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了大众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它又是引起冠心病、脑卒中、肾功能衰竭的最危险因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和工作节奏的加快,高血压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人们的身体也受到越来越多的侵害。那么高血压真的那么可怕吗?高血压都有哪些特点?影响高血压的因素又有哪些?等等。下面,我就这些问题对高血压作个简单介绍。
血压的定义
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单位面积的侧压力。由于血管分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所以,也就有动脉血压、毛细血管压和静脉血压。通常说的血压是指动脉血压。
血压通常以毫米汞柱(mmhg)表示,近年来在我国曾一度实施了法定单位千帕(kpa)。1毫米汞柱=0.133干帕,也就是7.5毫米汞柱=1千帕。换算口诀:千帕换算成毫米汞柱,原数乘30除以4;毫米汞柱换算成千帕,原数乘4除以30。
血压常使用血压计测定,血压计以大气压为基数。如果测得的血压读数为90毫米汞柱(12干帕),即表示血液对血管壁的侧面压力比大气压高出12干帕(90毫米汞柱)。
血压形成的原理
人体的循环器官包括心脏、血管和淋巴系统,它们之间相互连接,构成一个基本上封闭的“管道系统”。正常的心脏是一个强有力的肌肉器官,就像一个水泵,它日夜不停有节律地搏动着。心脏一张一缩,使血液在循环器官内川流不息。
.
血管内的血液,犹如自来水管里的水一样,水对水管的压力,犹如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水的压力取决于水塔里水的容量和水管的粗细。水塔里的水越多,水管越细,水对水管壁的压力就越大,反之亦然。血压也是如此,当血管扩张时,血压下降;血管收缩时,血压升高。影响血压的因素即动脉血压调节系统,主要通过增减血容量,或扩缩血管,或两者兼而有之,使血压发生变化。当心脏加强收缩射血时,动脉内的压力最高,此时压力称为收缩压,也称“高压”;心脏舒张回血时,动脉弹性回缩产生的压力称为舒张压,又叫“低压”。
高血压的分类
根据引起高血压的原因,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两大类。
1.原发性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血压升高的原因尚不完全清楚,故称为原发性高血压,也叫高血压。它是一种以动脉血压升高为特征,伴有血管、心脏、脑和肾功能性或器质性异常改变的全身疾病。根据统计,有90%一95%的高血压病人属于原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慢性病。
2.继发性高血压
继发性高血压是由于某些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原发疾病治愈后,血压也就随之下降。所以,这种高血压又称为症状性高血压,占全部高血压患者的5%一10%。患慢性肾炎、肾动脉狭窄、嗜铬细胞瘤等都会出现血压升高的症状。
高血压的特点
1.危害很严重
高血压的危害是所有疾病中危害最普遍、最严重的。国外有一个研究:得了高血压,不经治疗、不吃药,让它自然发展,三至五年中已出现了部分心、脑、肾的损害,结果这组病人平均患病年龄为32岁,死亡年龄为51岁,也就是说发现高血压后不吃药、不经任何治疗,平均才活了19年就去世了;而没有高血压的人能活到71岁,有高血压的才活到51岁,“高血压”这三个字等于病人要少活20年,严重影响了健康和生活质量。不过高血压又是可以防治的。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前总干事中岛宏博士讲过,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血管病的人达1200万,在各项死因中占第一位,但如果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就可以减少600万人的死亡。
2.高血压的三高三低
中国高血压还有“三高”、“三低”的特点。“三高”是指:第一,患病率高,1991年全国有高血压病人9000万,并以每年350万人的速度增加,到1998年年底已经到了1.1亿人,每三个家庭中平均有一个高血压患者,或者说每11个人就有1个高血压患者。第二,死亡率高,高血压以及心血管病在全国人口死因中占41%,肿瘤占16%,在北京患心脑血管病死亡的占53%。第三,残疾率高,脑卒中事件的幸存者常留下半身不遂、痴呆等,目前全国有600万人。因此,高血压可以说是患病率很高,死亡率很高,致残率很高,对国家、对单位、对社会和家庭造成很大的负担和痛苦。著名心血管病专家吴英恺教授(中科院院士)说:
