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先帝驾崩,女帝登基以来,郭威便处处打压女帝,郭威此举就是要文武百官明白,他这三朝独相的影响力有多大。
郭威认定女帝年少可欺,而他却忽视了女帝并非任人摆布之人。
女帝一直隐忍,就是在等一个机会反击郭威,而这个机会,萧辰给她送来了。
次日,早朝。
女官的一声“有事启奏,无事退朝。”拉开了早朝的序幕。
几个官员上报完几个不痛不痒,芝麻绿豆的小事后果,大包袱终于出现了。
户部尚书薛谦上报:“启奏陛下,自陛下实施以工代赈以来,北境南下的难民十之八九都得到了稳定的差事,已能满足家人糊口之需,北境难民的安置,已经稳妥了。”
女帝听后喜上眉梢,这可是实打实的政绩,自她登基以来,天灾人祸不断,朝中大有不利于她的声音,都说她一个年轻女子,镇不住大周天下。
而这一次她的借助萧辰的提议,实施以工代赈,完成了北境千百万难民的安置,这无异于一个可以载入史册,千古留名的政绩,女帝在朝堂上的腰杆,自然也硬了许多。
“很好,北境战事,殃及百姓,朕始终痛心疾首,如今他们得意安置,朕心甚慰,待收腹北境之后,这些百姓还需要返回家乡,因此这段时间他们在关内的安置,爱卿还要妥善处理。”
薛谦领命道:“臣领命,臣必将将难民的安置,奉为头等大事,以妥善完成陛下为大周子民的一番心血。”
这薛谦乃是先帝就给女帝的托孤重臣,是女帝的心腹之臣,自然是要对女帝歌功颂德,把面子工程做好的。
女帝瞄了一眼郭威,这老狐狸依旧稳如泰山的站在原地,还没有要启奏的意思。
女帝对女官施了一个眼色,女官心领神会,高声道:“诸位官员若无其她要事,退朝。”
终于,郭威站了出来。
“陛下,臣有要事禀报。”
女帝故作震惊,问道:“哦,爱卿有何要事,速速说来。”
但听郭威朗声道:“臣参北境镇守大将军萧辰通敌叛国,强夺兵符。”
女帝心中暗喜,你这老狐狸终于忍不住了,看来他还是信了萧辰与顺平王联手写的那封假信。
郭威急于参倒萧辰,有他自己的想法,元洪是他的心腹,同时也意味着,元洪了解他更多的黑料,如果元洪被萧辰拿下,把自己的黑料全盘托出,这将是对自己绝大的不利,与其被动挨打,不如主动出击,所以他决定对萧辰先下手为强。
只是他并不知道,元洪对他的忠诚度,远比他预判的要高的多,元洪为了保全妻儿老小,宁愿自杀,也没有束手就擒。
女帝听后依旧表示一副震惊的神色,道:“哦,爱卿此次参的人可是北境首将啊,若无真凭实据,朕是不会轻易临阵换将的。”
郭威心中冷笑,证据,还不是他说有便有的。
“回禀陛下,山北关守将元洪派八百里加急送至凤京,于昨日送至我相府中,微臣不敢耽搁,便于今日早朝禀报陛下。”
郭威自然不能实言相告,说元洪是对他飞鸽传书的,大周律法严禁官员暗通,郭威只好撒谎,如果说元洪是以八百里加急的方式送信过来,再到他手中就没问题了,因为他是丞相,有权率先过目边军发来的急件。
郭威并没有先把信件呈交女帝,他担心女帝会袒护萧辰,干脆擅自展开书信,宣读起来。
其信中大致之意,无外乎栽赃萧辰擅自携北凉公主,通敌叛国,又在没有监军到达的情况下,抢夺兵符,如果这两项大罪成立,即使萧辰贵为世子,也免不了被一刀嘎。
郭威宣读过后,朝中立刻沸腾起来,而他的那些党羽都开始迫不及待的表演起来了。
数名重臣纷纷站出来,慷慨陈词了一些民族大义,大周国体,皇家威信之类的说词,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女帝下旨,立刻免了萧辰的职位,再将他押入凤京问罪。
听着中党羽对自己的声援,郭威心中暗自得意,不管女帝信与不信,他必须强行试压,让女帝把萧辰召回凤京,只要萧辰到了凤京,他就会用一些见不得光的手段把萧辰弄死。
场面着实热闹了一阵,有七嘴八舌的,有站出来弹劾萧辰的,郭威的这一众党羽忙的真叫不亦乐乎。
然而吵着吵着,郭威发现事情有些不对劲了。
他们在下面忙活了一大通,女帝却在龙椅上稳如泰山一般的坐着,脸上看不出一丝异样。
这就不对了,按理说萧辰算得上女帝的人,对于他的弹劾,女帝岂能无动于衷,想到这里,郭威有些七上八下了。
其实女帝也并非全然不在意,她在心中默默记下了这些为郭威说话的重臣,这些可都是郭威的心腹党羽,待将来连根拔起之时,必将他们一一铲除。
众臣嚷嚷了好一阵子,见女帝不表态,也便都消停了些。
良久过后,女帝终于开口问郭威:“不知郭相所说的萧辰夺兵符之事,是出自哪一天啊?”
郭威心里咯噔一下,他没想到女帝会在意这事发日期。
“禀陛下,元将军书写匆忙,并没有说明详细的事发日期。”
女帝冷冷一笑,道:“既然你不知道,就让朕来告诉你吧,此事确有其事,事发在五月初八,也就是三日之前。”
郭威心里已经预感不免,可是嘴上还是要夸赞一番的。
“陛下明察秋毫,实属我大周之幸。”
接着他话锋一转,问道:“微臣斗胆敢问陛下,您是如何得知事发日期的?”
女帝索性直言相告:“因为朕钦点的监军始终没有回信于朕,所以在数日前,特派钦差赶赴山北关查明情况,正巧朕的钦差刚刚抵达山北关,便遇到萧辰夺兵符一事,于是他便在当日给朕飞鸽传书,将情况告知于朕。”
闻听此言,郭威感到事情不妙,看来这女帝已经早有准备了,否则她不会暗自钦点钦差大臣的。
没等他回话,女帝问道:“这就奇怪了,按说八百里加急最快也要七日才能把信件送到,爱卿为何这么快,就收到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