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与罪同行 第7章 我的分析

在真正意识到发生在晓城的一些非正常死亡事件十分蹊跷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警方也并没有能够搞清楚这些人真正的死亡原因是什么。这个结论是当我了解到弗克案件的卷宗时得出来的。

当然,这并不是我得出这个结论的唯一证据。结合卷宗,我又翻查了网络上流传的资料,从种种情况看,警察的反应也是滞后的。

这种滞后对破案来说是非常致命,这倒不是能不能及时抓住杀人凶手,而是,这样会刺激杀人凶手变本加厉,继续更加凶残地杀人。

但是,只要仔细想一想就能明白,警方的这种迟钝反应并不难理解。这跟他们的工作效率没有关系。

所有非正常死亡的案子都与残疾、年老、体弱多病有关,这些人发生突然死亡的几率是非常大的,至少是比正常人要高很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警方,也包括大众,理解这些人死亡的真正的原因。这些人死亡原因的模糊性,在他杀与意外死亡之间,警察很难区快速获得证据将它们区分开。

凶手如此选择杀害的对象,恐怕也是基于这样考虑。

另外一点可能是,单凭晓城的法医检验程序,要确定一个人的死亡原因至少也需要一周的时间,而在这个期间大约已经死了三到四个人了。人手和技术的资源导致了检验的工作效率低下,这又直接导致了警察手里缺少足够而且及时的证据来判定死亡情况。

还有一个方面也导致了警方对此类死亡案件掉以轻心了,那就是死亡的都是一些残疾、年老、体弱多病的人,这些特征也让警方并不他们的死亡必然地跟谋杀联系起来。

死亡事件的频频发生,这种次数已经足以让人们感觉到一种不祥的气息。这本身就不是正常现象。但警方缺少攻击的方向,就像是被人放在了一个笼子里面,笼子的四周蒙上了黑漆漆的布,一种死板的声音有规律地响起来,但你却不知道是谁在制造这种可怕的声音,也不知道下一声会出现在哪个位置。

这些因素导致了警方反应的迟钝,也让他们没有及时制止弗克的杀人计划。

但我认为,警方反应的迟钝,或者说还有民众反应的迟钝,直接激怒了“掠食者”弗克,促使他做出了更加疯狂的举动。

据我所知,所有的杀人犯,无一例外,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攻击性,这种攻击性可能是需要暴露出来给所有人看的,也可能是隐藏的,不希望被人发现的。对于连环杀人案的凶手来说,无一例外地是要将这种攻击系暴露出来。因为,与攻击性同时生长还有他心中的控制欲。

杀人犯在心理上不仅仅是想控制住被杀者那样简单,刚开始杀人的时候也许是这样的,但经过陆陆续续地杀人后大众却并不关心,这会让他产生强烈的挫败感,挫败感带来的心理感受是负面的,是让人愤怒,十分不爽的。他会以为是自己的手段不够残忍,但他们很少会认为他们选择的对象不够重要。在连环杀人案中,凶手的对象都是具有一定特征的,这些特征对他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可以说,重要不重要并不是从公众的角度来选择的,而是从他已经病态的心理中寻找到的。

这种错误的信息偏差也会让大众产生漠视的感觉,大众倾向于关注自己认为重要的人物,而对自己认为不重要的人物熟视无睹。弗克的杀人对象正是同大众之间存在这种偏差。这让他在早起的杀人案子中没有被关注到。

有一段时间非正常死亡的事件增长的很快,殡仪馆的生意好的不得了。这些事件中,后来的信息说明,并非都是弗克所为。

从卷宗上看,弗克是一个非常有条理的人,他所杀的每一人都是有一套计划的,他将这个计划详细地在脑海中想了几千遍,直到没有任何一个漏洞。他对作案的准备过程、心理路程、实施时间和地点以及最后的效果,尤其是媒体上的报道,他都充满了期待,甚至是兴奋。

隐藏的够深是警察和大众漠视了弗克所为的直接结果。因为警方虽然怀疑存在谋杀的成分,但是却缺少足够证据证明自己的猜测。在没有确切证据或者说确切凶手的情况下,警察无所作为,只是隐蔽地增加了监控的设施。

当然我也注意到到时还发生了一种情况,大众开始讨论起“为什么最近死去的人很多”这个话题。这表明民众已经开始关注到了这种连续不停发生的非正常死亡事件。这就好比是你悄悄地对别人说某个人的行为怎么怎么样的情况时恰好被这个人察觉到。被讨论的这个人会有两种心理反应,一种是心里非常高兴,他高兴别人讨论起他的事情来;另一种是心里非常狐疑,不知道别人在谈论自己什么,或许他们没有在说我好话,哼,反正这样了,就让你们说个够吧。这两种反应导致的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强化了这个人的行为。他会怀着莫名的兴奋、抗拒和控制感进一步实施同样的行为。这也是非正常死亡事件增加的原因。它刺激了弗克更加频繁地作案,以满足他在暗处偷偷地听到别人谈论他的事情时带来的满足感,这种满足感是随着控制欲、窥私欲一起来的。

当这种满足感被喂饱了后,弗克就变得跟正常人一样,从日常生活中根本就看不出来有什么不同,更不用说要将他从万千平常人中找出来了。

所以,我想说的是,像弗克这样的连环杀人犯,他们的动机并非是金钱、仇怨这些大的具体事件,也不是一时的悲伤、愤怒、丧失理智这些短暂发生的情绪。他们用“我一时糊涂”来为自己开脱的理由是不成立的。跟常识恰恰相反,他们并不是一时的糊涂,从他们不断重复的杀人模式以及逐渐变得越来越仪式化的步骤、色彩来看,他们正是在享受杀人的时刻,他们从杀人之中获得满足。这时,跟平常人一样,满足心理上的某种诉求是所有人都具有的,不管是不是杀人凶手。只不过,杀人凶手要满足的是对生命的控制欲望,对生命的毁灭欲望。这种动机模式对总是寻找现实动机的警察来说是难以理解的,所以,当处理那些非正常死亡事件的时候,他们找到与死者发生过口角、争斗、金钱利益的那些具有潜在动机的人,却发现他们大多数人都有不在场的证据。凶手也因此得以隐遁起来,消失在调查人员的视野之外。

章节列表

手机号免注册登录

手机号码错误

验证码错误

获取验证码
59秒后重新获取
登录

其他登录方式

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和《用户隐私保护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