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羡慕他,刚五十岁,该有的全有了:职称是编审,到头了;职务是主编,在编辑这一行里也算到头了!
只有他对自己满意不起来,甚至有一种日益强烈的恐慌和危机感。他已没有竞争的锐气,多年来吃太平饭吃惯了,他不相信自己除去当编辑以外还能找到其他工作来养家糊口。
正值盛年,生命应该是硕果累累的成熟期,他却感到自己急剧萎缩,精神越来越封闭,敏感而脆弱……
越来越不会交际了,害怕联欢会、茶话会及各种各样的聚会。见别人热热闹闹,谈笑风生,他却插不上嘴,格格不入。虚伪的套话不愿说,应酬得体的妙语找不到。呆板僵硬,浑身别扭。还容易给人造成许多误解。
越来越害怕上街,害怕去买东西。到国有商店去,怕受服务员的轻慢和冷言冷面;到自由市场去,容易上当受骗,更受不了个体户的纠缠,油嘴滑舌转眼变成恶言恶语,你多看他一眼或碰一下他的东西,都有可能惹出一场麻烦。论嘴他说不过人家,论吵他也吵不过,论打他更不行。忍气吞声心里又搁不下这羞辱,长时间扯解不开,在心里形成一块阴影,便更觉活得窝囊,瞧不起自己。
别人撞了你反骂你没长眼。别人惹了你,你往后退,人家反而向你眼前伸拳头。他心里常冒出这样的念头:如果再年轻二十岁就不顾一切地去少林寺学一点功夫,不为欺人,只求不被人欺。如果以他现有的成就、地位去交换一身能够自卫的功夫,他会非常高兴。他相信艺高人胆大,有本事自保,喘气就舒畅,生活的空间和自由度就大……
现实使他的生活越来越封闭,除去上班就待在家里,不愿与人来往,不愿与外界接触,一切都没有意思。他像个玻璃人,仿佛一碰就碎。越不愿意与外人打交道,免不了非打交道不可时,就更容易受气、受骗。他处处不适应,觉得难以在这个世界上生活下去,他没有这样的能力。这生活属于下一代人。这不是一个诚实内向的人生存的时代……
联合国卫生组织(who)公布了健康的新定义:“健康不但是没有躯体缺陷,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
依据此标准,他显然是得了一种“生理、心理状态不完整和缺乏社会适应能力”的病。一个老实巴交的知识分子在处于转型态的社会很容易得这种病。而且社会严酷地拒绝再发给他们一顶“清高、孤傲”的颇为漂亮的帽子遮丑。他们将被公开讥笑,被指斥为“没本事”……
怎样医治他的病呢?
社会是不承担责任的。智者有如下药方:“生活就是更换,在失去一切的情况下要做到容忍一切。”
“最聪明的处世术是蔑视社会的旧习,而且过着与社会习俗不矛盾的生活。”
世界上聪明人很多。如果聪明人得了病,用聪明人的话可以医治,那天下就会太平无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