“高血压是危害中国人民健康的最大敌人。”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三低”中,第一是知晓率低,就是说有许多人是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的。在全国普查中发现,高血压病人知道自己有高血压的不到一半,这很危险。第二是服药率低,知道高血压但不按医生要求去吃药,服药率不到12.5%;而经服药控制到合理血压者就更低了,仅为2.9%。许多人常有种误区:高血压不算什么病,总担心终身服药对身体会有影响。其实,这是知识和意识的落后。可以说在坚持和有效控制服药方面我们比发达国家差得多。在发达国家,高血压病人的服药率很高。一位哲人曾经这样说过:
“进步需要代价,但落后和无知的代价更大。”面对人口老龄化的加速,面对日益增多的心脑血管病人,面对提前死亡衰老的“文明病”浪潮,许多人感到困惑不解,而又无能为力,尽管科学已证明,
“文明病”的真正根源恰恰是不文明的生活方式。由于医疗资源有限,现在看病就诊还存在诸多不便,排队、挂号、取药,至少半天,药费也贵,因而大多数人希望能少花钱、更方便地获得健康,选择非药物疗法和健身运动自然成了人们的追求。第三是有效控制率低。没有正规吃药,或者虽然是吃了药,但血压并未控制到正常水平,在1991年全国调查中有效控制率还不到3%。也就是说中国高血压病人100个人里有97个人没有把血压控制到正常水平,90%以上是高于正常的状况,这就是以后发生脑卒中、心肌梗死机会多的原因了。
高血压的四个之“最”
(1)高血压历史最悠久,4000年前埃及的木乃伊已经有动脉硬化,最近发现5100年前的一个冰人,也已经有周围动脉硬化。《黃帝内经》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一本医书,记载有“故咸者,脉弦也”,这6个字意思是爱吃盐的人,脉象就弦,用现在的话说即容易得高血压。
(2)流行最广泛,不分南北,到处都有,全世界约6亿人患高血压。
(3)隐蔽最深。
(4)危害最重,死亡率和致残率都是第一。
影响高血压的因素
高血压被称为无声杀手,这是由国外翻译过来的,原文是“slientkiller”一一安静的(无声的)杀手。称高血压为杀手完全不过分,因为高血压导致冠心病、脑卒中,并造成死亡的病例确实是最多的,“杀手”的比喻是很形象的。为什么叫“无声的杀手”呢?因为高血压病人常常没有什么自觉症状,它是隐蔽发展的,有的人不头疼、不头晕、不难受,就这样无声无息地发展,以后突然某天暴发、死亡,所以它不像有些病,先感到痛苦,反而警觉了,没有症状的病总是特别危险。
哪些因素与血压升高关系密切?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目前认为下列五项因素与血压高有关。
1。遗传因素
许多临床调查资料表明,高血压多基因遗传,同一家庭高血压患者出现比较集中,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有共同的生活饮食方式,但主要是有遗传因素存在。
2.体重因素
体重与血压有高度的相关性。我国的人群研究结果无论从单因素或多因素分析,均证明体重指数偏高,是血压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
3.营养因素
过多的食盐、大量饮酒、膳食中过多的饱和脂肪酸或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比值过低,均可使血压升高。
4.吸烟
现已证明吸烟是高血压、冠心病的三大危险因素之一。
5.精神因素和心理因素
调查发现,从事紧张程度高的职业,如司机、会计、统计员,其高血压患病率都比较高。说明高血压在从事注意力集中、精神紧张的工作,同时又缺少体力活动者中容易发生。
高血压应注意的三个趋势
1.注意力前移
过去认为140/90毫米汞柱是高血压,120/80毫米汞柱是正常。现在认为正常血压与高血压之间的这一部分人群,尤其是130/85毫米汞柱以上的人群属于易患高血压的高危人群。经3年随访,其中有高达1/3的人变成了高血压,即使未患高血压,他们也比120/80毫米汞柱的人更容易患冠心病和脑卒中。美国学者把他们称为高血压前期,欧洲学者称为正常高值。保护这部分人群,不让他们变成高血压已成为当务之急。他们是最容易受教育、受保护的,投入最少、收效最大,采用“四大基石”疗法,不用花什么钱,就可以使变成高血压的人减少1/2以上。而一旦变成高血压,则大多需要终身治疗,不仅耗费巨大,而且一部分将因心脑肾合并症致残致死,何不“今天缝一针,胜过明天缝十针”,“一两预防胜过一斤治疗,,。
2.更加重视联合用药
过去用药注意单种药,调查发现,高血压病人用一种药能控制的人不到1/2,1/2以上的人需要联合用药。在用药上,使用一些小剂量的复方用药,协同正作用,抵消副作用,使降压效果更强,副作用更小,成为新的趋势,是1+1:3或1+l=4的效果。所以小剂量复方制剂日益受高血压患者的欢迎。
3.重视三个关键因素
经过长达20年的研究,发现防治高血压保护靶器官的三个关键因素:
(1)降压幅度。确实把血压降下来。
(2)降压的稳定程度。24小时内血压反复升降对靶器官是不利的,因此,短效应降压药尽量不用。
(3)降压的同时不要激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使靶器官得到最理想的保护。许多长效药,都有这样的保护作用。
这三关把住了,不但降压的效果好,保护靶器官的效果也最好。
高血压是只真老虎,也是纸老虎
高血压是只真老虎,也是纸老虎,比其他心血管病都容易制服。据美国的研究报告,使高血压发病率减少55%
