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兴二年二月,张壮、唐钦、唐勇带兵离开海南,张壮和唐钦驻扎山海关,唐勇的海军留在登州。
唐家军入驻山海关,唐峰是提前通知内阁以及兵部的。内阁也回了公文,可唐家军的费用,他们却仍是只字不提,好像忘记了唐家军也是要吃粮食的。
年轻的宏兴帝得知兵部竟然没有给唐家军拨军饷,他心里有些过意不去。在与唐峰商量之后,宏兴帝从‘大华钱庄’贷款五十万两银子,拨付给唐家军做为军费。
宏兴帝自己的内库里没有钱,原来从大顺、大西抢来的钱都投入‘大华钱庄’之中,每个月他可以从‘大华钱庄’分到约五万两的分红,这些分红也只能维持宫中的生活而已。宏兴帝没有后悔自己这笔投资,如果没有这笔投资,他那些钱也收不住,迟早会被内阁的大臣们掏干净,自己的生活怎么办。
宏兴二年也不是什么好年景,开春之后一直大旱,已经可以知道今年还是一个荒年。
朝廷上有些人上书希望停止往海南移民,这样可以阻止海南经济的发展。可宏兴帝和内阁都没有理会这些人,如果不将流民送往海南,京城迟早就被那些红了眼的流民们攻下,到时,这些上书的人也许不会有生命之忧,可宏兴帝怎么办。
宏兴帝知道海南在一步步发展,而大明却在一天天衰落。宏兴帝曾问过唐峰,如何才能让大明重现辉煌,唐峰没有回答。
宏兴二年春,大量流民源源不断流入海南各地。让唐峰感到高兴的是,竟然有士子也来到海南,这些士子中有秀才,有举人,甚至有进士。
宏兴元年这一年里,海南本地的士子约八成逃出海南,迁往大明。可如今,海南已经能吸引大明的士子来投,这都是唐峰那两本书的功劳,当然也有孙敏的功劳。
余兴是崇祯十二年二甲进士,在西北一个县当了两年的县令,后来流匪破了县城,他自己跑了出来,不敢再回大明官场,只好留在老家陪着妻子儿女。余家的家底不薄,可是连着几年的天灾,余家在宏兴元年也到揭不开锅的地步了。余兴当然不能去当流匪,在看了唐峰的两本书以及打听海南的情况之后,宏兴二年春,余兴下了决心,率全家移民海南。
余兴随着一批移民来到的是新建的万宁城。
余兴有一妻两妾,子女有五个,还有一位老母,全家九口人,刚到万宁城,就住进了舒服的安置房,这些安置房不比余兴老家的青砖房子差。
万宁城移民安置办的人,在统计了余家的人口之后,给余家发了一个本子,凭这个本子,余家可以领到九口人一个月的口粮,而且每十天还能领到一次肉。
余家五个子女,大儿子余鹏十七岁,大女儿余燕十六岁,二儿子余康十二岁,二女儿余英十岁,小儿子余纬才七岁。
海南的规定,六岁以上十四岁以下,无论男女必须进入小学或中学读书。
余康、余英、余纬三人到了万宁第三天,在测评了文化程度之后,都进入了小学部,领到了漂亮的校服,他们非常高兴。
余家大儿子余鹏由于会打算盘,在一家商店里找到了会计的工作。
大女儿余燕手很巧,进入了唐家的织布厂,每月的薪金不比自己大哥余鹏少。
在填写工作特长时,余兴只填自己是举人,曾在村学当过老师。
余兴被请到了市政厅,见到了万宁市长孙默。
“余兴见过孙大人。”
“余兄多礼了,余兄是举人,在万宁算是难得的人才。余兄可以考公务员,也可以经推荐去中小学当老师,不知余兄想选哪条?”
