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曹操
东临①碣石②,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③,山岛竦峙④。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⑤,洪波⑥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⑦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⑧,歌以咏志⑨。
作者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被封为魏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武帝。著作有《魏武帝集》,已佚,有明人辑本。
注释
①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②碣石:山名。碣石山,在现在河北昌黎。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秋天,曹操征乌桓时经过此地。
③澹澹:水波摇动的样子。
④竦峙:高高地耸立。竦,通“耸”,高起。峙,挺立。
⑤萧瑟:树木被风吹拂发出的声音。
⑥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
⑦星汉:银河。
⑧幸甚至哉:真是庆幸极了。
⑨志:理想。
诗词大意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看苍茫的大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树木丛生,百草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翻腾着巨大的波浪。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渺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真是庆幸极了,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经典赏析
《观沧海》是一首四言乐府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两句话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此诗全篇写景,并无直抒胸臆的感慨之词,但是诵读全诗,仍能令人感到它所深深地寄托的诗人的情怀。通过诗人对波涛汹涌、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动描绘,我们能够感受到诗人奋发进取的激情、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触摸到了作为一个诗人、政治家、军事家的曹操,在这种典型环境中思想感情的流动。全诗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苍凉悲壮,表达了诗人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展现了统一中原的雄心伟志和宽广的胸襟。
文化链接
浪淘沙
北戴河***
大雨落幽燕,
白浪滔天,
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
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
魏武挥鞭,
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
换了人间。
这是***主席1954年在秦皇岛北戴河开会时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生动地描绘了北戴河海滨夏秋之交的壮丽景色,展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前无古人的雄伟气魄和汪洋浩瀚的博大胸怀,具有比《观沧海》更鲜明的时代感、更深邃的历史感、更辽阔的宇宙感和更丰富的美学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