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街道和公园向发言者保持开放为何如此重要,最高法院没有指明。如果我们要理解公共论坛原则与当下难题的关联,就必须回答这个问题。
关注公共论坛原则旨在促进三个重要目标,这可以让我们取得认识上的进展。8第一,它确保发言者能够接近大范围的民众。如果你想要申诉赋税太重、宗教多样性不受尊重,或者警察暴行肆虐,你要能够向许多人力推这些论点,否则他们可能无法听到你的呼吁。走在街头或公园内的各色人群有可能听到发言者关于税收、宗教多元化或警察的论说。他们还可能因此了解到同胞们所持观点的性质和激烈程度。也许有些人的观点会因为他们学到的东西而发生改变,也许他们会变得足够好奇,自发去探求相关的问题。这类情况发生的次数是多是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允许发言者推动同胞们注意那些可能被他们忽略的问题。
从发言者的角度看,公共论坛原则可以创造一种对异质性公众的普遍准入权。从听众的角度看,确切地说,与其说公共论坛打造的是一种权利,毋宁说是一个机会,一个也许不怎么受欢迎的契机:与带着不同观点和怨言的不同发言者共享信息(shared exposure)。强调听众与发言者的不期而遇很重要。许多人会同时遭遇相同的意见和不满,他们也可能会遇到起初抗拒的一些意见和不满。事实上,大多数时候,这种“不期而遇”可能让人恼火,或者更糟。
在反抗威权统治的国家中,共享信息足以造成巨大的改变。人们或许认为,他们的异议和恐惧仅限于自己,而真正的改变毫无可能。他们可能在不满或愤怒中感到孤立无援。一旦他们看到成千上万人同样在不满之中,并且准备采取某些行动,这个国家就可能会发生重大的变革;换言之,一个现存的政府可能被推翻。在很大程度上,“阿拉伯之春”就是这种共享信息造成的结果,其背后的公共论坛可谓至关重要。9(社交媒体当然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它们提供了传统公共论坛的许多功能。在很大程度上,通过让人们了解其他人的所想所做,社交媒体可被用于激发或防止叛乱。)
第二,公共论坛原则不仅允许发言者可以广泛接触各种各样的人,而且还可以接触让他们产生不满的特定人和特定机构。例如,假设你认为州立法机构在犯罪或移民问题上不作为。单靠在州立法机关门前抗议,你便可以通过公共论坛确保立法者能听到自己的观点。这往往能够让人们更为接近真相。
这一观点既适用于私人机构,也适用于公共机构。如果一家服装店被认为欺骗顾客或者涉嫌种族歧视,那么抗议者应当允许以某种方式“接近”这家商店。这并不是因为抗议者有权侵犯私人财产——不存在这种权利——而是因为某个公共街道很可能与这家商店邻近,因而一个有策略性选址的抗议活动无疑能够吸引商店及其顾客的注意。凭借公共论坛原则,发言者被允许与特定听众接触,而特定听众也不能轻易地无视针对他们的不满。换言之,听众的自我隔离权相当有限。如果他们想要居住在封闭式社区,他们可能会做到自我隔离,然而公共论坛会给他们的社区施加压力。
第三,公共论坛原则普遍增进了人们接触各种各样的人和观点的可能性。当你在上班路上或参观公园时,你可能会有一系列的不期而遇,无论它们是多么一闪即逝或看似无关紧要。在你去办公室的路上,或者在公园吃午餐的时候,你不大容易将自己隔离于没有事先料到或者可能提前回避的争论或状况之外。此处,公共论坛原则同样倾向于保障广泛的共享经验——街道和公园是公共财产——对多样观点和状况的一系列披露同样是公共财产。
我要表明的是,这些披露有助于促进人们的理解,在这一意义上也有助于自由。我们很快会看到,上述对公共论坛的观点与民主的理想紧密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