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洪昭光健康养生精华集 一 健康知识必读篇

健康与健康悖沦

由于生命的复杂和个体的差异使医学和健康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复杂、最深奧的科学。一些看似很普通的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标准,一直难有统一的固定答案,最关键的是要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比如走路是向前走好还是倒退走好?是早晨锻炼好还是下午锻炼好?睡觉是南北向好还是东西向好?鸡蛋是多吃好还是少吃好?水果是带皮吃好还是削皮吃好?菠菜炒豆角是理想的膳食搭配还是不好的搭配?有人说多吃鱼补脑子又预防心脏病,有人说鱼肉含有重金属,越少吃越好。

那么,到底该怎么办呢?

有关健康的论点大体分三类:一是有循证医学论据的,国内外一致公认的,如:吸烟导致肺癌、冠心病,有害健康;高血压、高血脂造成心脑血管病,必须及早控制;肥胖引发代谢综合征;健康的四大基石等,这些都是可信的。二是没有任何科学论据的,如鸡血疗法、喝凉水疗法、红茶菌疗法、甩手疗法、喝尿疗法等,不但无效,还伤害身体。三是有一些理论根据或临床实践,或由相关理论延伸的推测,但又没有循证医学论据或严格的临床实践证实的,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比如一天应吃15种食物,还是20种食物,还是30种食物?牛奶是早上喝好还是晚上喝好?空腹喝好还是进餐时喝好?是喝热的好还是凉的好?一天吃一个鸡蛋好还是两个鸡蛋好,还是两天吃一个鸡蛋好?食物是生吃营养好还是炖补营养好?这些问题是大量的、复杂的,也是最需要用辩证的观点,用科学的知识,结合不同人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同一个人不同时期,不同健康状态的需求也是不同的、动态的。还要看看作者的学术水平及经历,是否从事本专业科研教学或临床实践。

总的说来,健康分文化、医术、技术三个方面。在技术层面上,最重要的是没有固定的答案。人与人差异很大,不能“一刀切”,最高准则是“对具体情况进行科学地具体分析”。

千金难买健康身

“健康是金子”,这是1953年4月7日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世界卫生日主题口号,旨在号召人们关爱健康,珍爱生命,提高健康水平,提高生命质量。如今,50多年过去了,健康变得更重要了。据社科院发布的2007年社会蓝皮书,在调查的17个社会问题中,“看病难,看病贵”排名第一位,而以往广受关注的教育收费则排到第六位。健康不仅仅是金子,健康还是节约、是和谐、是责任;

“脱贫致富三五年,一场大病回从前。”“爱妻爱子爱家庭,不爱健康等于零。”

现在社会上还流行一句话:“40岁以前毁,40岁以后养。”年轻的时候以为自己身体棒,能吃能玩能睡,累了睡一觉,身体不舒服,挺一挺就过去了。每天烟不离手,喝啤酒论箱,白酒论斤,ktv一唱就是半宿,打麻将一坐就是一天等等不良的生活习惯,就像一条大船上的小虫子一样,一点一点就把大船掏空了,等到有一天出海扬帆的时候,发现它已经无法拯救了,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沉入海底。

还有一些年轻人,背负着沉重的经济债,每天脑子中只想着“赚钱、赚钱”,早出晚归,周末、节假日用来加班,一心想着住大房子、开进口好车,在人前光鲜体面,恨不得把自己变成摇钱树。银行存折的零越来越多了,身体也差不多千疮百孔了。等到身体负荷过重,各个零件开始报警,去医院检查的时候,发现一切已经晚了。存折上的零都挪到医院的账房去了。我在很多场合都提到过一个观点,我们生命的主动权在自己的手中。为什么说健康是金子,健康最宝贵?那是因为虽然人生的财富、地位、名誉、家庭都是很重要的,但是都是“0”,健康是“l”,有了健康就有了未来和希望,失去健康就失去了一切。所以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健康是金子这样一个说法。

健康的钥匙在自己手里,一个人本事再大,地位再高,荣誉再多,也是领导的,没有领导的爱护、关心和栽培,怎么有你的现在呢?成绩也是大家的,没有大家的齐心协力,怎么能够得到这些成绩呢?金钱是谁的?金钱是子女的,金山银山,你死了一分钱都带不走,你空空手来也还得空空手走。老婆是谁的?老婆是人家的,你死了,老婆跟着人家走了。荣誉是领导的,成绩是大家的,金钱是子女的,老婆是人家的,只剩下身体是自己的了。

西方人很重视健康,他们提倡“储蓄健康、旅游保健”,中国很多人正好掉过来了,“储蓄金钱,透支健康”,健康是什么?是命啊!人的命有几条?就一条啊!透支健康,就意味着主动向死神靠拢。不用死神来拉走你,自己就把自己送上门了。

健康的生活规律是铁。谁碰谁流血

有一个病人36岁就患了脑血栓,花了十几万治病,住院几个月后出院,然后又回来住院。这是为什么呢?原因是他13岁开始抽烟,36岁时已经有23年的烟龄、18年的酒龄,还有十几年的麻龄,他与有规律的生活方式处处对着干,受伤害的只能是他自己。

还有一个同志半年花了50万,每天花费3000多,钱对他来说是小事。每天有6个护士照顾他,家里觉得不放心,又雇了3个保姆,还有自己两个女儿,加上老伴、住院医生、科主任,一天一共有14个人伺候着他,结果还是死了。14个人照顾、50万花着,也没能留住他一条命。

