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王安石
京口③瓜洲一水间,
钟山④只隔数重⑤山。
春风又绿⑥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⑦?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在用事、造语、炼字等方面煞费苦心,既新奇工巧又含蓄深婉,尤长七绝。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
注释
①泊船:船停靠岸。
②瓜洲:地名,在今天的江苏扬州,地处长江北岸,与长江南岸的京口相对。
③京口:今江苏镇江,地处长江南岸,和瓜洲相对。
④钟山:今南京市紫金山,诗人当时居住在这里。
⑤数重:几座。
⑥绿:本是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有“吹绿了”的意思。
⑦还:回归,回到故土。
诗词大意
从京口到瓜洲仅一江之隔,到钟山也只隔着数座山。春风又吹绿了江南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
经典赏析
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写了看到的景物,诗人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边岸上的“京口”与“瓜洲”这么近,中间隔一条江水。由此诗人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只隔几座山了,也不远了。次句“钟山只隔数重山”暗示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第三句为千古名句,再次写景,点出了时令已经是春天,描绘了长江南岸的景色。“绿”字是吹绿的意思,用得绝妙。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先后用了“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最后选定了“绿”字。因为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是疑问句式,诗人眺望已久,不觉皓月初上,便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进一步表现诗人思念家园的心情。
文化链接
王安石与“半山体”
王安石晚年居住在白塘,距江宁城东门七里,距钟山主峰也是七里,所谓半途上处,故将居室命名为半山园。王安石居其中,自号半山老人。
王安石退居江宁后,生活方式和心态都发生了变化,诗风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远离了政治、社会主题,多写山水自然,形式上以绝句为主,很少有长篇古体;艺术上讲究炼字、对仗,感情细腻,音节和婉,意境优美含蓄,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后人将他这一时期的诗风称为“半山体”,又称“王荆公体”。相对于早年的与政事相关的意气之作,王安石晚年的诗歌境界要小一些,气势上不再峭拔矫健,显得冲淡平和,所以有人用闲淡来形容“荆公体”的风格,但闲淡并不意味着艺术色彩的消失,反而是艺术达到最高境界后的一种表现。
“荆公体”在王安石生前就得到了很高的评价,但王安石死后的凄凉与门生的回避与背叛,加上这种诗体对诗人素养的极高要求,使它不可能成为一个流派,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