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领导的修炼 领导干部理当自觉修炼些“书卷气”

《小窗幽记》记载:“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礼义不交,便觉面目可憎,语言无味。”***同志也说过:“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道出了读书学习的重要性。学习力是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所谓“书卷气”,是一种高雅的气质和风度,是良好素质的外在表现。领导干部要养成终身读书学习的习惯,多读书、善读书、读好书,自觉修炼些“书卷气”。

一、领导干部为什么要拥有“书卷气”

“腹有诗书气自华。”“书卷气”是领导干部学识底蕴的深刻展现、人品才华的自然流露。领导干部要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

“书卷气”是心灵世界的丰富滋养。人生旅途中有两种风景:自然的风景和精神的风景。行万里路,是为了看自然的风景;读万卷书,是为了看精神的风景。不读书而行万里路的人至多算一个邮差。自然的风景是有限的,精神的风景却无边无际。读书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登险峰、看奇景的过程,就是与前人对话、与智者交流的过程,就是一个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过程。从某种意义讲,有书读、有时间读书,是人世间最幸福的事。阿根廷国家图书馆前馆长博尔赫斯说:“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样子。”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五个层次。读书,是最高层次的自我实现需求,是锤炼品格、增长才智的基本途径。

“书卷气”是提升能力的有力支撑。唐代文学家段成式有言:“人不读书,其犹夜行。”意思是说,缺少知识的更新,没有过硬的学习能力,一个人就如同在黑夜行走一样茫然。放在当下来看,这句话不仅没有过时,反而愈显深刻。有数据显示,近50年来人类社会所创造的知识比过去3000多年的总和还要多。很显然,旧船票已经登不上新时代的航船。面对新工作、新任务,如果没有广博的学识,缺少宽阔的眼界,就难以洞察时势、多谋善断、驾驭工作。学习才能使人不断进步,而阅读则是学习最重要的方式。唯有多读书、强素质,时时更新知识系统,不断扩大知识的外延增量,优化思想的内存容量,才能提高应对能力,消除本领恐慌,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要求,承载历史使命,创造崭新业绩。

“书卷气”是良治善政的重要基石。荀子曰:“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读书、修身、立德,不仅是立身之本、从政之基,也是中国共产党人战胜艰难的法宝。我们党一路走来,从延安整风时“改造我们的学习”,改革开放后“认真建立学习制度”,到新时代“在全党大兴学习之风”,每一个重大的转折时期,都依靠学习掌握了主动,创造了新的机遇。列宁有句名言:“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站在新起点、面对新挑战,领导干部只有自觉涵养“书卷气”,在理论学习、谋划思考上先人一步,方能开良法善治之端、践良治善政之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书卷气”是社会风气的精神标杆。领导干部由于其职责、使命的特殊性,一言一行都对社会有着巨大的示范作用。领导干部爱读书、乐学习,就会带动一个家庭、一个单位乃至一个地方形成崇学尚学的习惯,引领风清气正的社会风气。明代王阳明曾说:“读书学圣贤,才是第一等事。”领导干部的学风,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地方作风的标杆,立得好了,风清气正;反之,如果不重视读书学习,抱着学不学无所谓的态度,头脑就空虚,思想就贫乏。因此,领导干部应发挥“关键少数”作用,多修炼些“书卷气”,保持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以良好学风带动优良的党风政风。

二、领导干部要修炼好哪些“书卷气”

“书卷气”不是“书生气”,而是一种内在气质,体现在丰富的学识、得体的言行、严谨的思维、周详的谋略上。领导干部要从社会责任和示范需要来看待读书问题,学以润德、学以修身、学以立业,做读书学习的自觉实践者、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的积极倡导者,引领全社会崇尚知识、热爱读书,促进全党、全民族思想文化素质提高。