一个大款病人,亿万富翁,是8个公司的董事长,38岁。心肌梗死,经过医生抢救他的命是救活了。但他的心脏很薄,正常人10毫米,他才两个多毫米,跟牛皮纸一样。他的心脏很脆弱也很危险,平时还不能咳嗽,一咳嗽血管就会破,大便一使劲血管也会破。所以他不敢咳嗽,大便不能使劲,整天拄着拐棍,如履薄冰。有一天他来找我:“洪教授,我想问您一个问题,我百思不解。”我问:“你有什么问题百思不解呢?”他说:“为什么上帝对我这么不公平。我是老总,在单位很风光。人家38岁不得病,78岁都没得病,怎么我38岁轮到这么个要命的病,怎么我这么倒霉!”我说:“据我所知,上帝是最公平的,我讲的上帝是指自然规律。自然规律是一样的,人世间很多事不公平,但上帝是公平的。你为什么得病,很简单,你违背了健康规律,规律是铁,谁碰谁流血。”

他的血被抽出来后立即就凝固了,因为他的血液太黏稠了;血放了8小时后,上面厚厚一层油,严重的高血脂病;他体重188斤,腰围3尺3寸半。

我对他说:“合理膳食,就是饮食要合理,你有钱,有条件,山珍海味,生猛海鲜,天天大吃大喝,所以体重188斤,这是因为你膳食不合理。适量运动,但你出门就‘奥迪’、‘奔驰’,你上二层楼都得坐电梯,你不运动。戒烟限酒,可你一天两包烟,顿顿都喝酒,烟酒无度。第四,心理平衡,你是8个公司的董事长,秘书多,事情多,天天电话、手机响声不断,挣了钱你就激动,赔了钱你就着急,你天天没有心理平衡。健康四大基石你条条对着干,你不得病,谁得病啊,健康一定远离你。”

要想做到让自己的身体保持健康,首先就要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切实地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否则,看再多的书,听再多的讲座都没有用。生活中的许多点滴都是健康生活方式的表现,自己心里没把健康当回事,那只可能导致一种结果,健康躲你远远的。

廉价的预防,无价的生命

我国的卫生开销非常大,2001年,中国因为健康问题损失14000多亿元人民币。这是多少钱?对比一下大家就有概念了。长江三峡建设15年总投资才2000个亿。1块钱的预防投入可以减少8.59块钱的医疗费用支出。临床实践表明,又可以相应减少近百元的终末期抢救费,更重要的

是病人少受罪,家人少受累,节省医药费,造福全社会。看看,这个意义有多么重大!对全社会来说都是一件好事。治疗冠心病,可以在堵塞的心血管处插一根导管,再放个支架就可以了,很简单。可你们知道吗,这个支架内径3毫米,重量不到0.5克,2.5万!一次就两三个。再搭一根导管,1.5万一根,用一次就得扔,做一回5万、7万、10万,代价太高了。而且,最重要的是,这些手段并不能让病人恢复到原来没有病的状态!有个同志患高血压12年,他的血压很奇怪,高压到200也不难受,可一吃降压药倒难受了。他看了两个医生,一个医生说,你必须吃药;一个医生说,既然吃药难受,那就别吃了。于是,他就不吃了。12年下来,动脉硬化、尿毒症,还要透析,1年花9万块钱,结果透析了10年,花了90万,他爱人为他请了10年的假。他整天坐在轮椅上,什么事都做不了,尽管,他非常想活,但一身疾病到后期谁也挽救不了他。

其实呢,一天一片药,不到1块钱就能控制住高血压,有病没有按照科学的办法来治疗,结果花了90万。预防其实很简单,也很廉价,可以让很多人不得病,但是,却能够换来无价的生命的延续。

美国的亚特兰大在1999年11月,召开第72届美国心脏学会年会。大会主席在开幕式上致词说:“等病人得病后找医生,医生能给予病人的帮助已经很有限了。即使治好了,病人也不能恢复到和病前完全一样。”会上提出了这样一个概念,那就是:不是坐着等病人发病后进行治疗和二级预防,而是要主动找出具有危险因素的高危病人,认真进行一级预防,使他们不发病。

其实,这个观点,在我国古代,就已经有过阐述了。这就是名医扁鹊的故事。

魏文王问扁鹊,曰:“子昆弟三人,其孰最善为医?”

扁鹊曰:“长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鹊最为下。”

魏文王曰:“可得闻邪?”

扁鹊曰:“长兄于病,视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于家;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于闾;若扁鹊者,镵血脉,投毒药,副肌肤,闲而名出,闻于诸侯。”

魏文王曰:“善。”这段话的意思是:

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

扁鹊答说:“我大哥最好,其次是我二哥,我最差。”

文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

扁鹊答说:“我大哥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只有我们家的人才知道。我二哥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于本乡里。而我扁鹊治病,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来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文王说:“你说得好极了。”

这两个例子都说明了一个道理: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预防胜于治疗,生命重于泰山。

有病不能自己看

为什么说“自己是最好的医生”呢?按世界卫生组织的观点,健康是由四大元素组成:父母遗传因素占15%,环境因素占17%,医疗条件占8%,生活方式占60%。如果这四大元素都比较完满,则健康状况也就比较完满。这里所说的健康不是指没有病或者不虚弱,而是指躯体的、心理的、社会人际适应的和精神道德上的良好和完满状态。实际上,真正能做到这一点只是少数人。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各项元素的比例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是流行病学上的一种统计平均数,仅供参照,具体到不同的病种,不同的个体,其比例是不同的。

