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标签:社交媒体时代的众声喧哗 §本书不讨论的议题

为了明确中心议题,接下来我将澄清一些问题。首先,我会重点讨论言论市场的“需求”侧产生的难题。它们并非源于生产者的行为,而是源于消费者的选择和偏好。我知道,有观点认为,最重要的新兴难题源于大公司,而非数百万乃至几十亿个做出实际传播选择的个体。然而,从长远来看,我认为消费者行为才是最有意义的问题,尽管这一问题也最容易被忽视。这不是因为消费者常常迷惑不清、欠缺理性或心存恶意,而是因为单独看起来完全合理的行为,一旦聚合成集体行动之后,可能会以危害民主目标而告终。

鉴于本书主要关注信息消费者的问题,因此我不会讨论最近几十年来引发关注的宽泛议题。其中许多议题与所谓大公司或企业集团的权力过度有关。

※ 我不会讨论对小团体或弱势群体利益消逝的担忧。这种事情每天都在发生,不能算什么问题。相反,服务于大小团体的利基市场增速惊人。随着稀缺性的降低,利基市场必然持续增长。在标签共和国中,人们可以找到他们想要的东西,而且能够成为他们喜爱的群体中的一员。不论如何界定,技术发展已经成了小团体和少数族裔的伟大盟友。拥有“不合群”或者专业性趣味的人们,不大可能被当下的传播环境排斥。真实的情况可能恰恰与之相反,他们很容易就得到他们所热衷事物的入场券,远比以前容易得多。如果你热爱《星球大战》系列、2012年上映的美剧《异度觉醒》(awake)或者泰勒·斯威夫特(taylor swift),你肯定可以找到愿与你分享这份热爱的人。

※ 我不会探讨人们参与“创造”能力的惊人增长,尤其是通过艺术、电影、书籍、科学等途径提供广泛可用的信息。通过社交媒体,任何人都可以为我们所有人制作一张图片、一个故事或一条短视频;youtube只是其中一例。通过上述方式,社交媒体具备了强大的民主化功能。16无数网站都在聚合各种各样的知识。通过不同的产物,比如书籍、电影、汽车、医生和电脑,我们很容易发现关于大多数人思考的源头,并便于为共有知识的汇聚做出贡献。举个例子,预测市场(prediction markets)【1】汇总了众多预测者的判断,而事实证明,它们做出的预测相当准确。消费者成为生产者的能力在不断提升,也非常值得讨论。17然而这不是本书的主题。

※ 我几乎不会讨论信息供应商的垄断行为,或者它们操纵市场的行为。毋庸置疑,一些供应商的确试图垄断和操纵信息市场。譬如说,谷歌确实为特定网站(而不是其他的网站)提供付费链接,或者定制搜索算法以呈现特定的搜索结果(排斥其他搜索结果)。每一个明智的信息生产商都知道,一定的信息过滤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也知道一些同样重要但更少人知的事实:消费者的注意力是新兴市场中至关重要的(且稀缺的)价值所在。如果公司能够将消费者的注意力转移到某个方向,而非其他方向,那么它们将获得巨大的收益。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网站免费为消费者提供信息和娱乐的原因。消费者本身就是商品,而且他们的信息经常被“售卖”给广告商,以换取金钱收益。因此,是广告商而非消费者在支付信息费用,这是广播和电视的普遍真理。18同理,这也适用于众多的网站。

尤其是考虑到消费者注意力至高无上的重要性,一些私营企业会尝试操控消费者,他们甚至也会参与到垄断行为中。这样做有问题吗?没有什么绝对的答案是讲得通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市场力量能否减少垄断和操控市场带来的负面影响。我相信市场力量在很大程度上会有一定效果,因为眼球争夺战正愈演愈烈,但还未见分晓。以facebook为例,它具备极强的市场能力,而非一般的竞争者。但这也不是我要在这本书中重点考虑的。对于一个民主国家而言,新兴技术带来的许多严重问题还未涉及大公司的操控和垄断行为。与之相反,通过算法实现个性化将成为一个核心议题。

※ 利用知识产权法来限制资料在互联网和其他地方的传播,这个话题引发了许多人的激烈争辩,但我会把它放到一边。这个争辩本身的确非常重要,但是它引发的问题与本书主题相距甚远。19我也不会探讨引发激烈争论的网络中立(net neutrality)及相关问题,这个制度旨在为传播供应商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

※ 我也不会讨论“数字鸿沟”(digital divide)问题,至少不会按人们通常理解的那样去讨论。关注这个问题的人士,强调人们在运用新的传播技术上存在着不平等,也就是存在着能否接入互联网的不平等鸿沟。这的确是一个重要的议题,在美国国内显然存在这种情况,在国际社会上更是如此。数字鸿沟可能会加剧现有的社会不平等现象,其中许多的不平等现象并不公正。与此同时,数字鸿沟剥夺了数百万人(也许是数十亿人)的信息和机遇。然而,无论是在国内或是国际层面,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问题可能会逐渐得到缓解,因为无论收入和财富状况如何,人们都越来越受惠于互联网等新技术。

当然,我们应当竭尽所能加快这一进程,这将为数百万甚至数十亿人带来更多的好处,尤其是在自由和健康等方面。但是,即便所有人都在数字鸿沟有利的一侧,也就是说即便所有人都能使用互联网,我要讨论的问题仍然存在。我的重点在跨越价值观和喜好的特定文化和政治分歧上——关注个体消费者的理性选择可能会对个人和社会产生的伤害,这些正是由于当下的互联网普遍接入产生的。这一问题显然与不平等有关,但是与互联网使用技术无关,它不完全取决于信息不平等。

本书要探讨的数字鸿沟可能是噩梦,也可能不是噩梦。然而,如果我是对的,全世界都有充分的理由拒绝这种观点:体现在“消费者主权”(consumer sovereignty)概念上的自由市场,消除了那些试图评估各种传播系统的人们的担忧。一个充满无数种“我的日报”的想象世界,并不是乌托邦式的梦想。与此同时,也会引发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

【1】“预测市场”是以进行预测为目的而产生的一种投机市场,即把可能会发生的事件当作一个商品呈现在“期货市场”里,人们在网上买这件事情发生的概率,看好就买进,不看好就卖空。有一些预测市场是对外开放的,比如爱荷华州电子市场(iowa electronic markets)。

章节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