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是这么说来着。
我猜到了故事的开头,但远远没有想到故事的结尾。
李全的这一番设计部可谓不好,也不可谓不全!
这也是目前唯一可行的选择。
自然大家都没有疑问。
但正如这句话所说,所有的人包括李全自己都没有想到。
这场战事一开始就脱离了大家的所能想象的范围。
…..
第一日,晴。李全很开心的组织大家挑土垒墙,这表示一切都是按照大家预想的方向发展,敌人并没有搞什么突袭这些动作。
第二日,微风。郑少当家的手下带着众人回来了,人数不多,不足百人。但李全已经开心的不得了,带领新来的弟兄成功的在寨门外,挖了一条长达数十丈,深丈许的壕沟。敌我双方的差距缩小了一点点。
第三日,又晴。预想的敌人连个影子都没有看见,县城里的探子连个信儿都没有。这表示很安全,大家简直是有点欣喜若狂了,迫不及待的在壕沟前挖了密密麻麻的陷阱与小坑,保证给对方马队好好吃一壶的。
第四日,阴。这个天气很适合打仗,这回该来了吧?昨夜里,大家都睡的很早,精气神儿都养的足足的,就等着今天的一仗呢。等了老半天,一个放牛娃很臭屁的告诉大家,连个毛都没看见。众人心里悬吊吊的,生怕敌人有什么阴谋!也不敢出去,就在楼墙上,晒了一台太阳,顺便打死了虱子若干。
第五日,晴。县城里还是没有消息传来。这回大家学乖了,天一亮就派了一个人狂奔了数十里,去侦察敌情。未发现后,大家齐齐的把陷阱延伸到了门口的竹林外,心里很是踏实。
第六日,无云。李全站在地图前,意气风发的指点着。
“你们看,这个位置,山势险峻,丛林密布,又是上李家庄的唯一通路,要是在这里布下引火之物,设下埋伏,待敌人经过时,火箭齐发,定然叫金狗吃一个大亏!”
这几天,敌人连脸都没露,李全心里很不踏实,这不?研究起三国演义来了,这叫火烧啥来着?
第七日,还是晴。李全照例站在地图前,指指画画。
“你们看,这是必经的乌龙荡,要到李家庄必须过这条大河。河流湍急,深不可测,而河两岸仅有数十条小船和艄公,不如我们派几位精通水性的弟兄乔装艄公,再派些水鬼埋伏在荡里,待渡河时,弄翻船只,叫他们去做王八!”
这是来自水浒。
但即使是这个时候李全心里也没底儿。
第八日,仍晴。李全没有办法,站在地图前抓耳挠腮,再也想不出办法来了。
总不能把埋伏放在县城大门口吧?
众人无奈,只好继续找虱子奋战了。
第九日,为什么还是晴?虱子也捉完了,大家都没精打采的。
这可以理解。
往往在一个危险要到来的时候,大家就格外的紧张,也格外的兴奋。
等等了几天,还没有来的时候,大家可能会松懈一下,认为可能是人家路上有事耽搁了。
可是一旦再等,还不来的话,大家心里就不是滋味了,自然就没有什么精神了。
别人不知道,但李全很清楚,越是这样,越是危险,因为敌人往往在你最松懈的时候给你突然一击。
李全越发肯定这回不是那么简单了,这要不不来,来的要不就是名将,要不就是兵力超级多。
事实上,李全他们也拖不起。虽然说时间越长,准备越充分。但大家毕竟是乌合之众,能坚持到现在都是凭着一股血气儿,一旦这点血气儿消散,大家恐怕都不好了!
第十日,李全已经懒得写天气了!
敌人还没有出现,甚至有人放下刀枪,回家犁地去了,还振振有词道。
“估计金狗是怕了,一时半会儿来不了了。还不如回家犁几亩地实在。万一,敌人不来,春耕也耽误了,谁负责?”
李全无奈,危机感越强,甚至有点儿佩服对面统帅的耐心了。
照这样子下去,不用几天,李全就成为光杆司令了,还打个屁啊!
从来都没有想到,李全有盼望敌人到来的那么一天。
第十一日,李全差点崩溃了。
又有数十人回家了。
第十二日,…..
……
……
第十五日,县城里终于有了动静儿。探子一脸古怪的回禀,敌人终于动了。
李全泪流满面!
众人也齐齐的舒了口气。
原来不是敌人太狡猾,而实在是李全他们太高估官府的决心和效率了。
…….
事实上,第二天一大早儿,的那个我们日理万妓的县令大人,还趴在女人的肚皮上,就有人把这个消息传了过来。
据说县令大人显然很生气,起床气格外的大。
当场就红着眼睛,咆哮着要发兵,平了李家庄。
当然,能不生气嘛?