仔细分析上面的四大元素可以看出,父母基因是先天固定的,无法改变,环境因素包括社会与自然两方面,也不是由人的主观意志就能任意改变的。剩下的68%中,医疗条件占8%,每年要消耗成千上万亿的卫生资源,而主动权也不在自己手里,幸好60%的决定因素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生活方式,上天把人类的命运交给了人类自己,这是造化对人类的眷顾。

自己是最好的医生不是说医生没用了,也不是自己就可以给自己看病。特别是当自己采取了一些措施仍不见效时,必须立即去医院诊治。但即使在名医的指导下,也需要靠自己细心理解病情和医嘱,才能更好地配合治疗,早日康复。

只要方向对了就不怕路远

当前,医疗与健康已成为政府与公众日益关注的热点、难点和焦点。

医疗与健康是医学科学的两个侧面,犹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医学分健康促进、预防疾病、医学救治和功能康复四个阶段。

健康属于前两个阶段,覆盖全人类,比较具有战略性、前瞻性,侧重理念和人文科学。医疗属于后两个阶段,包含患病人群和一部

分亚健康人群,救死扶伤,解除病痛,侧重科技和自然科学。

医学的根本目的不仅是治疗疾病,救治病人,更重要的是预防疾病,而最根本的则是健康促进,就是提高全人类的健康水平,使发病减少,使健康水平、生活质量提高,健康寿命延长,使大多数人达到自然生理寿命,做到自然凋亡。自然凋亡犹如花开花谢,日出日落,是一种自然界美丽的循环,在人类就是无病无痛,无疾而终,平安百岁,快乐轻松。生如春花绚烂,走如秋叶静美。

目前的情况是医疗资源消耗增长迅猛,患病人数不断上升,医患关系比较紧张,要根本改变目前的状况需要四方面工作同时进行:政府主导,观念前移,结构调整,机制理顺,四者缺一不可,而且四个方面要综合平衡,同步协调,随时整合,寻找最佳平衡点,才能从根本上走出目前困境。只要方向对了,就不怕路远了。

健康促进有许多内涵,健康教育只是其中一部分。

健康教育对于人们掌握健康生活方式的意义和作用极大。上海市对一组250例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进行了两年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指导,使心脑血管疾病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下降了20%和18%。

北京曾实施了一个健康促进项目,对7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进行干预,对居民的行为危险因素进行逐月监测和教育,包括吸烟、酗酒、不合理膳食、久坐、缺乏体育锻炼和身体超重等,范围达2284个居委会、330万人口。仅对其中9700多名高血压患者的教育管理,一年就节约医药费100多万元,使其治疗率提高到90%,血压控制良好率达58%。如果全市200万高血压患者都能接受这种教育指导,预计每年可减少医疗费支出2亿多元。

俄罗斯在这方面的重视程度可以借鉴。俄教育部长弗拉基米尔·菲利波尔称,为了加强素质教育,俄教育部最近制定了《在俄教育体系中加强德育的计划》,作为加强德育的重要措施之一,将在俄罗斯学校中开展“健康生活方式”教育。俄罗斯的调查认为,一个人的生活只有15%取决于医学和药物,85%取决于人的生活方式。近30年来,俄罗斯普通学校负担过重,学生身体素质下降,中学毕业生只有15%是健康的,85%患有各种慢性病。由于负担过重和体质下降,中小学教育的水平也有所下降。为配合开展健康生活方式教育,俄罗斯将中小学每周两小时体育课增加到每天一小时,而且周六和周日不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进行锻炼或者其他娱乐活动。

在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生活方式的教育和推广已进行很长时间了。早在1877年,美国密执安州建立的疗养院就是一个健康生活方式教育中心。现在美国有许多生活方式教育中心,尽管收费很高,来的人仍然络绎不绝。

最近,卫生部公布了“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的最新结果,目前在我国居民中,生活方式病越来越常见。其中,超重的有两亿人,患高血压的有1.6亿人,患糖尿病的有4000万人,患高血脂的有1.6亿人……

一方面国家医疗资源消耗迅速增长,2001年为6140亿,2003年为8000亿,2005年已达10026亿,占gdp总额的5.5%,另一方面,慢性病的患病率又勇创新高,发病年龄年轻化,患病人数数以千万计。上述数字实在不容乐观。其实真正的原因是那些防病治病的道理没有深入人心,人们在思想上还是没能注意,没能形成一种信念,当然也就不能变成行动。

知识都是一样,知道容易,做起来难。

观念要转变,时尚比健康

1981年我去美国芝加哥做访问学者。我看到美国的公司非常重视员工日常的健康检查,这样,既节省了医药费,又创造了更多的财富。国内的单位是什么样呢?工会主席、支部书记一到过年过节,看的是老病号,病越重越去看他。我的意思并不是说老病号不用关心,而是,健康的人也要有人关心。在美国,公司提倡和关心的是健康,让大家健康、不得病。而在我们这里,是你既然没病,那就干活去,谁理你呀?你病越重,请的病假时间越长,过年总有人去看望。

还有一次,一位在美国获最高医学科研成就奖的专家邀请我参加了由公司总裁举办的午餐会。会上气氛轻松活跃,人人精神饱满。总经理表彰了一些即将退休的员工,都是近十年身体健康、年年全勤、成绩突出者,并给每人一副网球拍、一件t恤衫和一个信封,里面装着一张支票,这是给他们的奖金。全场热烈鼓掌,纷纷表示祝贺。这个公司设有健身房、游泳池,平时一贯鼓励员工积极锻炼身体,公司员工参加体育活动非常积极,整个公司形成了良好的运动氛围。这样的结果,当然是员工的身体素质普遍很好。这位公司总裁确实很有前瞻眼光,预防为主,并且付诸实践,非常明智。比起我们许多地方宁可花数千元、数万元医治一个终末期病人,而不是把重心放在平日的预防上,真是有着天壤之别。

