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从中产到富豪 §谨防一夜返贫

在中产阶级通往富豪阶层的道路上,注定布满荆棘,尤其是要防止一脚踏空坠入深渊,反而落入贫困阶层。这里最关键的是要防止投资失败,避免鸡飞蛋打。

怎样防止投资失败,这是千百年来所有投资者孜孜以求的梦想,但很少有人能一语点透。为什么?因为绝大多数人都会走入人性误区。

说穿了就是,绝大多数人在听到有合作机会时,首先会拨打自己的小算盘,考虑自己能从中获得什么样的好处。最常见的是:我能从中赚到多少,几个点?在这几个可选项目中,哪个项目我赚得最多、投入却最少?该项目的盈利一共有多少,我能赚多少、你又能赚多少,双方分配是否合理?有什么办法能够让我所赚利润最大化,而你从中所赚越少越好,最好是白白地为我打工……

容易看出,这些问题不是不能考虑,但如果脑子里尽是想着这些利益的分配,哪里还会有多少精力去考虑这些利益的创造呢!更不用说,这两者考虑问题的立场不同,导致的结果也就截然不同。即使将来合作成功了,也可能会因为当初的同床异梦而埋下许多隐患,最终不是分道扬镳,就是合作很不愉快。

相反,有钱人的思维方式就不是这样。

日本一位曾经服务过上千位亿万富翁的银行私人客户经理发现,这些有钱人有一个共同的特质,那就是:善于从交易对手角度看问题。当他们获悉某个投资机会来临时,首先会关心自己能给对方带来什么样的好处。只有他觉得这个项目双方都有利可图,并且商业模式是合理的,利润来源是清晰的,才会当机立断答应下来。否则,如果看不清这一点,哪怕未来盈利听上去很可观,也会坚决放弃。

举例说,有些项目为了能尽快找到投资人,会故意夸大其收益回报率。这时候的你在面对奇高的回报率时,就要搞清楚:它究竟是怎么来的?有没有切实保障?未来的各项条件是否真如他们所设想的那样理想……只有这样,才能走一步看几步,不至于上当受骗;更可以在可行性研究基础上确保获利有保障,避免投资失败。

这就是为什么这些有钱人中,有许多人并不了解自己即将进入的这个行业,甚至不懂得如何理财,却到处投资并且投资还经常取得成功的原因。

他们的思维方式是:自己不需要懂得太多,只要懂得人性就足够;因为商业形态千变万化,但其背后的人性却亘古不变。只有对方能从这个项目中获得持久而稳定的好处,项目才有可能持续发展;即使你想抽身而退,对方也会依依不舍。而这就能确保你能从中盈利,同时也意味着你可以从中源源不断地获利。就这么简单。

这样的逻辑可以用“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来概括。换了其他地方,你可能会觉得这句话像在唱高调,但在这里却蕴含着真理。

因为归根到底,商业关系只有建立在互惠互利基础上才能坚持得下去,而不是一锤子买卖。19世纪英国首相卑斯麦曾经说过,“大英帝国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不变的国家利益。”投资关系和商业关系也是如此,必定会是欲取先予,如果只是先打自己的小九九,必定会同床异梦。

容易看出,这也是企业在寻找风险投资时要做的重点。你不需要和这些有钱人讲太多,只要说明你的商业模式尤其是盈利模式是怎样的,然后回答他们的一大堆提问就行。只需几分钟,他们就能给你作出接受或拒绝的表示。当他们觉得你的商业模式很清晰,并且你这个人靠谱、做事也靠谱时,剩下的问题就简单了。

简单到什么地步呢?关键是把投资风险控制在自己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即可。

不用说,不同阶层的人对风险的理解、态度和承受力是不同的。

普通人因为不敢冒险,所以虽然可能也听说过“风险”这个词,可是却不清楚风险到底会出现在什么地方;一旦遇到风险来临,更不知道如何应对。

中产阶级因为喜欢挑战性事物、总想做点什么,所以面对风险的机会比普通人要高得多,可是在规避风险时同样显得无能为力。例如,当他们买入某只股票后,第二天股价下跌了7%就会显得惊慌失措,第三天又下跌7%,便会感到这样下去“跌跌不休”受不了,于是干脆全部割肉,结果却卖在了地板上。

富豪们大风大浪见得多了,在面对风险时便会有一套属于自己的规则。同样以投资该股票为例,他们买入股票后会每天关注行情走势,并在第二天通过看新闻来确认该股价有没有夸张。无论涨跌,当股价达到他们原先的预期时就会抛出,涨了算是落袋为安,亏了也是为及时止损。以上面这只股票为例,当第二天股价下跌了7%时,第三天会把止损点设在跌幅3.2%(累计下跌10%)上。哪怕第三天先跌后扬,看似吃亏了,也会这样做,因为这是他们的风格和纪律。

一般地,无论盈亏,他们都会控制在10%以内。在这里,他们的规则主要有两点:一是通过看新闻了解股价变动原因,二是设立10%的止盈止损点。[1]

从历史上看,中产阶级最容易一夜返贫的情况主要有两种:

首先是那些成功创造了巨额财富的白手起家者,他们经常会有高估自身能力的倾向,所以在他们种种过于乐观情绪的背后,往往潜伏着乐极生悲。

虽然他们过去的成功经验不容否认,但无奈环境或许已经不是原来的环境了。正如国际投资大师杰姆·罗杰斯所说:投资者最危险的时刻,是在他刚刚做成一笔或几笔极为成功的投资之后;这时候他很容易产生一种自己不会犯错误的错觉,并且很难抵制开始筹划下一笔大投资的冲动。显而易见,这时候他最好的办法就是暂时什么都别做、继续观察市场并等待合适的时机。正是根据这一点,他本人赚到了数亿美元。

其次是那些在这个领域取得了成功的人,便以为在另一个不同的行业也能取得同样的成功,根本忘记了“隔行如隔山”这条铁律,这便是许多成功者搞多元化经营最终导致失败的原因。

正如融创中国董事会主席孙宏斌所说,“你在成功的时候总结的东西都是错的,比如大势好的时候你的股票赚了钱,你会总结说是你选股选得好,是行业好,其实那时候你买什么都能赚钱。只有在经历困难的时候你学到的东西才是真的,因为那是用血、用命换来的。”[2]

例如,宜家家居创始人英瓦尔·费奥多尔·坎普拉德在家具行业赚到一大笔钱后,就也想在其他方面试试运气,于是买下了一家电视机厂的股份,结果惨得一塌糊涂,损失了超过宜家家居1/4以上的资金。

当然,这也并不是说每个人的运气都会像他这么差,但这方面的成功例子确实只是极少数。全球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亿万富翁、英国人理查德·布兰森,算是其中杰出的一位。[3]

章节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