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我家孩子不任性 §第14法:延迟满足——偶尔延迟满足有助于培养耐心

【话题】

从1966年开始,美国斯坦福大学在心理学家沃尔特·米切尔(w mischel)的策划组织下,在该校附属幼儿园内进行了著名的延迟满足实验。实验人员给每个4岁的孩子一颗好吃的软糖,同时告诉他们说,这个糖可以吃,但如果马上就吃掉的话他就只能吃1颗软糖;可是如果能等到15分钟以后再吃,就能吃到2颗。然后实验人员离开,从单面镜中对这些参与实验的幼儿进行观察,15分钟后才吃软糖的人算是“延迟者”,比例约占参与实验者的30%。

连续考察这些孩子的整个青少年时期发现,这些当年的“延迟者”长大后更多地具有冒险精神,自信、独立,处处受人欢迎;而“非延迟者”则更多地显示出孤僻、固执、优柔寡断的性格倾向,前者在语文和数学考试成绩上也比后者要平均高出20分。

【点评】

本案例中这个实验是关于延迟满足法的经典案例,也是证明自制力与一个人的成才、成功具有密切关系的有力证据。关于这一点,已经被无数实验所证实。

相对来说,控制冲动、节制欲望在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各种影响因素中,比智商更具可预测性,所以它对孩子的成才、成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且,自制力又是可以通过后天学习得到的,所以,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绝不能忽略了对孩子进行自制力训练这一课。

明白了这个道理,你就能更好地理解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让·雅克·卢梭为什么会在他的小说体教育名著《爱弥儿》中说这样一番话了。他说:“你知道用什么办法一定可以让你的孩子得到痛苦吗?那就是:有求必应、百依百顺。”

遗憾的是,明白是一回事,做到又是另一回事。许多孩子身上的坏毛病,其实都是父母对他放纵、缺乏延迟满足训练造成的。

所谓延迟满足,是指为了追求更大的目标、获得长久利益暂时克制自己的欲望,也可以通俗地理解为“小不忍则乱大谋”或“放长线钓大鱼”。不用说,具有后者这两种品格的人更容易担当重任、成就大业。

看看我们的周围,许多父母对孩子可谓是有求必应,生怕一步不到位就“得罪”了孩子,甚至把孩子当祖宗一样供着。别说希望孩子为了得到长远利益而暂时忍受痛苦了,只要力所能及,就总会为孩子谋得更多利益。这正是当今许多“官二代”、“富二代”劣迹斑斑的原因。

所以容易看到,许多孩子长大后,总是拖拖拉拉、不能按时完成任务;表现在学习和工作中,也总是先把最容易做的事做完,然后就尽量规避麻烦的事情,拈轻怕重。相反,另外一些孩子则首先会解决那些比较麻烦的事,然后把相对轻松的工作和学习放在后面,所以不但能按时完成任务,而且还显得游刃有余、轻松自在。实际上,这两者之间的区别仅仅在于能否做到延迟满足而已。

那么,父母应该如何来对孩子进行延迟满足法训练呢?这方面要做的事情可多了,这里仅以3岁以下的训练为例加以说明。

一周岁以下的婴儿,一切都要靠身边的人予以帮助,他们也只具备很小的忍耐力。这个年龄的孩子最重要的任务是生存,先存活下来再说;而他们对外寻求帮助的信号,当然也就是哭了。

所以这时候的延迟满足训练,首先是让他哭上两三分钟,这两三分钟是他能够忍受的最长时间。也就是说,如果你等到孩子哭上两三分钟时再去理会他,这时候你只要一开口说话,他就不再烦躁了,这表明他已经懂得有人在附和他,他也会从中得到一种满足感;即使他不会开口说话,也会揣摩着你下一步会怎么来待他,满足感由此而生。

相反,如果你时间超过三分钟还没有理会他,他的哭声就会越来越响,原来在心中期待着的那种延迟满足,也会被忘得一干二净。这样,也就没有什么自制力训练效果了。

当然,不仅仅是哭,其他方面也是如此。例如对于六个月大的婴儿来说,当他想要妈妈抱的时候,你可以先微笑地看着他,算是给他一个回应;然后嘴里唱一首他熟悉的童谣,再伸手去抱他。别小看这样一个短暂的过程,既训练了他的自制力,又没有让他感到受冷落。

当孩子长到一周岁时,这时候他已经会走路了,所以经常会要你带着他到东到西去玩。如果他提出要你和他一起去楼下散散步时,这时候你可以拿出一个苹果说,等一下,我们吃完了这个苹果再去。一边吃苹果,一边告诉他下楼后可能会见到哪些小朋友、小动物等他感兴趣的话题,让他感到一种等待中的乐趣。

孩子长到一岁半时,最喜欢和动物打交道,尤其喜欢去动物园玩。如果今天只是星期二,还有4天才到星期六,这时候你就可以告诉他,这里有4个苹果,我们每天吃一个,苹果吃完了爸爸妈妈就放假了,我们就可以去动物园玩了。这样既能满足他的愿望,但又不无一种期待。

当孩子长到三岁时,仍然不太懂得如何来调整自己的自控能力,所以这时候你可以多和他玩一玩角色互换游戏。例如由你来扮演没有耐心的孩子,让孩子来扮演爸爸妈妈。这时候,你可以模仿平时发生在孩子身上的一些急不可耐的事,让孩子从另一个角度来体味一下这时候大人是怎样的一种心境,让他领悟到不愿意等待的滑稽和幽默。

总之,三岁以下的婴幼儿无论会不会用语言表达,实际上都不太懂得如何调整自控能力。他们通常会迫切希望得到自己需要的东西,虽然这在大人面前看起来丝毫不讲道理,可却是他这个年龄的正常反应。

也就是说,婴幼儿本来就是非常以自我为中心的。在他这个年龄,他会时时处处把自己的需求放在首位,所以才显得耐心不够,这在他这么大的人身上是一种健康、正常的反应。这时候,父母不该轻易对孩子发脾气,而是要讲求方式方法,从多方面来训练他的自制力。

章节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