这就是观念问题。

我在农村搞过一个调查。有户农民家庭一年收入二十多万,父亲过年给孩子买烟花爆竹就花了两千多块。就是这样一户有钱的人家,去他家调查的时候,很吃惊。吃惊什么呢?一家7口人竟然用一把牙刷!他们认为刷牙是多余的。结果这家7口人中,4个得了高血压。实际上,口腔的健康可以减少很多疾病,例如动脉硬化、心脏病等等。在国外,口腔健康被认为是第一重要的,世界卫生组织也一直提倡重视口腔卫生健康。

在我们中国,第一代富人干吗?比肚子,互相比,那个时候穷,谁肚子大,谁就算是有钱人,所以说,第一代富人比肚子;第二代富人比房子车子,第二代,早就吃饱了,还比什么肚子呀,就比你住什么豪宅,我有什么名车;第三代富人比什么呢?比健康。所以说,健康教育、健康观念的转变非常重要,什么最时尚?是健康。大家在一起竞争,应该竞争什么,应该竞争谁比谁更健康。

观念一转变,从治病转变到预防上,对健康和预防的重要性,怎样强调都不会过分的,因为一元的预防投入可以节约8.59元的医疗指出,还可以节省约一百元的终末期抢救费用,而且得病少了、生活质量高了,自己少受罪、节省医药费、还造福全社会。

现在,对健康有四种不同心态的人,第一种人是聪明人,他们主动健康,投资健康,结果健康增值,一百二十;第二种是明白人,他们关注健康,储蓄健康,结果健康保值,平安九十;第三种人是普通人,他们漠视健康,无动于衷,结果健康贬值,只能带病活到七八十人;第四种人是糊涂人,他们之中许多是白领精英,他们透支健康,提前得病,提前死亡,结果生命浓缩,五十六十。四种态度,四种结局;因为健康面前人人平等,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基因是否能够决定一切

人为什么会得病呢?有两个原因:即内因和外因。内因是指爸爸妈妈的基因;外因是指外界的环境因素。

一个人得病还是健康、长寿还是短命,在一定程度上是跟父母的基因有关系的。假如爸爸妈妈都有高血压,生出的小孩45%会有高血压;父母中有一个是高血压,小孩有28%的机会得高血压;父母血压都正常,孩子当然也有可能得高血压,只是概率很小,

是3.5%。遗传是一种倾向,为什么有些人一出生就胆固醇高、血压高呢?这是遗传,是基因在起作用。

在美国做人寿保险,头一件事就是先问投保人,你爷爷奶奶多大岁数,如果爷爷活了九十多岁,ok,你是长寿家族的,你的预计寿命就会增加两岁,那么你要掏的保险费就相应减少;相反,如果你是短命家族的,你的预计寿命就要减少两岁,你掏的保险费就要增加。

遗传的影响我们可以用动物实验来举例子。我们先用小白兔做实验。小兔子“爱吃萝卜爱吃菜”,从做实验当天开始,我们让小白兔吃鸡蛋黄拌猪油,鸡蛋黄胆固醇高,猪油动物脂肪多。小白兔吃了4个星期后,胆固醇升高,8个星期后动脉硬化,16个星期后,这只小白兔得了冠心病、心绞痛。

然后,我们再来用小鸭子做实验,也让它吃鸡蛋黄拌猪油,可是很奇怪,你不管怎么喂,它的胆固醇不升高,动脉也不硬化。小鸭子和小白兔吃的是同样的东西,为什么一个没反应,一个反应明显呢?道理很简单,就是因为兔子和鸭子的基因不同,遗传因素不同。

人也一样,张三一吃肥肉、鸡蛋就胖了,胆固醇高了,动脉也硬化了;可李四,天天吃肥肉,顿顿吃鸡蛋,没事!这个张三就是兔子型,李四则是鸭子型。北京市小学生已经发现有高血压患者,中学生有得动脉硬化的,一查家族史,爷爷高血压、爸爸心肌梗死,孩子才几岁,血压就偏高。如果家族史中有易患病因素,就要格外小心啦!

人和人对压力的反应也不一样:有的人生气,血压升高、心跳加快;有的人生气,胃疼、胃穿孔、胃出血;有的人因心情不好易得癌症;我认识一个人,本来挺正常的,有一天他儿子骑自行车被车撞了,脖子断了,高位截瘫。他着急啊,3个月吃不好睡不好,到后来水都难以下咽了。到医院一检查,食管癌,手术中又发现,不但是食管,连胃里都长癌了。有的人就没反应,遇事哈哈一乐,就过去了。这就是人与人不同,心理承受能力方面有差异,属于内因。

文化大革命,红卫兵每天一早第一件事就是揪斗走资派。有一位党委书记是个女同志,前前后后被斗了100多次,剃光头“坐喷气式”,但是这个党委书记非常不简单,每天挨批斗以后照常回家吃饭、睡觉,一切如常,若无其事。我从心眼里佩服这个书记。过不几天护士长又被揪出来了,她是上海人,是模范护士长,待病人如亲人,真是非常好。可是,听说她爸爸是历史反革命,因为护士长特别孝顺,每个月给她爸爸寄20块钱。结果被说成是阶级阵线没划清楚,要揪斗她。她没经过战争的考验,没经风雨见世面,一听明天要把她揪出来批斗,可不得了,当时一恐惧,精神就崩溃了。与其明天这样受侮辱,还不如死了。怎么死呢?最好的办法是放血吧,用手术刀把两手的动脉都割断了,血流到一半,血压一低,动脉痉挛,血还出不来了,想死还死不了。这可怎么办呢,天一亮红卫兵就要来了,情急之下,她咬牙从五楼跳下来,头颅着地,当场死亡,许多人在现场看到,惨不忍睹。那么问题就来了,怎么人家书记挨斗100多次,若无其事,你护士长明天才挨斗,今天精神就崩溃了,这就是人和人的心理耐受能力、精神、性格和意志及各方面都不一样,所以人和人千差万别,这就是内因不同。

