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收藏下次看哦,还有投下你的票票哈)
天空烈日悬挂,使得本来高温的夏天更显炎热。在这种晴空万里下,视野也比平时更好,从江都城楼望去,便可以把前面方圆几里内的人和事看的一清二楚。
在离江都城不到三里处,这里旗帜鲜明迎风招展,战士全身武装挺拔肃立,除了战马时不时发出的一两声嘶吼,整个场地安静肃穆,杨杲今天要从这里领兵北上。
这次杨杲北上,江都城内的所有官员和勋戚都来到营地参加他的出征仪式,但是作为皇帝和父亲的杨广却没有来亲自为杨杲主持仪式,而是让燕王杨倓代表他主持。
兵营的坛台上,穿着一身金甲的杨杲跪在地上,前面三步远处,內史侍郎虞世基抑扬顿挫地念着杨杲出征的朝廷诏书,而杨杲的背后八千将士则一脸精神地站在自己的马旁边,看着坛台上的一举一动。
本来按照一开始的决定,杨杲从江都带上一万军队北上。这一万军队其实就是护送他到河南的。当杨杲知道这一万军队中只有两千的铁骑后,他就向杨广要增加骑兵,最后两千变成六千。杨杲想六千骑兵四千步兵北上行军很难得到统一,便以四千步兵再换了两千骑兵,最后变成八千铁骑随自己北上了。
派八千铁骑随儿子北上,这并不是江都没有军队可派,相反在江都,杨广拥有大隋最为精锐的几十万骁果军。只是杨杲这次北上其实更多的是去节制王世充和薛世雄的两支大军,使得援救洛阳有一个统一的指挥。可以说军队在北方有现成的,无需从江都再派。
杨杲的八千铁骑虽然人数少了点,但是这八千人和八千战马都是从杨杲自己两天内在几十万的骁果军中精心挑选出来的。杨杲要的将领杨广可能要考虑一下,但是士兵的话只要他看着可以就能直接调到自己的帐下。他挑选的都是老兵,几乎全部都参加过征讨高丽的第二次和第三次战役,有的甚至参加过第一次,战斗力更不是一般的。
对于八千铁骑的装备那更绝对是一流的,杨杲的长史原兵部侍郎崔君肃直接从江都府库里调来全新的铠甲和武器装备,可以说这八千铁骑武装到了牙齿。本来就有强悍的战斗力的军队,再加上武装到牙齿的优良装备,可以说这支八千人的铁骑是大隋最为强悍的精锐部队。
虞世基把繁长的诏书念完后,杨杲站了起来,从虞世基左边的黄门侍郎裴世矩手中接过河南道尚书令的金印,再从虞世基右边的御史大夫裴蕴手中接过象征着指挥权的金剑。
这时,杨杲转过身,拨出金剑直指烈日,大声的说道:“剿灭叛匪,天下太平”。八千将士昂然挺立,坚强有力的回应道:“万岁万岁万万岁”。
一阵过后,营地里又恢复了平静,只有战马的厮叫和战旗迎风招展时发出的嗡嗡叫声。杨杲把金剑系在腰上,回过头来向几位宰相行了个礼。
杨倓走了过来,拿着个金色酒杯一脸认真的说道:“皇叔,侄儿敬你一杯,愿你马到成功,旗开得胜”。杨倓这个时候叫杨杲皇叔叫的一点都不别扭,他的心里对这个皇叔真的是打心眼里佩服。在这国事艰难之际,居然不惧凶险决然北上平叛,这让他这个年龄更大的皇孙有点惭愧。
杨杲从内侍托过来的盘子里拿过酒杯仰头就喝下,但没有说任何的话。这个时候任何的话都是多余,只有坚毅的动作才能表达自己的决心,才能给予爱你的人希望。
“上马”。
八千将士闻声而动,步伐整齐如一地跳到自己的马背上,然后等待他们的主帅下下一条命令。英姿飒爽的杨杲自己坐上马背,却没有发布下下一条的命令,因为他看见杨倓正走到坛台前边。
杨倓大声的说道:“你们都是大隋的好男儿,放心地跟随赵王去建功立业吧”。
“建功立业”
“建功立业”
“建功立业”。
三声雄壮威武的呐喊声在营地周围回荡着,震的营地外不远处树林里找食的鸟儿漫天乱飞,仿佛感觉到浓浓的杀气。
“出发”。
杨杲提足中气大声的发出第二条命令,随后他的战马载着他直奔营外走去。后面长史崔君肃和右翊卫将军宇文协、折冲郎将沈光以及其他将校快马跟上。瞬间,八千步骑离开军营奔向北方。
八千劲旅一会儿就消失在北上的尽头,留下马匹过后激起的沙尘,告诉眺望的人他们已经远去。然而站在城头眺望的杨广久久没有转身离去,他从刚才的场面看到了自己年少时候的样子。意气风发,少年不知愁的年少时候的自己。
他记得当初自己出征时,高祖皇帝亲自为自己举行隆重的出征仪式,并深情的叮嘱随行的官员要好好的照顾自己。今天,自己的儿子出征了,可是他这个做父亲的却没有亲自为他举行仪式,而且连一句叮咛的话都没有说。
杨广没有亲自举行杨杲的出征仪式,然而他却微服来到江都城头上观看了这个出征仪式的过程,他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不想出现在那个场合。或许只是不愿面对自己的失败,失败到了要派出自己十一岁的儿子去为自己的江山上战场,这是他做父亲和做皇帝的失败。
八千铁骑卷起的沙尘早已落下,北上的道路恢复了原貌。杨广终于转身离开,沿着阶梯走下城墙。突然他停了下来,对身边的太监小魏子说道:“你去传诏,叫虞世基拟诏,宇文化及兄弟以父荫赦免其罪,分别调任右屯卫将军、将作少监”。
隋朝官制是为三省六部制的,三省是为尚书、门下、内史三省,其主官分别为尚书仆射、纳言和内史令。其中內史省为中枢的制令机关,专司起草皇帝诏令。杨广登基后三省的一把手尚书仆射、纳言和内史令几乎不任命。是以虞世基作为內史侍郎是內史省的一把手,杨广要起正式诏书就要虞世基去草拟了。
太监小魏子跟皇帝杨广时间很长,知道杨广是个急性子,也就没陪杨广一起回宫,而是直接去找虞世基去传话去。他从城墙上看到了虞世基他们还没有回城,所以他就带着几个身份低一点的太监直接往城外走去。
杨倓和虞世基等人骑着马带领着大批官员勋戚往城里回,远远就看见正面走来的几名内侍。这个时候的太监是很没有地位的,所以小魏子虽然是杨广身边的人,还是向大家行了个礼。
杨倓问道:“皇爷爷有什么旨意吗”。杨倓是这里地位最高最尊崇的,这个问题只能由他来问。
这个时候的官员不需要动不动就下跪,因而小魏子说道“陛下口喻”时,文武百官只是认真的听着根本不用下跪,甚至连马都不用下。
杨倓听了杨广的口喻后,心神有点恍惚。他想到了昨晚皇叔跟自己讲的,宇文化及有反骨,将来必是大隋之危。当时他不相信,认为宇文化及已经戴罪在家,根本不可能掀起风浪。没想到一夜过后,宇文化及居然已然是右屯卫将军了,这可是掌握实权的将军;…..。
“殿下,殿下”。
杨倓从思绪中回过神来,马鞭一扬就往城里跑去,他要进宫趁正式的诏书没有颁布前劝说杨广放弃这次的任命。
“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