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产阶级步入富豪阶层,说难也难,说易则易。正如古人所说的“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有时候,你只差那么一点规划和勇气。
先看一个真实案例。1984年,我有一位住市中心的朋友,家里有间小门面租给别人做生意,当时就有了10多万元储蓄,他也因此被公认为是“单位首富”。后来店面拆迁,他分到一套住宅,没门面出租了,就把钱一直存在银行里拿利息。他既无力投资,又不敢借给亲朋好友,还不敢购买各种理财产品,总想着有“这么多储蓄”这辈子日子应该可以过得很不错了。现在30多年过去了,他在老同事中也从“首富”变成了“首穷”——随着企业破产,同事们纷纷出去投资、创业,家底越来越厚,有几位现在已经资产过亿;只有他死守着这些银行存折拿固定利息,至今只有同事们的一个零头,依然只是百万富翁。
所以你会经常看到,许多人总觉得老天不公平,不给自己成功的机会,其实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机会就在你面前,关键是看你会不会抓住它。就像上面这位仁兄,如果当初他敢于尝试投资,即使不能保证成功也会从中慢慢积累经验、总结教训,为下一次的成功打基础。相反,他的那些同事们的成功就得来全不费功夫——先看准一个项目,然后投资。接下来,投资成功了,事业取得了更大的发展;也有的失败了,但权当买个教训,一切从头开始。如此这般下去,投资经验越来越丰富,项目越来越多,家庭财富的雪球便越滚越大,终于一步步挤进富豪行列。
另外一则经典故事说,过去亚洲有一家穷人,经过多年的省吃俭用后攒够了去澳大利亚的船票钱,于是全家一起移民去澳大利亚。为了节省开支,他们整天蜷缩在下等舱里,一日三餐吞咽着随身带来的干粮,根本不敢奢望去豪华的餐厅享用美食,甚至不敢去看一眼。
后来,随身所带的干粮全部吃完了,男主人才不得不厚着脸皮去餐厅向服务员讨要一些别人吃下的剩饭给家人充饥。服务员吃惊地问,你们为什么不去餐厅用餐呢?回答是,因为我们穷,根本就没钱。服务员说,可餐厅里的自助餐都是免费享用的,根本不需要你另外掏钱呀!听到这里,男主人懊悔不已,哭笑不得。
容易看出,在这里,问题的实质并不是这位男主人所说的“根本就没钱”,而是一开始他们在潜意识里就为自己贴上了一个“穷人”的标签,根本就没有勇气去餐厅看一看、问一问。哪怕只是在边上兜兜风,也会很快就发现这一免费用餐的秘密,从而在长达10多天的旅途中,全家人一起美美享用这些美食的。
投资的情形与此相似。投资虽然有风险,但也会取得高额回报,这符合“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获利定律。就像这家老小,如果当时有勇气去餐厅看一看(尝试投资),假如真的要花钱买,而且价格又贵(投资成本过高),也完全可以不买(不投资);而当得知这些都是免费享用的(没有投资成本,确切地说是投资成本已经包含在船票中)时,就一定会作出正确的选择。而这又会给整个旅途增添多少美好的回忆呢!