遗传不是最主要的。基因不能决定一切。人类可以通过外因调控,用科学的生活方式来减少疾病。

不要死子恶昧,不要死子无知

前卫生组织总干事中岛宏博士指出:“只要采取预防措施,就能减少一半的死亡。”也就是说一半的死亡完全是可以预防的。中岛宏博士还指出:“许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他再三告诫:不要死于愚昧,不要死于无知。因为很多死亡,只要具备相应的健康知识,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有一位同志,患有冠心病,本来应该避免着急和突然用力。有一回他搬书,书很重。其实一回抱两三本,啥事没有。他一回搬一摞!一使劲憋气,当时就心跳停了。经过全力抢救后,心跳恢复了,可脑死亡了,变成植物人了。一个人四年医药费150万!如果他受过健康教育,知道老年人不能憋气、突然用力,搬书一回搬几本就行了,不去搬这一摞书,他也不会变成植物人了。

还有一位同志,11月2号买了很多冬储大白菜回家放在墙根,结果3号下了一场雪,他怕冻坏了,于是从三楼下来搬白菜,白菜一棵好几斤,他第一次搬了3棵到三楼阳台上,第二次搬了两棵,三次共搬了7棵白菜,50斤重。可是呢,因为他平时不干活,一下子上下楼三次,累得喘粗气,越喘越厉害,咳嗽,吐血痰沫,他知道不行,赶紧去医院。一到医院检查,一看不得了,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左心衰竭,赶紧抢救,打了一针药,这针药0.1克1.5万块!药挺好用,打进去之后血栓就化开了,最后花了6万块钱,病治好了。6块钱的大白菜,搭进去6万块的医药费!如果他接受健康教育,知道平常不太活动的人不能突然之间干重活,就能够避免这件事情的发生。

如果我们提高了卫生保健知识,那么我们就可在经济发达的同时更健康,而不是病更多,所以首先要提及的是病越来越多绝不是物质丰富了,收人多了,钱多了,是因为卫生保健知识的缺乏。

据北京的一项调查,北京人平均得6种慢性病: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心脏病、冠心病、癌症,再加上前列腺肥大、青光眼、糖尿病、白内障、骨质疏松,可以说是一身是病。最近更是不得了,据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小学生肥胖、高血压;中学生得了脂肪肝、动脉硬化;儿童得了成人病,青年得了老年病。现在糖尿病、高血压患者越来越年轻化了。我们大院里面有一个孩子,小学六年级体重198斤,初中二年级脂肪肝连着动脉硬化,这样下去啊,真是灾难。所以说,普及健康知识,树立健康观念非常重要,它让我们都能够健康七八九,百岁不是梦。

说到愚昧和无知,除了卫生保健知识没跟上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自己吓唬自己,自己把自己给吓死了。恐慌,比疾病本身更可怕。我给大家讲个西方寓言:有一天,上帝决定惩治某些人,于是派霍乱之神霍列拉到人间,让他杀死3万人。过了一段时间,霍列拉回去复命时,上帝发怒了,对霍列拉吼道:“我只让你杀死3万人,你为何杀死20万人?”面对上帝的质问,霍列拉感到非常委届,回答说:“我只杀了3万人,其他的17万人都是他们自己把自己吓死的。”这则寓言说明了恐慌心理的巨大负面影响。

恐慌使人群免疫力下降,疾病发病率上升,恐慌使病人丧失信心,抵抗力进一步降低,病死率增高。恐慌不仅杀伤力大,而且传播速度要比真正的病毒快上千百倍。恐慌来自何处?来自我们自身的无知和无奈。一个人只要有科学知识、科学素养、科学的世界观,那么再大的天灾人祸、突发事件,他都会冷静地面对,理性地认识,智慧地战胜。

像心脏一样工作

心脏的工作:懂科学讲艺术

心脏工作休息有序,它抓紧时间休息,它从不拖泥带水浪费体力,更不日夜颠倒打乱规律。

世上谁的工作方式最好呢?

虽然万物的工作方式各有千秋,但如果从高效、低耗、持久、安全四个指标来衡量,那么,冠军非心脏莫属了。

首先,心脏出色的工作量是惊人的。心脏的重量不到人体重量的0.5%,约300克,但它要负责全身的血液循环供给,全身的重量相当于心脏的200倍,也即是相当于一个人要为200人提供生命的能量,工作量何其大!心脏虽只有300克,但每一跳要搏出血液约70毫升,每分钟要搏出血液近5000毫升,每天搏出约700万毫升,即约7吨的血,相当于心脏自身重量的2万余倍,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天文数字!人们常以为,心脏所以能工作得这么出色,全在于它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不知疲倦、不分日夜地苦干,其实错了,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心脏早就累死了,早就“透支健康,提前死亡”了。事实恰恰相反,心脏的工作是非常有智慧、有理性的。以正常人为例,正常人心率约为66—70次/分(当然快慢有波动),即每一次心跳为o.9秒,其中收缩期(工作)为0.3秒,舒张期(休息)为o.6秒,即1/3时间工作,2/3时间休息,相当于我们的8小时工作制。到了夜间入睡,心跳变慢为50次/分,这时心跳为1.2秒,收缩期还是0.3秒,舒张期变为0.9秒,也就是1/4时间工作,3/4时间休息,心脏自行主张改为6小时工作制了,心脏多么有智慧!它工作休息有序,它抓紧时间休息,它从不拖泥带水浪费体力,更不日夜颠倒打乱规律。善于休息是心脏第一特点,正如列宁所说:谁不会休息,谁就不会工作。更奇妙的是,心脏外秀慧中的灵巧艺术结构使它工作时耗能极少,由于神经传导的精密调控,各部位协调同步,心房心室的收缩犹如行云流水,和谐柔美,因而在完成同样工作量的情况下比任何人造的机器耗能都要少。

