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巴山旧事. 第二章 朝廷密使

08

雍正十二年正月十四日傍晚,那武落钟离山下的都镇湾清江码头,倒是别有一番情致。

江流在这里拐了一道弯,便形成一带比较平缓的江面。岸上石级码头直达水边,便于行人上下和货物的搬运。沿岸一带都是婆娑的杨柳,垂着姑娘长发披散一样的柳丝。舟船既可以泊在码头台阶边,也可以系在垂柳树下,搭一条跳板供人上下。

当时这都镇码头比较繁忙,上资丘和下陆城的客货船只有时在这里停留过夜,往往舟楫相连。船上的老板娘开始打火造饭,舵手艄公蹲在船尾与邻船的同行闲聊,船工纤夫则筋疲力尽地躺在甲板上放松肢体,而乘船的客商便上岸拜客办事、或者在岸边随意走走。

这时,都镇市集上的居民也有到河边漂衣洗菜、网鱼捞虾、或者漫步玩耍。姑娘媳妇们有的蹲在石级上洗菜,有的就着青石板捣衣,尤其被船上的汉子们注意。其中胆小的只盯着她们使劲看,胆大的就拿话语逗撩,互相打情骂俏,一时笑语涟涟。几个老渔翁则默默地守在僻静的柳树下、或者垂钓或者张网,偶尔也有游人走过去,看他们别篓里的收获。跟随大人来玩耍的儿童们就在沙滩上追来赶去,快活的不得了,大人呼唤还不肯随之归去。

日落时分,码头终于安静下来。江面上微风徐徐、碧水如练,山影泼墨、星月清高。远方来此的客人留意这儿的山水,便感觉这真是天下少有的好境界,人们犹如置身于山水画图之中,又好比畅享在谢王的诗意里。许多客人便留在船上过夜,他们凭窗观景、把酒品茗,往往通宵不眠。

此刻,在一艘从陆城上来的客船之上,窗口里马灯透出光明,舱室内清茶散发馨香,有一位神秘的客官正在和友人品茗叙谈。

这位客官轻舟简从、貌似文人墨客,却身份特别、使命绝秘。

此人乃是当朝翰林侍读学士吴静庵先生。吴学士原籍湖北枝江人氏,前科考得进士进入翰林院,拜在内阁大学士张廷玉门下。他今番来到此地,其实是奉朝廷之命,以回乡探亲访友之名,访察川黔湘鄂交界地区改土归流实情。

原来清朝一统天下,西南川黔湘鄂交界地区直到康熙年间仍旧沿袭土司制度。雍正登基之后,对康熙晚期已经出现的官吏腐败和地方专横严加查办,也对这一地区名为朝廷册封、实为割据称霸的土司进行整治。朝廷逐步推行改土归流的政策,废除野蛮落后的土司家族奴隶制统治,改设州县统一管理。雍正皇帝为了维护康熙治下已经延续了四十多年的太平天下,不致引起地方动乱,因而在改革中慎重徐图、恩威并用,力求促使自动归化,不致发生动乱。

对于在这一方势力最大的容美土司,雍正更是慎重徐图,他先将周边的小土司一一改归,最后才着手解决这个大难题。雍正五年,湘西桑植和川东施南等地的土司已经实施改革,但容美土司仍迟迟不肯归化。近年来,湖广总督及周边府县多次参奏其种种劣迹,所属土司土民也吁请归流、人心向化,一时朝议纷纷。雍正皇帝终于下定决心着手解决容美土司的问题。

正是在这个关键时刻,吴学士受命充当皇帝耳目的朝廷密使,以回乡探亲之名微服私访。雍正十一年腊月间,吴学士被内阁首辅张廷玉招去当面交代一番之后,便启程走荆襄驿道南下,到荆州道府交接公文,即回枝江县探亲。

时逢年节,枝江知县傅彩宴请款待,吴学士不敢多逗留。因当时容美等土司地区属秭归直隶州管辖,他便先到夷陵下牢戍和秭归州访查,于春节后转到陆城,雇得一艘客船,溯清江而上,今晚刚刚到达此地。

吴学士一见这都镇江湾码头的夜景居然如此迷人,便不想上岸,派人去找来一位昔日文友在船上清谈。

那应邀来会的文友是唐秀才,他原籍枝江,幼时与吴学士为学友,屡试不第,便被此地大户人家聘为私塾先生。唐秀才虽素闻吴学士大名,却不知他此番到来身负绝密使命,只当是他乡遇故知,相见甚欢。

