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头自从被长安宝荣书薇三人收拾了一顿后,连着几天都没有出门,书薇依旧每日去书馆,而兄弟俩则每日跑到西市上收拾石头留下的一堆小喽啰。
通过一连串的收买和威逼利诱,俩人手里的花板又快集齐了。剩下的一张只能从巧姐那买了,没有人手里有。
“书薇,带你去童子巷听笑书郎的书,去不去?”
宝荣现在总喜欢拿这事儿笑话书薇,他还是头一次见到别人家的大小姐自己偷偷跑到童子巷那种地方去,还混进了书场听书,还好书薇只有十岁,要是年岁再大一点,那是要被吐沫淹死的。
长安也没见过这么没心没肺的小姑娘,光是听她说她把隔壁大户家的小姐给打了这件事就觉得不可思议。不过仔细看看书薇脸上那双大眼睛上面的两道长剑一样的剑眉,长安就理所当然的认定这丫头今后不是大将军就是大豪侠了。
虽然书薇恼羞成怒,不愿意搭理他们,但瞅了瞅面前写了半天也没搞懂的晦涩负书口诀,还是决定跟他们一起出去,“才不是因为喜欢跟你们玩,实在是本姑娘坐的腿都麻了。哼!”书薇心想。
今天又是一个好天气,湛蓝的天空上几乎看不见几丝云朵。炎热的天气似乎已经过去了,巷子两边的草虫也不怎么叫了,应该是准备蛰伏了吧。
三人朝着巧姐的花板店走去,兄弟俩的目标很简单,今日凑齐一年的花板,就意味着今年兄弟俩再次制霸了西市五条巷子里的“小江湖”,这可是地位的象征啊。
“巧姐!快快拿出花板套!我们兄弟俩今年的名头就靠姐姐您了!”还没到跟前,宝荣就大喊大叫道。
巧姐是一位三十多岁的寡妇,总喜欢穿一件碧绿碧绿的绸缎袍子,说起话来也跟那件袍子一样耀的刺眼:“小兔崽子们,多长时间了也不来看看你们姐姐,干嘛去了?”
长安中规中矩的给巧姐请了个安,惹得巧姐一顿讥讽:“小虫子,从哪儿学来的请安?你也不怕姐姐我告诉你那大舅公馆主,让他再抽你一顿鞭子?”
长安想起过往巧姐跟馆主告状说自己偷看她洗澡的悲惨往事,一抖机灵,大喊冤枉,巧姐没理他,看了看远处没有走上前的书薇,把兄弟俩揽到跟前,小声问道:“你们两个臭小子又干什么了?怎么把这个小姑娘带着玩了?你们知道她是哪家府上的么?”
长安宝荣一对眼,冲着巧姐一齐摇了摇头。
巧姐一顿恨铁不成钢的使劲儿揉了揉俩人的脑袋,说道:“她是京官府上的大小姐,她爹是行走司的大官,行走司你们知道吧?专抓远古同盟的。还有啊,赶紧把小姐送回府上去,别说她宋家你俩惹不起,就是这小姑娘本身你俩就惹不起。”
长安宝荣深有同感的点点头,说道:“确实,不比我们差。”
巧姐一皱眉,问道:“怎么?你们已经吃过她的亏了?”
俩人顿时诉起苦来,什么最开始就是这小妮子逼着他俩大半夜带她翻墙逃出府,又怂恿俩人下书馆地库,踹门、撬锁样样都不含糊.....
书薇本来不太想靠的近点,不过看到长安宝荣跟巧姐三人嘀嘀咕咕不知道说什么,就感到好奇,慢慢走了过来。刚要跟巧姐打招呼,就看到这兄弟俩一起转过身,瞪着眼睛看着她,好像知道了什么不得了的大事情,那眼神里充满了无限的崇拜和敬意。
莫名其妙的向巧姐请了个安,巧姐只是微微朝她笑笑,没有说话。再看看俩个傻子,心里顿时一股火起:“干嘛呀?”
宝荣酝酿了一会儿,小心的低声问道:“书薇,你真的把皇宫里的公主给打了?”
一听这话,书薇的脸“腾”地就红了,从眼角到脖子,细嫩的肌肤下透着粉艳的鲜红,看的巧姐心口一阵阵的心疼,一个劲的暗地哀叹年华已去。
看到书薇的反应,长安不可思议的说道:“你真的打过公主?好家伙,你太厉害了,我跟宝荣俩人去一趟汴宁街就被人撵的跟兔子一样,跑慢点都害怕被人家用马给踩死,你竟然把公主给打了还一点事儿都没有?”