心脏的精神:理性、敬业不蛮干

心脏还很有理性,能从大局出发,当人体运动或者遇到紧急情况时,不用指令,就能马上服从大局,根据需要加快心跳到150次或者更多,这时每次心跳才0.4秒,收缩期0.2秒,舒张期0.2秒,即相当于12小时工作制,心脏毫无怨言,表现出很高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心脏又是很有原则的,这原则就是为了保证生命的长治久安,人体的百年健康。心脏绝不蛮干,绝不接受“连续工作”的指令,因为连续工作不吃不喝、不眠不睡,等于死亡。再忙都可以,但是必须有休息,可以少休息,但不能不休息。所以心脏在收缩期是处于“绝对不应期”,即不接受任何指令,只有休息后才接受指令。如果指令过早发出,心脏未能充分休息就提前工作,就是临床上的“早搏”。心脏在完成工作后紧接着就要求同样时间的补休,真正做到了公平合理,“有理、有利、有节”,妙不可言。

心脏很敬业,也懂得自我爱护。比如心脏重量占体重的0.5%,但用血量却占全身的10%,这并非自私自利,而是因为工作量大的客观要求,是实事求是的。心脏很自觉,但并非无原则的任劳任怨,当有一支冠状动脉狭窄超过70%,供血明显减少时,它马上发出警告信号一一心绞痛,意思是赶紧补救,不然就要出危险。可以说,一切都掌握得恰如其分。总观整个心脏工作,体现了劳逸结合,中庸适度,自然和谐的完美境界,不愧是造化的杰作。

像蜜蜂一样生活

你每天都生活得快乐吗?

如果不是,那就看看蜜蜂的生活吧!蜜蜂又唱又跳,天天快乐;诚实守纪,工作努力;心情愉快,轻松自在,还获得了3个“一流”:一流的事业,一流的休闲,一流的健康。

真的吗?那太让人羡慕了,事业和健康是天生的一对冤家,蜜蜂怎么能都是一流呢?这也难怪,毕竟姜是老的辣,人家蜜蜂已经有1亿年的历史了,大自然的优胜劣汰,亿万年的艰苦磨练和丰富的生活积淀使蜜蜂智勇双全,意志坚强,处处高风亮节,个个自强自立,所以蜜蜂永远青春靓丽充满活力,蜜蜂不愧是大自然进化的杰作和人类天然的老师。

新世纪幸福度并未增加

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物质越来越丰富,但生活的压力也与日俱增,人们浮躁、急躁,心理并不轻松。许多国家的研究表明: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尽管经济收入明显提高,但人们的幸福度却没有多少改变,人们并不觉得更快乐。这是为什么呢?有人说,这是发展的代价,因为发展需要付出,即鱼和熊掌不能兼得。一位哲学家说过:“领先需要代价,但从长远的观点看,落后的代价更大。”因此,在今天一日千里的社会中,人人都想领先,人人都怕落后,自我加压,被迫加压,节奏加快,竞争激烈。人体生物节律被破坏,膳食规律被打乱,快餐饱餐,吸烟酗酒,运动减少了,失眠增多了,于是一系列由紧张、压力、不良生活习惯所造成的身心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溃疡病、糖尿病、癌症应运而生,慢性病发病率增高,发病年龄提前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

蜜蜂凭什么能生存

自然界亿万年的进化史是一部惊心动魄的史诗,记录着万千物种的沉浮兴衰和风雨沧桑,人们可以从中悟到许多智慧和灵感。仿生学告诉我们,大到巴黎铁塔的设计,洲际导弹的追踪,小到汽车轮胎的花纹和游泳衣帽的面料都可以从生物中得到极重要的启示。考古学发现,蜜蜂是一种有近亿年历史的古老生物。当时一统天下的“巨无霸”一一恐龙在6500万年前的一次行星撞击地球造成的气候巨变中绝迹消亡。而同一时期的鳄鱼却靠着非凡的勇气和智慧奇迹般地存活下来。鳄鱼坚甲利齿,进可攻退可守,左右逢源;鳄鱼水陆两栖,可登陆蛰伏,可下水捕食,足智多谋;鳄鱼刚柔并济,可一次吞食巨量食物,也可半年不食不死,游刃有余,真不愧是生物进化史上的高手奇才。一位美国生物学家说:“当地球上不存在人类的时候,鳄鱼还会在湖中从容地游弋。”

但是要是和蜜蜂相比,鳄鱼又是小巫见大巫,自叹弗如了。因为蜜蜂不仅是存活了下来,更是家族兴旺,有数百个品种,子孙满堂,遍布全球各地,可谓“四海之内皆兄弟,天下无处不蜜蜂”了。

人们不禁要问,在这亿万年残酷的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竞争中,蜜蜂凭什么本事能一枝独秀,脱颖而出呢?它既没有坚甲利齿,又不是两栖动物,靠的是什么呢?原来鳄鱼靠的是“硬实力”,而蜜蜂靠的是“软实力”一一诚实可信、吃苦耐劳、团结一心的精神风貌!没人想到,在如此激烈、真刀真枪的生存斗争中,蜜蜂的“软实力”竟能克敌制胜,无坚不摧,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至高境界,正如《孙子兵法》所说的“攻心为上”,“不战而屈人之兵”。智慧勇气,刚柔相济,适者生存,这种“软实力”有这么大的威力,说明我们这个世界真奇妙!看来,拿起“软实力”的武器,人类的前途还真是一片光明。

蜜蜂的“软实力”:“三心三自”

蜜蜂的“软实力”究竟是什么呢?