二人便不负这清风明月、碧波轻舟,在高谈阔论中消受了一个良宵。

09

朝廷派吴学士前往容美,是因为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十一月二十日皇帝有一道特别的谕旨。

那日深夜亥时,京都圆明园一片静寂,但畅春园淡宁居大殿里依然灯火通明,雍正帝仍在批阅奏折。他搁下朱笔,对着放置在案头上的两折奏帖深思起来,那是容美宣慰使司田旻如上奏的。

对于容美土司,雍正之所以处置特别谨慎,不仅因为它盘桓这一地区历史最长、势力最大,武力强迫风险很大;而且这宣慰使司田旻如还是作过康熙皇帝侍卫的人,由康熙直接任命的,应该尽量争取他自动归化。

早在几年前,相邻的忠峒土司田光祖就曾经告发他们坐大侵掠、悖逆不轨。宣慰使司田旻如居然按九五之尊的规格盖造司衙,阉割土民充当内府家奴,还将自称是吴三桂之孙的无赖游僧吴金枝还俗,嫁以田氏家族之女为妻,差他勾结黔地苗民,到处招纳兵勇。

雍正帝考虑这些事情直接冒犯皇权,实属罪大恶极,如果明示就不能不派兵征讨,恐将激成叛乱;因此佯作朝廷不知,只叫湖广总督迈柱一面劝告其自行折减司署衙门、释放阉人,一面暗中追查吴逆,以体现天恩怀柔,促其悔改。

这年五月二十二日,湖广总督迈柱又将田旻如“阻险自雄、酷敛淫行、夺人妻女、杀人家口”等种种狂悖暴行列款题参,断言“田旻如实为土司之罪魁、土民之大害。此官一日不除,众土民一日不得安枕”。雍正帝终于决定对容美土司实施改土归流。为了不造成大的震荡,他考虑再三,觉得采取恩威并用、政治争取和军事压迫相结合的办法,逼使就范。雍正諭示内阁:

“今迈柱既奏该土司劣迹种种,实为地方之害难以姑容,自应改土归流,使众土民共享升平之福,但必须经理妥协,俾无惊扰。着迈柱将田旻如劣迹另行具疏参奏,侯朕将伊调来询问,再降谕旨,钦此。”

雍正帝的意图,是一方面要迈柱将其参奏暂时保密,由朝廷调田旻如来京觐见皇上,当面询问;同时让周边的疆吏采取必要的军事部署,形成一定的军事压力,防备其异动。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考验田旻如对朝廷的真实态度,让他进则就范、退则背理,被动挨打;而且可以显示圣上仁慈、皇恩浩荡,只让地方官吏去唱黑花脸。

没有想到那田旻如也不是省油的灯,他老奸巨猾,并不轻易上钩,却两番上书自辩推诿。先是于十月四日奏称雨水成灾,要抚恤荒民,不能及时来京,又于十一月初七日上了一道绝命奏折,赫然写着《屈抑难伸吁天请命》,奏称:

“……湖省各员立意架词以相倾覆……四路大兵塞径,必欲激动土蛮,以实臣悖逆之罪,不但事出万难,且令臣瞻天无日,为此急切上陈,恳求皇上天恩,全臣微躯。倘一时土民无知,现今惊惶朝日,风鹤皆恐,臣虽百计安辑,而其民情终属狐疑。或于边方大路小径中有一生伤官兵汉民之处,则臣罪万死莫赎矣。为此急切冒罪待命之至,谨具奏以闻。”

雍正帝不禁露出微笑,寻思此人若从速来京,则是非曲直不辨自明,他推诿迟挨,则迹似顽抗,现在吁天请命,看来已经被逼得走投无路了。

这正是收网的时候,岂能姑息放纵,雍正帝便提起朱笔批道:

“使不得。汝作速来京好,略再加以推诿,抗违之罪,则朕虽欲宽汝,而亦不能矣。”

他搁笔移开奏折,伸手往暖炉上烘了烘。

雍正皇帝处理朝政十分勤勉认真,大小奏折都必须亲自过目批阅,近年虽然感觉精力不支,但仍然事事深思熟虑。他想到边省总督采取军事压迫是完全必要的,历朝中央政权都会这样处置,但为了避免地方官员不实过激,还是不能偏听一面之词,以免政治上被人非议,便諭示内阁派员到实地考查容美土司的情况。辰时,他又特别给内阁下了一道谕旨。