“我想先试试考公务员,如果不行,再去当一名老师。”
“好,我祝余兄马到成功,我让助理带你去报名,报完名之后可以拿到复习资料,每一个月都会有公务员考试,只要余兄觉得有把握了,每个月都可以试考。”
“谢孙大人吉言,在下一定努力。”
余兴拿着五册公务员考试资料回到家里,长子余鹏晚上回到家,翻看了这些考试资料之后,也产生了想考公务员的念头,于是父子俩一起复习,准备一起考试。
余家七口,现在只有余鹏和余燕出去工作挣钱,勉强够一家人的生活开销。余家举家移民海南,在大明的田地及祖屋全都变卖出去,也有近五百两的家底。现在住的安置房不算太宽敞,如果余家想在万宁城里买一处房产,这五百两是不够的。
余兴这几天出去打听过,万宁城中一处两进十二间房的大房子,售价在两千两左右。
余家想换大房子,看来还得奋斗几年。
余兴对海南这边的中小学教育感兴趣,余康、余英、余纬三人的课本,他都要认真阅读,他发现,海南学生的课本,竟然采用的是白话文。无论是语文、数学、历史、地理、自然这些课本,里边都是能让小孩能看懂和读懂的语言来写的,而且都采用了符号断句,不会产生异义。
小学的每一位学生都会发一本汉语字典,里边选的是常用的一万多个汉字,每个字都有拼音与解释。
余兴对这本汉语字典的拼音很感兴趣。
余康、余英、余纬三人最算是新生,进入小学之后,要先学一个月的拼音。余兴就跟着自己的儿子和女儿们学拼音,越学越觉得这拼音的厉害,如果大明学子们也能采用这些统一的拼音与字典,那么,大明能出多少读书人啊。
余兴也打听过,南海王唐峰提出的目标是,十年之后,海南所有十五岁以上成人的识字率,要达到五成以上,这是多么伟大的一个成就。
余兴知道,大明如今成人的识字率还不到一成,如果海南真的达到了五成的目标,那么南海王成为千年以来,华夏最伟大的地方管理者。
看完小学的课本之后,余兴就忍不住想要去学校看看,听一听课。
“康儿,明天你帮我问问你们校长,我能不能去学校看看,听一听课。”余兴对儿子余康吩咐道。
“爹,我知道了,一定会问清楚的。”
第二天余康放学回来就对余兴说道:“爹,我问过杨校长了,他说欢迎你去看看,去听听课,也可以提意见。”
第三天早上,余兴就跟着自己三个儿女一起去学校。
一路上,余兴看到穿着同样校服的学生,他(她)们脸上,都是幸福的笑容,学校里的一切都吸引着他们,通过学校教育,他们仿佛看到另一个世界。
到了学校,余兴就被校门口一行字吸引:“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这行字下边有一个印章,余兴上去仔细辨认,看出是南海王唐峰的印章。南海王对教育的重视可不仅是在喊口号,而是实实在在地在做,海南所有中小学都是免费的,如果考上文武学院或科学院,还可以领到生活补贴,足够自己的生活开支。
在校门口,余兴看到迎接学生到来的杨校长。
杨校长比余兴还要年轻,他认得余家三个小孩,见到余兴跟余家孩子在一起,就知道余兴的身份。
“余兄,欢迎来学校参观,多提意见。”
“杨校长,多有打扰。”
余兴这一整天都泡在学校里,中午也是跟杨校长一起在学校食堂陪着学生们一起吃的。
余兴发现,小学部竟然也有实验课和手工课。
杨校长对余兴解释道:“余兄,经研究,多动手有利于开发人的智力,以及开拓视野,同时也能尽早培养学生对技能的兴趣。”
余兴点了点头说道:“实践是检查真理的唯一标准,南海王这个论点,在下很佩服。”
“是啊,说一百遍,不如自己亲手做一遍。在我们海南,大家都知道,少说话,多做事。要用事实说话,要用数据说话。道理并不在于你声音大或支持你的人多,而是看结果。南海王说,这是一种务实的态度。”
“在下对南海王这种务实的说法也很赞同。”
从学校回到家里之后,余兴改变了原来的想法,他不想考公务员了,他要去当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