以“书卷气”涵养底蕴深厚的才气。曾国藩曾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很难改变,唯读书可以改变。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得到智慧启迪,滋养浩然正气。领导干部涵养浓浓的“书卷气”,就要日复一日地积累,拉满学习的弓弩,射出才识的箭镞。“读书人”如果不坚持读书,就是一种自我背叛。革命家、教育家徐特立同志,72岁高龄仍秉烛而学,并制定了一个20年学习工作计划。我们知道,犹太人是非常有智慧的,因为犹太人是最爱读书的民族。领导干部都是读书人,但有的读书人当了领导,却抛弃了读书学习的好习惯,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对自我的背叛。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方向确定后,方法便为王。读书学习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既有纵向上的深度,也要有横向上的涉猎;既注重学习书本知识,又重视和善于向群众学习;有所选择、有所侧重,循序渐进、驰而不息,努力构建起自己的知识体系,成为符合时代及岗位要求的复合型人才。不管做多大的官,不读书便不过是一介俗吏。身处领导岗位,面对巨大的压力、复杂的矛盾、纷扰的人事,尤其需要靠读书来涤虑养心。曾国藩一生半天办公,半天读书。***同志博览群书,才有“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的雄才伟略。读书打通了人生的大俗和大雅。领导干部要永怀读书和思索的慧根,孜孜不倦、博览群书,涵养一种才情、一种雅兴、一种大性情、一种真修炼。

以“书卷气”积蓄扎实沉稳的底气。“人无底气,生无根据。”底气说到底是自信的表现,是一种内生的巨大力量,而读书就是一个人最大的底气。“手中有粮,心中不慌。”领导干部锤炼“书卷气”,就是要厚植理论根基,增强政治能力,以“抓铁留痕、踏石有印”的劲头做好各项工作。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马克思主义是最先进的理论,有先进理论的指导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经受住各种风浪考验的精神支柱。***总书记指出:“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领导干部锤炼“书卷气”,首先就要学习《共产党宣言》等经典著作,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当代中国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组织是最大的靠山。领导干部要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做到忠诚于组织,相信组织、依靠组织、服从组织、敬畏组织、感恩组织。要不断锤炼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自觉接受党内政治生活锻炼,锻造过硬政治素质,塑造优秀政治品格,勇于经受大风大浪考验,敢于披荆斩棘、攻坚克难,在驾驭复杂局面、化解矛盾风险的实践中千锤百炼,不断提高政治能力。时刻保持本领恐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党的领导干部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通俗来讲,就是既要靠得住,也要有本事。政治上靠不住的人,是无德之人,用了会坏事;工作上没本事的人,是无才之人,用了会误事。要保持能力不足的危机感,着力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能力,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

以“书卷气”激发蓬勃向上的朝气。苏格拉底说:“我唯一所知的是我一无所知。”正是读书学习让智者保持了一种对知识的永恒求索和热情。行百里者半九十。“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领导干部锤炼“书卷气”,就是要涵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朝气,以学习热情激发工作激情,以初心使命砥砺担当作为。不学习,担当就只是一句口号。当今世界,知识爆炸、信息核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不学习就一定跟不上时代进步的潮流。领导干部只有永不自满、永不停滞,坚持不懈地学习,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才能不断提高,才能不断增强领导工作的科学性、时代性、创造性,担当起重任。“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古人说:“中流击水,奋楫者进。”进入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如果在一片喝彩声、赞扬声中丧失革命精神和蓬勃朝气,就会“一篙松劲退千寻”。要时刻保持强烈的自我革新意愿和一往无前的朝气,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前行的路上从来都布满荆棘和坎坷,依然需要我们不忘初心、赓续精神,善作善成、一往无前。保持奋发进取的阳光心态。物随心转,境由心造。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心灵。只有希望能够激发斗志,只有信心能够产生动力。面对困难和挫折,与其自怨自艾,不如自立自强。领导干部要学会在逆境中培养良好的心态,才能愈挫愈勇,化险为夷、绝处逢生,在“山重水复疑无路”时,仍能“柳暗花明又一村”。