“软实力”一共就四个字:“三心三自。”“二心”一是事业上有颗进取心,二是生活中有颗平常心,三是心灵里有颗慈爱心。

“三自”是自信、自强、自律。自信是成功的基础,自信不是自负,自信是了解自己,永远乐观不悲观;自强不是逞能,自强是顺应自然,顺势而为,适度均衡,阴阳和谐,这才能强大;自律是防腐剂,不然,春风得意便忘乎所以,贪心贪欲,前功尽弃。有了这“三心三自”,便会头脑冷静,理性分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宠辱不惊,去留无意;清风明月,物我两忘。什么功名利禄,酒色财气,都会视为粪土,不干自己;一身正气,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你看小小蜜蜂,每天早早起床,高高兴兴飞到百花丛中采集花粉。朝霞迎接,和风送行,蓝天作伴,小鸟和鸣。它们有严密的组织,严明的纪律,严格的分工。工作时专心致志,一丝不苟,一朵花儿都不漏过。发现远处有好花时,它会发出信息,互相招呼,集体前往,不辞辛劳,不怕跋涉。为了采到好花粉,蜜蜂对花儿以礼为先,一面唱歌,一面跳舞,又是问候又是微笑,花儿也舒展起自己的花辦,报之以甜甜的笑脸,献出最好的花粉。蜜蜂以花为伴,与花为善,在花丛中牵线搭桥,做月下老人,使花儿满树,硕果满枝。蜜蜂工作精益求精,它们善于精选能酿造好蜜的新鲜花粉。蜜蜂的事业心还表现在高度的集体主义团队精神,蜜蜂内部机构精炼,高效率运作。在数以万计的蜂群中,只有一个当官的,即蜂王,而且是兼职,蜂王的主要职责是生育后代,同时兼任管理者。由于管理科学,机制合理,一切工作文明有序。可以说,蜜蜂创造了管理上的奇迹。在这一点上,我们人类只能甘拜下风。蜜蜂养育幼蜂的房屋是六边形,美观又实用,所有的蜜蜂都能自觉遵循这一建筑设计,没有一个违法乱纪,没有一个贪污腐败,而建成三边形、四边形的。这里反映的是一种团队和自信精神,它们如此心齐、如此遵守规则真是令人感叹不已。蜜蜂虽小,其灵气可谓大矣。

蜜蜂非常团结。数以万计的蜜蜂挤在一个蜂巢中,相互之间的摩擦、磕碰在所难免,但与心胸狭隘的蚂蚁不同,蚁群内常为争食而打架斗殴,而蜜蜂却有一颗宽容之心,它们之间从不发生争斗,相互礼让,蜂口众多却井井有条,令人称奇。蜜蜂群体有很强的凝聚力,一致对外,为保护蜂巢,个个奋勇争先,舍生忘死,整个蜂群表现出极强的战斗力,即使来势汹汹的恶禽猛兽也不敢轻易冒犯“军民团结如一人”的蜂群。

莫学蚂蚁,日复一日苦做工

蚂蚁虽然也是一种社会性昆虫,但与蜜蜂相比,品位却低多了。蚂蚁只会单纯采集,见到什么搬什么,良莠不分,机械搬运,遇到比自己重几倍的东西也要咬紧牙关拼命搬回去。看起来,蚂蚁的工作很辛苦,很努力,但蚂蚁不善思考,不会加工提炼,因此尽管起早摸黑,事事全力以赴,却因总用一种固定的模式,固定的思维,在工作中找不到乐趣,很容易产生心理疲倦,职业疲劳,血压升高,再拼命干也鲜有成绩,蚂蚁属于劳而无功型。

莫学蜘蛛,布下陷阱害人虫

和蚂蚁相比,蜘蛛则更是等而下之,不可同日而语。蜘蛛蛰伏墙角,整天不学习,光会吐着千篇一律的黏丝,结着千篇一律的网,然后收起八只脚,合上眼睛,闭目养神,装死不动。一有虫儿触网,蜘蛛立即兴奋起来,张牙舞爪,利用两只螯肢向猎物注入毒液,麻痹至死,分而食之,可谓冷面杀手,凶险至极。不仅如此,近日有报道,澳大利亚一种蜘蛛因天气恶劣,竟然搬入室内,迁怒于人,无端攻击人类,既怀恶毒之心又无自知之明,可想而知,等待这类蜘蛛的就是被消灭的命运。

