英明神武,横扫中原的一代豪杰李存勖便被叛军杀死了。去年,李存勖原本想任命李嗣源为招讨使伐蜀,但是摄于李嗣源已经功高不赏,加上身边的宦官伶人极力反对,他便让自己的儿子领军,让郭崇韬作为招讨使,辅助自己的儿子。

李存勖的这个任命是没有问题的。李继岌是自己的儿子,跟着去刷点军功,大家都心知肚明;郭崇韬是一员宿将,实际指挥起来得心应手,而且足智多谋,打下蜀国没有问题。事情的进展果然如李存勖所料,仅仅七十天,蜀国就投降了。

但是很快,这对组合的隐患便爆发了。郭崇韬作为和李存勖一起打江山的老将,行军打仗一把抓,并没有把李继岌这个名义上的统帅放在眼里,所有的事情,包括地方官的任命,他也代劳了。因为地方事物太多,郭崇韬便留大军在蜀地维护局面,并未第一时间撤军。李继岌是个老实孩子,对此并没有说什么,但是那些之前便被郭崇韬得罪了个精光的宦官们,就抓住了这个把柄。

虽然郭崇韬地位尊崇,但是这样做,也确实是越权了。李存勖在得到宦官的密报说郭崇韬迟迟不撤军,意图谋反后,很是恼怒,但是李存勖深知郭崇韬在军中的地位,加上他对郭崇韬十分了解,知道郭崇韬一贯的就是做事比较急躁,目中无人,不把他的儿子放在眼里可能是实,但是谋反却是未必。因此,李存勖仅仅是恼怒,说了句,这该死的老家伙。随后下令宦官马彦圭前去查看郭崇韬是否有谋反的意图。

也仅仅是如此罢了,这让和郭崇韬彻底翻脸的宦官们惶恐不已。无奈之下,他们禀报了李存勖的正宫,刘皇后。和耶律阿保机一样,李存勖对自己的妻子也是言听计从,而刘皇后和郭崇韬之间势如水火,宦官们早就知道。但是,当宦官马彦圭带着刘皇后除掉郭崇韬的命令来到李继岌面前的时候,却被李继岌拒绝了。李继岌也很清楚,郭崇韬已经在安排回军的事情,加上郭崇韬在军队中的赫赫威名,以谋反的罪名杀之,实在是难以服众,甚至可能激发打乱。但是架不住宦官马彦圭和李从袭的苦苦哀求,他只好来了个默许——他没有同意,他也没有反对。

第二天,宦官李从袭以李继岌的命令召郭崇韬议事,伏兵锤杀郭崇韬,杀其五子,抄没家财。

随后,后唐军心尽散,魏博军(位于今河南山东交界)乱,势如野火。李存勖急召成德军节度使、蕃汉马步军大总管李嗣源平乱。李嗣源仅带百余人急赴魏博军,被乱军裹挟,带领乱军直扑洛阳。

李存勖被所宠幸的伶人所杀,一代豪杰,就此陨落。

闻洛阳大乱,李继岌带领伐蜀大军急回,途中被宦官李从袭所杀,八万大军尽散。

李嗣源登基,是为后唐明宗。

章节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