以“书卷气”弘扬大道为公的正气。“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清正之气一直是读书人的重要修炼和永恒追求。人要正,不正则不立。正派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领导干部应该具备的内在特质。杨善洲同志曾说过:“做人要顶天立地,站得直,行得正,对得起良心。”正派不仅是一种政治品质、一种思想作风,更是一种道德情怀、一种人格力量。“心”要正。心正,一切皆正。要常怀执政为民的公心、洁身自好的清心、待人以诚的真心,始终保持淡泊名利、慎微自律的心态,始终保持克己奉公、兢兢业业的状态,全身心扑在党和人民的事业上,才能成为一名仰不愧党、俯不愧民、内不愧心的领导干部。“言”要正。“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要在党言党,与党同声,不符合党章党纪的话不说,不利于团结稳定的话不说,违背原则的话不说,伤害群众感情的话不说。同时,还必须与错误思想、错误言论作坚决斗争。“行”要正。身体力行是最好的示范。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多用“身影”指挥人,少用“声音”指挥人,凡是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充分发挥“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的表率作用,带动群情振奋,上下齐心。

以“书卷气”培育海纳百川的大气。人们常说,将军额头能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容人容言容事是凝聚人心、促进团结、择善而从的领导艺术。书读的多了,人的心胸和视野也就开阔了。当领导,要能容人之长,发现和发挥别人的长处;更要容人之短,多些宽容理解。要有闻过则喜的胸襟和气度,听取多方面意见,不断研究分析对比,进而做出正确的判断。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思想决定行动,观念主导成败。心小了,小事就大了;心大了,大事都小了。一个人的心胸越宽广,眼界也就越大,看待事物的角度与方法也就不同。对待事物抱以豁达的心态,才能走得长远,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要始终坚持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襟怀坦白、光明磊落,讲党性、讲原则,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宽恕别人就是放过自己。一个不肯原谅别人的人,就是不给自己留余地。古人云:“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要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宽广胸襟,有“吾善养吾浩然之气”的豪迈,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虚怀若谷、不计恩怨,以开放包容的心为人处世。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领导者要有大气概,不拘泥于一件小事、不局限于某个细节,要有全局观念、整体观念和长远观念,胸怀大局。要善于团结、尊重和包容他人,公私分明,心胸开阔,志存高远,不斤斤计较;要为人正直、公道正派、精明睿智,切实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努力塑造可信、可亲、可敬的良好形象。

以“书卷气”修炼淡定从容的静气。有学者曾讲过一句话:“我们常批评世风浮躁,怨青年人不成熟,文艺圈太浮浅,干部少学识等等。殊不知,精英之浮,才真正是社会的危机。”浮躁是领导干部的大敌,只有在心中种下“静气”的种子,才会长出淡泊、奋进、无畏的幼苗,结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韧之果、“泰山压顶我自岿然不动”的淡定之实,最终收获的是廉洁、心安和幸福。知足常乐,可以长久。***总书记强调:“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当干部就不要想发财,想发财就不要当干部。”领导干部当有知足常乐之心,见钱不贪、见物不占、见肴不馋、见色不迷,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稳得住心神。若想通过当官过上大富大贵的日子,只会在风风光光中迷失,在纸醉金迷中堕落,在灯红酒绿中消沉,最终葬送自己的大好前程。沉得住气才能拿得出手。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旭华隐姓埋名30年,从青年到暮年,一心研究核潜艇,成为我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中科院院士薛其坤在年轻时苦心钻研量子物理,凭借扎实的专业基础,攻克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世界难题……登高山者,其心必静,只管朝着唯一目标,不顾左右坚定向前,方能登高望远。涵养宠辱不惊的定力。古人云:“心浮则气躁,气躁则神难凝。”淡泊明志是领导干部的基本功,要把岗位当作干事的平台,精心谋事、潜心干事、专心做事、坦荡处事,充分发挥自身的才能,立足此时此地的人生,认真做好每一件事,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以平常心对待得失。