内阁军机奉諭,宰相张廷玉便委派吴静庵前往容美地区暗访。

010

此刻,那吴学士正邀约故交学友唐秀才上船来品茗清谈。吴学士向他打听此地风土民情、奇闻异事,那唐秀才想了想,便说:

“兄台读万卷、行万里,想必见多识广。如今欣逢国朝盛世,唯独这一片巴方故土,仍在土司野蛮治下,其所作所为,可以说是天怒人怨,不过早已上达圣听,兄台已有所闻。其司治大逆不道,我不敢多言,仅就土司王府野蛮淫行、夺人妻女、霸占初夜一桩,也足以令人发指。只是这山野之中,民生虽苦,却钟林毓秀、代有雄杰,也不乏伟男超女,敢作敢为;他们虽饱受王府摧残,而男欢女爱却依然生死缠绵,犹如野火山风、轰轰烈烈;其别样风流,迥异于平原人的矫揉造作;不妨说两桩与兄台下酒?”

吴学士赫赫笑道:“愿闻其祥。”

唐秀才便咪了一口茶,娓娓而侃:“你听那市集之中,不时传来丝弦之声,可知此地早年曾出了一个唱丝弦的名角覃云山吗?”吴学士点头:“听说过。”唐秀才便说:

“此人后来娶得凤凰山上一绝色美女为妻,那可真是羞月闭花、沉鱼落雁罗!于是就罢唱赋闲,终日在家里守着那美人。结果好景不长,那美人不知为何想不开,居然抛却郎君爱女,撒手走了峒婚,岂不可嗟可叹!”

吴学士听罢略表嘘嘘,说:“没想到这蛮夷之地,也有性情中人。红颜固然命薄,只是苦了那丝弦之人。啊,此其一,那么其二呢?”

唐秀才道:“其二嘛,可是你们吴家的事。”

吴学士停住茶盏一惊。

唐秀才便问道:“那渔洋关的吴家,可是你们同宗?”

吴学士说:“江西填湖广的时候,倒是去过一支垦荒的,后来就不知下落。”唐秀才便叹道:

“那吴家倒是在那一方立住了根基,只是传了三代,就没有了子嗣,只有两个女儿,本想留家招婿。没料到渔洋关的都爷前来逼婚,那大女儿就跟一个相好的猎人跑了,都爷就将二女儿强抢而去,半路又被一伙山花子救下。那二女儿竟投身草莽,做了压寨夫人。”讲到这里,他便凑近低声说:

“听说那不是普通山花子,而是巴方舞者,所以都爷的兵马也无奈。”

然后他又大声讲道:“不知两个女儿流落到何方,从此闭门绝户。”

吴学士长叹一声:“真是家门不幸啊!”

那唐秀才却说:“不过,不幸之中却有万幸。”

吴学士问:“此话怎讲?”

唐秀才便举起杯来,两人同饮一席,让后捻着胡须讲道:

“那美人走了峒婚,却留下一女,由覃云山抚养成人。而你们吴家的那个大女儿,跟猎人在山上躲了几年,便改名换姓田氏下山落户,还抱养了一个儿子,这一儿一女……”

011

二人正讲到兴头上,突然,那坐在船头观夜景的船老板低声向舱中喊道:

“客官快看,巴方舞者来了!”

两人忽听外面喊“巴方舞者”,都大吃一惊。当时人们一般都把鄂西山区的土著人都叫“山巴老”,这“山巴老”并不是对山里人的辱称,而是包含着他们和古代巴人的民族关系;而对“山巴老”中的叫花子,则称之为“山花子”。“山花子”之中,又有一群特别神秘的人物,传说他们是古代巴国武士的遗存,所以誉之为今世的“巴方舞者”。

要说,把古代的巴人称之为“巴方舞者”也是有来历的,典故出自甲骨文和《尚书》。“巴方”二字出自甲骨文,意思是巴地方国,这是古籍中对巴人的最早历史记载。而著乎《尚书》的周武王伐纣,就有“实得巴、蜀之师,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的记载,所以又有“舞者”之谓。这些特别的山花子享有“巴方舞者”名号,因而显得非常神秘,世人闻之色变。

当时吴学士和唐秀才急忙抬头往窗口一看,但见他们的模样彪悍古怪、行动矫健敏捷,确实不同一般的山花子,很可能就是传说中的那些神秘人物。可是夜幕之中,这群人影如同闪电一般,一晃就倏地不见了。

当时民间盛传,巴方舞者现世、此地必有大事。那么,如果他们真是那些令土司兵丁闻风丧胆的人物,他们为何出现在这里?他们会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来?

