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金刚经讲话 法会启建因缘分第一

法会因由分第一①

【原典】

如是我闻:②

一时,佛在舍卫国③祇树给孤独园④,与大比丘⑤众千二百五十人⑥俱。

尔时,世尊⑦食时着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⑧。于其城中次第乞⑨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译文】

《金刚般若》这部经是我阿难亲自听到佛陀这样说的:

那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中,有一千二百五十位大比丘众随侍左右。

有一天,已到了吃饭的时候了。佛陀穿上袈裟,拿着饭钵,带领着弟子们走进舍卫城去乞食。不分贫富不分贵贱,挨家挨户地托钵,乞食后,回到给孤独园中。吃过饭后,佛陀将衣、钵收拾好,洗净了双足,铺好座位便盘腿静坐。

【注释】

①本分是叙述此经启建缘由,祇园法会由此揭开序幕。发起这个法会的主因,是如来在穿衣吃饭处,显示般若的妙趣,以宣说此经,令众生都能在日常生活的行、住、坐、卧间,去体会般若的生活。

这次法会的因由已具备了六种成就:一、大众对佛法的信心已建立——信成就;二、大众都已具备听闻佛法的资粮——闻成就;三、讲说的时机也最为确当——时成就;四、讲经的处所是非常的适合——处成就;五、说法主佛陀正欢喜宣讲——主成就;六、听众都全部集合到齐——众成就。

②如是我闻:为经典之开头语。佛陀于入灭之际,曾对多闻第一的阿难阐述其一生所说经藏,须于卷首加上“如是我闻”一语,以与外道之经典区别。“如是”,系指经中所叙述佛陀之言行举止;“我闻”,则指众经编集者阿难自言听闻于佛陀的言行。

③舍卫国:本为北㤭萨罗国之都城名,为别于南㤭萨罗国,故以都城代称。又以此城多出名人,多产胜物,故称闻物国。

④祇树给孤独园:指祇陀太子布施树林,给孤独长者布施黄金买园,共立精舍,请佛陀及比丘僧众在此办道修行。又称祇园精舍。

⑤比丘:乃五众之一,七众之一。指出家得度,受具足戒之男子。比丘有三义:一、乞士,上乞诸佛之法,以养慧命;下乞众生之食,以滋色身。二、破恶,出家能破烦恼恶法。三、怖魔,出家趣向光明正道,能令邪魔怖畏。

⑥千二百五十人:即常追随在佛陀左右的一千二百五十位弟子。他们分别是:佛陀度三迦叶,即优楼频螺迦叶、伽耶迦叶、那提迦叶及其随众等一千人;又度舍利弗、目犍连等二百人;更度耶舍长者之子共五十人,计有一千二百五十人。这些人最初修持外道法门,但徒劳无功,不能解脱,直到遇见佛陀,才证得圣果。为了报答佛恩,便发愿常相随侍佛陀左右,帮忙佛陀弘法利生,也是佛门中所谓的“常随众”。

⑦世尊:如来十号之一。即为世间所尊重者,亦指世界中之最尊贵者。如来的十号,即一、如来,如如不动,而来人间度化众生;二、应供,智德圆满,应受人天供养;三、正遍知,正确遍知诸法之理;四、明行足,神通广大;五、善逝,犹言“好去”,即入无余涅槃,所谓生灭灭已,寂灭现前;六、世间解,一切有情、非有情事相无不了解;七、无上士,在一切众生中,佛为至上,再没有比他更高的;八、调御丈夫,善于教化、调顺众生;九、天人师,人、天的导师;十、佛,自觉、觉他、觉行圆满。

⑧乞食:又作分卫、托钵、行乞等。系十二头陀行之一。其原始意义有二,即一、自利,为杜绝俗事,方便修道;二、利他,为福利世人,予众生种植福田的机会。

⑨次第乞:指佛心平等,不择贫富,不拣净秽,不受别请,挨户次第依序行乞。托钵不超过七家,以乞满一钵为准。若乞不满钵,亦须归去,不可超过规定的时间。

【讲话】

这一分所讲的是佛陀演说般若法会的因缘。从如是我闻到佛陀入舍卫大城乞食……洗足已,敷座而坐。看起来和一般人一样的去来行住、穿衣吃饭,日用家常生活无异,为什么却以此经文来揭开甚深般若一会的序幕呢?我分四点分别讲说它的内涵和意趣!

一、六成就的重要

二、如是我闻的我

三、一时师资合会

四、生活即是六度

这四点是了解启建“金刚法会”因缘的眼目,也是般若妙用无穷的流露。经典上说:“见因缘法,即见佛。”若能由此信解法会因缘,那么入般若室,得般若珍宝,也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章节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