“她都十二岁了还敢偷跑出宫,她敢承认是我打的吗?”书薇顾不得害臊,想起那件事来就生气。
“可她是三公主啊!未来很有可能是烈国的皇后。诶,她偷跑出来的,你跟巧姐是怎么知道她是公主的?”宝荣问道。
“她手绢上有字,也有临江阁的印章。我跟巧姐都看到了。”书薇气鼓鼓的答道。
宫里刚十二岁的三公主赵暮好不容易偷偷溜出宫,带着两个老太监兴高采烈的逛西市,结果跑的太快了,一头撞翻了同样是偷偷翻院墙跑出府的宋书薇。两个脾气差不多的小姑娘谁也不让谁,就在巧姐店铺前面打起来了,两个老太监得了公主警告不敢上前帮忙,周围又都是看热闹的主,只有巧姐从铺子后面转出来分开了这两个小姑娘,把书薇手里攥着的手绢还给年纪大一些的女孩,无意间看到了手卷上的字,吓得差点当街跪下,赶紧低头告诉书薇,没想到书薇这丫头根本不怕,大声喊道:“什么公主?哪个公主这么大了敢独自出宫?要是真出了宫,宫里得死多少人?”一句话吓得身后那两个老太监一个劲的摆手:“不是不是,没有没有......”
从此这件奇事就传开了,成为了茶水铺子里的闲话,成为了宋经亘司里的同僚们关心问候的话题,也成为了宋书薇的黑历史。西市里的三公主是再也见不到了,本来也该见不到到处跑的书薇的,但谁知道这丫头把书馆的两个皮小子给拉拢了过来,巧姐现在关心的不是三个孩子之间到底是谁连累谁的问题,而是担心这三个小魔王会不会把西市给点了的问题。
不过看起来姑娘家的到底是会长大的,至少今天看来丫头知道害臊了,也知道一个京官府上的大小姐在街上打架是多丢人的事情。
况且这俩臭小子貌似还很欣赏这姑娘,言语间颇有“英雄所见略同”的味道。巧姐摇摇头,朝兄弟俩问道:“你们花板还差多少?先警告你们,要是再拿出三十小钱出来败家,看老娘不抽死你们!”
“两张!只买两张!”长安急不可耐的催促宝荣赶紧把前天得的零花钱拿出来。
啪!八枚小钱拍在了桌上。兄弟俩接过巧姐递过来的花板套盒,凝神屏气的紧盯着一摞厚厚的包装好的花板,仔细认真地搓了搓手,挑了两张最有可能抽中的花板,小心的揣在怀里。
“再要抽不中,我就回去跪祠堂!”宝荣咬咬牙说道。
“中不中跟你家祖宗着什么急,要跪也该给你爹跪去。”巧姐拿抹布擦了擦套盒上面的灰,笑着说道。
“爹才不管街面上的事情,有事儿就揍我们兄弟俩,管用。”
离开了巧姐的店面,三人来到神旺柱边上,书薇好奇的看着哥俩神圣的表情,也想拆开一个玩玩。
长安想了一想,把一块花板给了书薇让她拆,说是自打醒过来后手气一直差得很,书薇手气应该好,没见到她脖子上的灵悟都变明亮了一些么。
结果很快就出来了,两张花板都不是紧缺的那一张,看来又白送了巧姐八枚钱。
一声哀叹,宝荣说道:“长安,要不明天你去要钱吧。”
“咱俩谁去不都一样么?前天刚要了钱,再去接着要,肯定要不到啊。”
“书薇,你身上带着钱么?”
“带着呢,不过我才不会借给你们去买花板,你们又要不到钱,手气又臭,四小钱一张的花板鬼知道你们实际要用多少钱换回来,跟我来把,我知道哪里可以快点筹钱。”书薇说完,扭头就走。长安宝荣迷迷糊糊的跟在后面。
******
名词解释:花板
京城西市上寡妇巧秀祖传的独门玩意儿(玩意儿就是玩具的意思)。用一种树木的叶子晒干之后多片重叠拍打,和一些不知道的工艺使得多层的叶子粘接在一起形成有韧性的坚硬的叶板,然后再加工成手掌大小的板片,最后在这些板片上画上精美的图案,组成各种套装的系列,供孩子们收藏交换或者在地上拍打玩耍。卖出去的时候花板是被包裹在箬叶之中的,孩子们只能买回去后拆开箬叶才知道买到的是哪张花板。
最新的一套花板是巧姐根据市井里新流行的故事《庆阳王传》里的人物故事设计的,分人物花板和故事花板两种。人物花板总共有四十三张,故事花板总共有一十七张,一套新的《庆阳王传》花板共六十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