两人大为惊疑。吴学士便说:

“久闻巴方舞者之名,此地乃是他们的出处,唐兄可知他们的真实来历?”唐秀才沉思片刻,便回道:

“巴方舞者的来历,始于巴土民族的起源,相当古老,犹如我们足下的这条清江。千百年来,这清江就如同我们族血一样奔流,它流过了漫长的原始蛮荒,流过了远古的人类薪火。盘古开天,清江河谷里就有敲击炻器的声音;炎黄春秋,我们巴土民族的先祖就在眼前这座武落钟离山上站立起来了。”

吴学士听他要纵论古往,便凝望着窗外的高山流水、问:“此说可有根据?”唐秀才道:

“兄台谙熟经史,想必记得《后汉书》和《水经注》等典籍上的记载,《后汉书》上有一篇《巴郡南郡蛮传》,那上面就记载了发生于此地的事情。其实,在巴土民间也一直流传同样的故事。”

他抬头凝望着高耸在夜空中的武落钟离山,娓娓道来,讲述廪君掷剑为王,战盐神、创夷城、建巴国的历史传说。

吴学士听他所言既有正史为据,又为方志野史所载,倒也并非杜撰,遂饶有兴味。唐秀才便侃侃而谈:

“而山花子中的巴方舞者,据说他们是当年巴国被秦兵打败之后,一些失散的武士回到武落钟离山区,隐藏在一个神秘的山洞里,得以生存下来而遗存的后裔。”

当然,这只是民间传说。但他们讲的道理却很真确,他们说,土司王爷不能代表廪君相王的正宗,只有土家奴隶、土民才真正传承了巴人的血脉和精神,我们就是巴方舞者!土家百姓都是巴方舞者!

他们绝不是野人,也不是绿林,更不是剑客。他们只是不服土司的管辖,按照巴人的古老习俗生活,卖艺行乞,喜欢打抱不平,出没于山林村寨间,来无影、去无踪,显得非常神秘。

这些人后来遭到容美土司的追剿捕杀,无法生存,他们就被迫游走到川东去了。不过,巴方舞者特别虔诚地信奉廪君,因为廪君名务相,土家人称为相王。他们每年都会潜回武落钟离山朝拜务相,进行神秘的祭祀活动,瞻仰巴人的祖山神祗。

可是,他们祭祖往年都在清明之际,却不知今年为何提前到来。明日就是正月十五,他们于前夜出现,是否跟元宵歌舞龙灯大会有些干系。

他转而低声说道:“最近容美土司到处都有土民闹事,要求归顺朝廷,改土归流,而周围的官兵又已经逼上门来,情势非常危急。可这都镇土司王爷特别顽固,继续为非作歹。我看巴方舞者的到来,多半跟这有干系……”

唐秀才最后断言:“总而言之,最近此方必有大事,惊天动地的大事!”

012

吴学士听罢,遂长叹一声,仰望窗外,但见山高月小、江流如练,更觉古风幽然。

此学士乃是博古通今之才,他之所以深得三朝元老张廷玉的赏识,并非因为投靠钻营,而是对国家治乱兴衰确有真知灼见,而且崇尚士节、不苟权贵党争。他曾在策对里说,孔子自然、孟子事实,孔子之大体、孟子之骨气,必须兼而有之,否则儒即走肉、士即市侩也!当时他便感慨道:

“我看这巴方舞者,其实无所谓某世某人,乃是一股英锐正气,起于巴方,振于华夏,悠游于苍穹,不绝于万世。此气源于族血,定于人心,致力于进取,伸张于正义,是以主沉浮正沧桑者也。孔子托乎周礼、隐寓《春秋》,孟子谓之‘浩然’、教以士节,太史公秉笔于《史记》、彪炳永恒。故尔古今贤达明主,无不敬畏顺应之。此方生民厄于土司,已历数百余年,所幸族脉尚在,正气犹存,让它吹拂一通也好!”

唐秀才拊掌赞道:“兄台高论、高论!”

两人就一边品茶一边议论,从这巴方古国的历史渊源到容美土司的兴衰变迁以及山川人物、风土人情谈到民间奇人奇事。那文友把土司治下的种种恶行和土人的爱恨情仇尽兴道出,吴学士不仅叹为人间奇闻,感慨不止。他断定此地近日必有大变,就想留待几日看个究竟。文友急忙附和,便邀他上岸到家中款待。

二人直饮到五更,但见月落星稀、东方既白。吴学士便交代船老板,与唐秀才执手上岸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