以“书卷气”厚植亲民爱民的地气。古语说:“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意思是只有打好根基,才能茁壮成长。人民群众正是干部的根基所在,翻开我们党百年奋斗史,正因党旗上始终铭刻“人民”二字,我们才获得了深厚的土壤和不竭的动力。领导干部涵养“书卷气”,要自觉把理论和实践相贯通,树立拜人民为师的群众意识,做到知行合一。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的七年知青岁月》中写道:我们读了很多书,但书里有很多水分,只有和群众结合,才能把水分蒸发掉,得到真正的知识。群众工作要做好、做实,来不得弄虚作假,必须实实在在走基层,切切实实关心群众生活,扎扎实实解决群众困难。一枝一叶总关情。干部到一地任职,首先要读懂地方史,了解这个地方的历史、地理、气候、经济、人文等,才能真正察民情、通民心、解民忧。群众的一桩桩“小事”,是构成国家、集体“大事”的“细胞”。领导干部要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哪里有群众的需求,工作的着力点就在哪里,向群众聚焦,为群众出力,把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落实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清代廉吏于成龙一生廉洁克己、以俭养德,自种青菜以供食用,江南人送其雅号“于青菜”;焦裕禄同志艰苦朴素,为人民鞠躬尽瘁,被誉为“县委书记的好榜样”。领导干部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与支持。

三、修炼“书卷气”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总书记在***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强调指出:“好学才能上进。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我们的干部要上进,我们的党要上进,我们的国家要上进,我们的民族要上进,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不断提升学习力,涵养“书卷气”。

处理好“学”与“思”的关系。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考是阅读的深化,是认知的必然,是把书读活的关键。如果只是机械阅读,被动接受,没有思考,人云亦云,再好的知识也难以消化吸收。钱钟书先生一生热爱读书,他有一个鲜明而独特的读书方法,即“笔记读书法”。做笔记的时间,约莫是读这本书所用时间的一倍。“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要注重培养摘抄、批注的习惯,把厚的书读薄,把薄的书读厚;要注重联系贯通,掌握此节彼节、此章彼章、此书彼书的关系,做到“一叶知秋”;要注重培养长期的学习习惯,发扬“挤劲”,争取每天挤出一定时间学习,特别要善于利用零碎时间读书;发扬“钻劲”,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发扬“韧劲”,无论身在哪个阶段都孜孜不倦,自然就能至千里之远,成江海之大。

处理好“专”与“博”的关系。古人说,“业精才能成事,博学方能多才”。学习要有专有博,有点有面,才能做到根深叶茂。只有把学习一般知识与专门知识统一起来,把学习政治理论知识与业务知识结合起来,才能融会贯通,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领导干部至少要读好三方面的书:一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二是做好领导工作必需的各种知识书籍特别是党的权威读物,三是古今中外优秀文化书籍。读书也要有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要注重筛选,研读经典。通过读历史经典,看成败、鉴是非、知兴替;通过读文学经典,陶冶情操,增加才情;通过读哲学经典,改进思维,把握规律;通过读伦理经典,知廉耻、懂荣辱、辨善恶。

处理好“虚”与“实”的关系。网络时代,我们的阅读和学习从“线下”逐步转到了“线上”。但虚拟阅读也带来很多问题:海量的浏览会替代阅读,人云亦云会替代分析,兴趣会替代求知的决心。著名作家王蒙曾说,“读书不仅仅是一种获取知识的手段,更是一种享受、一种生活态度”。他提到,纸质的阅读是电子化的浏览所无法替代的。其实,读书的乐趣在于“攻读”。纸质书给了我们一份书本本身应有的质感,更以有形的载体给了阅读者一份沉甸甸的任务。领导干部要善于在数字时代捕捉信息,更要多一些时间,坐下来精心阅读、细心品味、沉心思考。

处理好“知”与“行”的关系。“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知”是基础,是前提,“行”是重点,是关键,必须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做到知行合一。面对浩瀚的知识,只有不间断充电,才能不间断释放正能量。如果不能把所学知识与律己修身、发展实践结合起来,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那就难以做到学以润德、学以修身、学以立业。***同志指出,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看一个领导干部水平高不高,不是单纯地看他读书多不多,是不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而主要看他运用理论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不强。领导干部加强知识运用,要勇于实践,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运用理论和知识着力改造客观世界,运用理论和知识自觉改造主观世界。

***总书记曾经引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埃德加·富尔先生的预言说明学习的重要性:“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领导干部要读书学习,带头锤炼“书卷气”,学习、学习、再学习,实践、实践、再实践,不断推动学习力转化为领导力和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