一大早儿,还在温柔乡里,正准备来个早操的时候,突然听到这个消息。那活儿立马缩水了一半,很是另不上不下的美人儿怨言了半天!
楞谁都会火冒三丈。
更重要的是,这个吴剃头虽然名声不咋的,但每年的孝敬倒也勤快的很,数目也不是个小数,如今说没就没了,俺找谁要去?
不料,此话刚刚一脱口,就被一帮长随给死死的抱住了。
“大人,使不得啊!”
县令老爷眼一瞪。
“为什么使不得?莫非尔等怕死?”
众人苦口婆心的劝道。
“大人,不可轻敌啊。如今敌人虚实还没有弄清楚,贸然出击,恐于不利啊,兵法有云:‘敌情不明,是为大忌’啊!”
又有人接口说。
“是呀,是呀!那吴县尉也是虎背熊腰,一员悍将,那麾下数百兵马也不是摆设。一夜之间,说没就没了,连个动静儿都没传出来。可见对方也不是等闲之辈啊!”
还有人瞪着眼睛说道。
“自古那匪人就很狡猾,万一我们前脚出去,后脚匪人就攻城了,该怎么办?那手中的千二百八号人马,起码要留一半在家里才行啊!”
县令老爷转念想了想,
也是哦。
还要守城,那可是自己的老家!
要是一不小心丢了,上峰怪罪下来是小事儿,打点一下也就糊弄过去了;可那些坛坛罐罐啥的,一旦打破了可就没有了,落入匪人的手里,你还要的回来?
就不免踌躇起来。
这人马得留一半儿,还有多少?
少了,出去怕送菜;多了,又怕老家不安全。
想来想去,还是等一天看看。
也算是熄了火,派人四下打听。
第二日,他立马就庆幸自己的先见之明了。
因为,打探回来的探子,报的一个比一个离谱。
第一个回来的,还算靠谱儿,说李全他们足足有五百精锐,要不是他跑得快,恐怕他自己早就被匪人捉了去,点了天灯了。
为此,为了表彰这个探子的英勇,县令老爷还特意赏了他一锭大元宝。
然而,第二位回来,那人数就立马翻了一倍了。
等到第四位回来,李全他们已经成了腰围八尺,身高八尺,吃人不吐骨头的妖怪了,不说手下的八大金刚和七十二路洞主,光手下一群小妖更是多达三千余众。
事实上,这群探子哪敢真过去查看啊。还不是在外面酒馆里厮混一阵子,听道闻途说一阵,再加自己添油加醋,这才回来混点赏钱!
可是,我们的县太爷不知道哇。还一厢情愿的认为自己的手下是多么的忠心呢?
这一下,可把老太爷给唬的魂不附体,疾呼速请援兵。
由此可见,三人成虎,流言是多么可怕啊!
据说,这位县太爷对几位忠心耿耿的长随是更加信任了,称赞他们是忠心为国。
而实际上,众人是怕这位老爷莽撞行事,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到哪里去找这么一个糊涂好糊弄的金饭碗去啊!
第三日,求救的书信昨天就发往北海府了,但是我们这位胆小的大人总觉得心里不靠谱儿,又写信给几位相熟的同僚,商量借点兵。
第四日,信使在路上跑呢!
第五日,…..
第六日,信使回来了,带来了大人的书信。
说是最近前方太紧,这边抽不出多余的人马,也只能派了一个猛安,也就是什么千夫长之类的官儿,人马也只有千余精兵,其余的还要自己想办法,故回信问,你要不要?
无语~~~
怎么不要呢?
县令大人连忙回信,只有一个字,要!
可怜的信使,腿都快跑断了!
这一折腾,又是两天。
第九日,信使回来了,说精兵已经在路上了,还请稍安勿躁。
然后,这队所谓的精兵,短短数百里路程,足足跑了五天!若不是县令大人着急上火,一日三催的话,估计跑个十天半个月还不一定能到呢。
据说,新换的信使(前一位,已经跑断了腿,在家休息呢)把信送到的时候,那群家伙们正嗨皮的搞着野炊呢,美名其曰:“拉练!”,就是怕万一手脚松弛了,上场掉了链子,耽误了大人的事情!
好吧,就这样一拖就是十五天,而望眼欲穿的县令大人,正好遇见其他邻县派来的援兵也到了,零零散散凑了一千人马,加上本县的一千五百人,在凑上一些地痞流氓,衙役什么的,勉强够了小四千人马,对外号称一万精兵。
这下腰杆子就硬了,胆子也就粗了起来。这才有了动静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