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地图。
但它不是一般的地图。因为它不是用标识组成的,也没有多少图解的说明文字,它不用箭头来表示方向,也没有红红绿绿弯弯曲曲的线条。
它用优美的文学语言凝结而成,用丰富的情感滋汁孕育而出。所以,它又是有箭头有方向的,它也有它各色各种的线条,只是,这些方向,这些线条,都渗透在每一个篇章的字里行间,都充满在每一个页纸张的里里外外,于是,我们跟随着写作者的心理线索,去读,去感悟,就开始了我们在这部特殊的地图上的行走。
于是,我们也就行走在沧浪区这片既被古树遮荫宁静安详又是阳光普照欣欣向荣的土地上了。
翻开这本地图册,我们看到了纵横交错的线路以及从这些线路引申出去的辽阔的世界,让我们目不暇接。好像在忽然间得到了许多的宝贝,一下子竟有些眼花缭乱、无从下手了。
让我们静下心来,细细地品味,慢慢地享受吧。假如地图上的某一个走向是从历史走向现在、从老街走向新城,那么,它的另一个走向也许就是在许许多多的人物中间穿行了。
“沧浪之歌”正是带着我们尽情地游历每一寸热土,感受历史与现实的融会贯通,感受现实在历史的延续中展开了新的一页;让我们幸运地遇见一个又一个的沧浪区人,体会他们的酸甜苦辣,体会他们的奉献与努力;还给我们讲述林林总总的故事,让我们跟随着这许多平凡而生动的故事,深入到大社会的每一个小细胞,去了解这个地方的流水般的时间与广阔无垠的空间。
这里有二十五篇文章,就有二十五个角度。这二十五个角度,从政府机关社区街道到老百姓欢迎的“法律诊所”,从古运河古城门到新城区里崭新的建筑,从像大树一样挺立起来的商人到默默挥洒汗水的工人,从轻歌曼舞的老太太、“快乐城堡”里的小学生到古胥门的龙舟队,沧浪区的每一个街角,每一处风景,沧浪区的各行各业的代表人物,都走到了台前,站在我们面前,没有被遗忘的角落,没有重要和不重要之分,它们织成了一幅全景图,它们构筑了一道风景线,它是一个万花筒,是一个窗口。
站在这个窗口前,我们听到了一首流动的歌,那就是沧浪之歌。
从沧浪之水到沧浪之歌,历史走过了数千数百年,这个古老的区域依旧是那么的生机勃勃,依旧是那么的仪态万方。
现在,《沧浪之歌》将这生机勃勃和仪态万方放到了我们的面前。
我只是粗略地拜读了其中的一部分作品,它们所特有的文学的厚度、新闻的速度、生活的浓度,深深打动了我,因为我看得出来,每一个作者,都对这个古老城区的新变化怀有深切的体验和满腔的喜悦,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为所写的对象感动,为沧浪区的发展和变化欢欣鼓舞。有生活才有报告,有感动才有文学,当生活感动了报告人,当报告人的文采被生活的激情激发起来的时候,华章就这样产生了。
人物感动了他们,他们又感动了读者。
感动我的还有一个特别的方面,那就是这本书的朴素之气。翻读这本书,就像漫步在运河边,一切都是那么的近切和熟悉,字里行间无不充满了生活的烟火气,真实而朴素,好像它携着我们的手,穿行在我们从小到大成长的地方,走着走着,就碰见了老邻居、老朋友,走着走着,就发现旧貌变了新颜,一切都是心领神会的。
所以,我忽然又觉得,这本报告文学集,又会成为一本沧浪区的今日指南。如果你是一位游人,它就是你的尽善尽美的导游图。
不多久前,我才听说沧浪区正在筹备一本报告文学集,要从方方面面反映沧浪区的建设和新发展。当时我还想,这件事情的难度挺大的,恐怕得花费较大的精力和较长的时间才能做起来呢。没想到一眨眼间,书稿竟然已经出来了,速度真是惊人,那一天我接到朱奚红部长的电话,真的十分惊讶。
但回头想想,应该是不用惊讶的。我们的建设者,正是以这样的一种精神和这样的一种速度在建设着新的天堂,建设着精神和物质的文明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