人生在世,因为缺乏投资勇气而与成功擦肩而过的事例,又何止千千万!同时,因为尝试投资而被成功女神追着拥抱的例子更是不乏其数。
因为投资企业登上全球首富宝座的巴菲特,不论在投资领域还是生活领域,人们总是对这位88周岁高龄的老人津津乐道,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通过企业投资创造出了无与伦比的业绩回报。而很少有人知道,他的这种成功是“注定”的,因为他从小就具有商业头脑,并且有着远大的理想,事事处处都用投资眼光来看问题,追求业绩回报最大化。
巴菲特6岁时就从爷爷开的小卖部里,用每箱(6瓶)25美分的价格买进整箱可口可乐,然后拆箱零售给小朋友,每瓶6美分,从此开始了他一生追求20%年复利率的投资生涯。1956年,26岁的巴菲特牵头成立合伙企业巴菲特有限公司时只有7个人,令人难以想像的是,当时的巴菲特就立志要做全球首富,并时常为此激动和烦恼不已。
当时他在给朋友杰里·奥兰斯的信中说:“我很害怕到最后自己的企业变得过于庞大,从而金钱会将我的孩子们腐蚀了。[1]目前这还没有成为一个问题,但是乐观地来看,它是会发生的,我想了半天也没什么结果。我敢肯定自己的确不想留给孩子们大堆金钱,除非等我老点,等我有时间看看这些孩子是否已经成才后再这样做。然而,留给他们多少钱,剩下的钱怎么办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让我大伤脑筋。”[2]
当时的巴菲特只是个普通的股票经纪人,个人积蓄一般,收入也很不稳定,这种念头就像襁褓中的婴儿就想将来当总统一样可笑。但正是这样的人生目标,促使他在以后的投资道路上理性投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并且用它来鼓舞并引导其他合伙人,这才是其他投资者所缺乏的。果然,在37年后的1993年,他首次登上了全球首富宝座,2018年初他的个人财富高达840亿美元。
2006年,76岁的巴菲特就把个人财富的85%即375亿美元回报给社会,因为在他看来,这数百亿美元的财富仅仅是一种符号。有人对此大为不解:老巴究竟从中图个啥呢?其实道理很简单,那就是丰富多彩的人生,以及成功的喜悦和快乐,还有自身实力的展示。
与美国的巴菲特一样,日本人孙正义也是从小就立志要从中产阶级变成大富豪并最终梦想成真的。
孙正义1957年出生在日本,自称是我国孙子的后裔。他最喜欢看的书就是《孙子兵法》,哪怕躺在病床上也会坚持捧读,并且把《孙子兵法》的精髓运用到了每一次投资并购之中,从而真正做到了“不战而胜”。他曾经反复琢磨为什么孙子要把“始计”放在第一篇,他认为,这是因为万事都要从“计划”“谋略”开始。
孙正义的父亲开了一家弹子房,天晴时生意还好,一到下雨天连个人影都没有,完全是靠天吃饭。父亲对这家弹子房感情很深,可是他却不以为然。他发誓,如果自己以后要经商绝不做这种小生意,要做就做大的。
高一那年,他有机会去美国参加一个英语短训班,一下子就被那里的自由、开放、乐观气氛所吸引,于是反复劝说父母同意他去美国留学。不到17岁时,他就成了赴美留学生。虽然也和其他同学一样勤工俭学,但他不是靠刷盘子挣钱,而是注重发明创造。在短短一年里,他就有了250多项发明。他把其中的一项发明专利卖给日本夏普公司,净得1亿日元。
面对人生中的这第一桶金,19岁的孙正义树立了以下人生目标:“20岁时打出旗号,在领域内宣告我的存在;30岁时,储备至少1000亿日元资金;40来岁决一胜负;50来岁,实现营业规模1兆亿日元;60岁交棒给下一任管理者。”
1981年,他在23岁时创建了软银公司。公司成立那一天,身高只有1.5米的这位小个子男人站在苹果箱上对当时仅有的两名员工发表演说说,虽然公司注册资本只有1000万日元,可是5年内要达到100亿日元、10年内要达到500亿日元,这“疯狂”的想法把这仅有的两名员工都给吓跑了。
在当时看来,他的这些目标确实过于狂妄,但现在回过头来看,一步步都变成了现实。2014年,孙正义的身价暴涨至166亿美元,首次登上日本首富宝座;身价最高时达到700亿美元,仅次于当时的全球首富比尔·盖茨。2017年12月,孙正义入选“全球50大最具影响力人物”名单。
“没有投资的人生是平淡的”,这一论点同样适用于芸芸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