爱心蜜蜂,开心快乐又轻松

和蚂蚁、蜘蛛不同,同样是面对大自然的残酷生存竞争,蜜蜂却有完全不同的心态,蜜蜂以爱心为本,以助人为乐,把善良、明理、创新作为生活准则,从不伤害别人。蜜蜂采集花粉时不是单纯的苦力搬运工,而是一面享受工作一面播种友谊,使自己和花朵双双受益;采回花粉后,不是简单地贮存,而是进行精加工,用自己的唾液把普通成分的花粉酿造成香甜可口的果糖和营养丰富的葡萄糖,组成人见人爱的蜂蜜。这一创新劳动使花粉的科技附加值成倍地增加,成为享誉世界的绿色产品,使蜂群自身和整个社会受益。更难能可贵的是,睿智的蜜蜂竟创造出连生物高科技都无法合成的神奇保健品一一蜂王浆,能提高免疫力、抵抗力、生育能力,蜂王靠了它,能以每天产5千一1万枚卵的速度连续产卵30年之久,几乎是天方夜谭的奇迹。蜜蜂把爱播撒给世界,蜜蜂把科学服务于人类,结果怎样呢?当然是“善有善报”。古语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蜜蜂和人类成为好朋友,人类为蜜蜂创造了越来越好的条件,蜜蜂的日子也越过越轻松。

努力不过力,拼劲不拼命

人类很聪明,但却常常死于无知。许多人年纪轻轻就提前过劳死了,本该活到100岁却平均只有70岁,许多更聪明的白领、骨干、精英们本该活得更健康,更潇洒,却反而纷纷成了“白骨精”。上海社科院最新公布的“知识分子健康调查”显示,在知识分子最集中的北京,知识分子的平均寿命从10年前的59岁降到调查时期的53岁,这比1964年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北京人均寿命75.85岁低了20岁。

什么原因呢?

最根本的是压力过大。美国哈里斯调查中心指出:60%一90%的疾病与压力有关,而且都市里有近一半的人感到压力使他们的健康状况越来越糟。另外,压力可造成包括从心脑血管病、溃疡病、糖尿病、癌症、心理障碍到头痛、背痛、腰痛、失眠等至少100种以上的疾病。

可是压力又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人人都有的,该怎么对待呢?这里蜜蜂又是人类的老师了,因为蜜蜂不仅创造了一流的事业,还创造了一流的休闲,真是妙不可言。

人类在压力下,生物钟被打乱,日夜节律颠倒,抽烟酗酒,通宵达旦,大吃大喝,花天酒地,下了餐桌又上麻桌,加上城市的高楼郁闷,空气污浊,自然就产生一系列生活方式疾病。可是蜜蜂呢,蓝天为伴,花儿为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起居有时,饮食有节;生活规律,工作八小时。怡然自得,快乐轻松。蜜蜂的生活态度是工作适度:“出力出汗不出血”,因为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但也没有必要以牺牲健康为代价;勤奋适度;“拼脑拼劲不拼命”,因为不拼就没有成功的光环,但也没有必要以牺牲生命为代价。因为工作是永远做不完的,少了谁都有后来人。

有人认为事业要成功就必须放弃健康,那就大错而特错了,用世界卫生组织前总干事中岛宏博士的话来说就是“死于无知,死于愚昧”了。事业和健康是骨肉相连的亲兄弟,是风雨同舟的好朋友,而绝非一对冤家。

对比不攀比,适度不过度

一项大规模网上调查显示:“工作倦怠”正在袭扰着我们的社会。“不快乐”成了流行病,而“郁闷”、“不爽”已成为人们的口头禅。

按说,当前社会财富总量已是大大增加了,但社会的快乐总量却没有同步增加。原因是不少人把钱作为一切行为的最高目标,成了钱的奴隶,有了钱导致了炫耀性消费,而社会应当追求人们快乐的最大化,真正的快乐与财富有一定的相关,但只有约15%的相关,并主要表现在财富的早期增加阶段,中期与“闲”相关,后期与“健”相关。因为85%的快乐并不是来自物质和感官享受,而是来自心灵、精神层面的诸如生活态度、观念意志、友情、家庭、人际关系等与闲、健相关的因素。这就牵涉到“物质永远不会人人平等,但生活快乐可以人人平等”的人生本质问题。只要是盲目攀比,一定带来痛苦,而且攀比首先伤害自己,即使比尔·盖茨,要是攀比的话,他不如别人的地方要比超过别人的地方多得多,只能暗自生气。相反,对比是理性的,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都是不可替代的,即使穷人,也有许多值得快乐的地方,也还有许多不如他的人,他可以像任何人一样快乐无忧。英国有个故事说到某位国王因严重忧郁不治,最后,某名医告诉他,只有让一个最快乐的人来把快乐分享给他,才能治愈。国王下令遍访全国,寻找最快乐的人,结果找到大臣、将军、富豪,以为他们一定很快乐,结果个个心事重重,郁郁寡欢。失望之余,听到远处有悠闲的歌声,循声走去,发现是一位自由自在的乞丐,在唱着无忧无虑的歌曲,最后是他治好了国王的忧郁。生活中很多东西是不公平的,但不要紧,我们最重要的快乐倒是公平的,是人人可以享有的,这不是什么阿o精神,这是一种智者的心态。

老子说:适者有寿。这四个字实际上概括了生理的、心理的、心灵的、人际的各种关系的至高境界,是科学发展观在健康上的体现。人类远远没有做到,因为滚滚红尘,诱惑太多,欲望也太多,理性的力量显得软弱无力,但看看蜜蜂们,它们已经做到了。

因此,有空多到大自然中去,亲近自然,回归自然,感悟自然,经历了大自然的洗礼,心灵会变得纯净,生活会充满幸福。家是沙漠里的绿洲,风浪中的港湾;家是人生的驿站,生活的爱窝;家还是夫妻间悄悄的心理诊所。漫漫的人生路,没有比家更温暖的地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