的有效方法是:盐要少吃,体重要控制,运动要增加,烟酒要戒掉,心理要平衡。如果这样的话,我国高血压患者可以减少一大半。其实预防很简单,而且可减少很多人得病,减少很多意外,从这个意义上讲,高科技治疗远远不如预防好。
这里有一个例子,很值得深思:一个威尼斯富翁叫科尔纳多,他大吃大喝,荒淫无度,食睡无定时,35岁就已气息奄奄。许多医生认为他离死不远了,但有一位医生却持不同意见,他给科尔纳多开了一张健康生活制度表。科尔纳多严格遵守,结果又活了半个多世纪,而且还写了一本书叫《如何活到百岁》。
高血压病人更应该注意生活规律,按时作息,建立一种适合自己身体的生活制度。高血压病人在生活起居方面应注意以下几点:
(1)定时作息。合理安排生活,有足够的睡眠时间,使大脑的疲劳状态及时解除,从而使机体的新陈代谢降低,心跳减慢,周围血管舒张,血压就会相应降低。只要按时起床、进食、活动及就寝,按照自然“生物钟”的节律作息和活动,就能预防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
(2)适应自然。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与自然界的变化息息相关。人体要适应这些变化。在衣着方面,应根据不同季节,及时增减衣服;住房要阳光充足,防潮防湿,空气流通,有条件的宜在居所周围种些花草树木。
(3)注意清洁卫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是增进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中国有句古话:黎明即起,洒扫庭院。又说要勤于沐浴。这就是教育人们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4)戒除不良习惯。高血压病人应戒烟,要尽量避免各种不良刺激因素,年龄在40岁以上的人,要控制高胆固醇饮食。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才能够健康。
(5)节制性欲。和谐的性生活能使人感到心情愉快,精神饱满;放纵的性生活易造成身体乏力,精神萎靡不振,久而久之还可能引起早衰。性生活次数可根据每个人的生理状况和特点而定,中年以后可以数周一次,甚至数月一次。
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得高血压的几率较大,所以要参加一定的体力劳动。.劳动可增强体质,使肌肉和周围的血管舒张,.并有利于消除大脑的疲劳,防止血压升高。
要培养乐观主义精神,保持健康向上的情绪,并经常参加集体的文娱活动和必要的、力所能及的体育活动。
已经得了高血压的人,只要治得早,使血压维持在较正常水平,那么由于血压过高而引起的小动脉硬化以及心脏、肾脏和脑血管的损伤就可避免,其发展的结果是良好的,病人仍可健康地生活和工作。如果发现较晚,治疗较迟,也不要过于忧虑,用了降压药物并采用其他有效措施,血压下降到一定水平,也能减轻对上述器官的损伤,阻止和延缓病情的发展。
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打败高血压这只纸老虎的最有效的武器是“早”一一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早期发现的高血压,只需每曰一片药,服几个月,有些人还可以逐步减量或停药;若等五六年后再治,则常需要合并用几种药,而且需长期,甚至终身服药;若等十余年再治,则常有合并症出现,难以康复,甚至致残、致死。
控制高血压很简单。一天一片药,减少脑溢血。真正的脑溢血要开颅、打洞、抽血,就是活了也是半身不遂。比较起来,我们还不如早点发现高血压,早点治疗。
高血压患者生活中需注意的事项
(1)正常血压是收缩压140毫米汞柱以下,舒张压90毫米汞柱以下。凡收缩压等于或高于140毫米汞柱,舒张压等于或高于95毫米汞柱,有二者之一即可被诊断为高血压,介于正常血压和高血压之间者为临界高血压。应定期进行血压测量。药物治疗也要持之以恒。
(2)饮食宜用低盐饮食,即食盐摄入量每天不超过6克。不吸烟、不喝酒。味精含钠的成分较高,亦应适当控制。
(3)穿戴不宜过紧,弯腰不宜过度,选择对体力负担不大的运动,如慢跑、快走、打太极拳、门球、交谊舞等。也可以按摩头部,先两手搓热,反复按摩20次一30次,可促使血管平滑肌放松。
(4)定期检查血脂、血糖、尿常规等,控制高脂饮食,不吃动物的内脏食品,可常食用黑木耳、山楂等。肥胖者需控制体重,体重不应超过标准体重的10%。
(5)人卧位换立位时不能太快,以防发生直立性低血压。
(6)应遵医嘱坚持服用降压药,避免突然停用降压药导致“停药反跳现象”。血压宜控制在安全范围内,最好自行经常监测血压,根据血压情況遵医嘱用药。伴有高血脂者,可服用降脂药。
(7)保持大便通畅。年长者注意避免剧烈运动。
(8)培养稳定而乐观的情绪,心平气和,避免激动。
(9)血液黏稠度稳定对高血压患者预防脑血栓形成有一定意义。
(10)老年高血压患者应避免使用致抑郁的降压药物。
(11)对于临界性高血压,亦应定期随访观察,以决定是否用药。
(12)出现剧烈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心悸、胸闷、心前区痛、视力模糊等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