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们,你们可知道:核垃圾的放射性很强,通过辐射,对人类的健康形成一种无形威胁。根据科学家计算,要把核垃圾残留的放射性蜕变达到不会对人类造成危害的程度,大约需要一万年之长。地球上每天都产生大量的核垃圾,那么,你能想出一个办法来妥善处理核垃圾、减少对人体的辐射吗?
环保专家为我们提出一个大胆设想:将垃圾送入海底,深深掩埋!
人类利用海洋处理废弃物已有120多年的历史了,最早向海底掩埋垃圾的国家是美国。仅在1968年一年当中,美国就向海底倾倒了大约4800万吨的废物。美国国防部也曾把5300吨武器装备沉入了海底。
海洋是一个极其庞大的系统,具有很强的自净能力,选择某一适宜的海洋空间作为废弃物处理场所,能够使可能产生的放射性污染限制在一定范围内,而且这种处理方法不需要昂贵的费用,不易造成大面积的环境污染,因此许多国家都采用了海洋倾倒的办法来处理废弃物。
那么,大量的垃圾在海底到底是如何处理的呢?世界经济合作和开发组织专门成立了一个国际海底工作组,来负责这一工作。科学家们选定了没有火山、地震活动而且没有重要矿产资源的海底平原当做核垃圾的处理场所。他们用钻探船向海底厚层沉积物钻一个垂直钻孔,然后将经过处理后的核垃圾密封在坚固的金属罐里,把金属罐一一放入钻孔里。为了增加环保安全,减小核垃圾辐射扩散,各个金属罐之间还要再用粘土隔开一段距离,最后再用粘土沉积物来封口。
还有一种处理方式,相对于掩埋处理来说比较简单一些。就是把装满各种垃圾的金属罐直接沉到海底,由它自由降落,使它沉入20~30米厚的沉积物当中。四五百年后,在这些金属罐上面就会堆积大量新的沉淀物,将金属罐深深掩埋。随着时间的推移,金属罐就会因为受海水的腐蚀而破碎,同时因为金属罐上面的沉积物对放射性核素都有很强的吸附作用,根据测算,一颗沉积物微粒能吸附1千个放射性核素原子。这样就可以防止放射性污染扩展的太快太远,同时也有效的同其他海洋生物圈隔绝。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我国城市垃圾年产量已达1亿吨以上,目前我国城市垃圾的历年堆存量已超过60亿吨,全国200多座城市陷入垃圾包围之中。垃圾污染已成为我国急需解决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
目前,我国垃圾处理普遍采用的方法主要有填埋法和焚烧法。但由于填埋场需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一些城市已经很难找到合适位置填埋垃圾。而焚烧法则产生大量污染气体。因此,我国科学家也在考虑利用海洋来处理垃圾。
焚烧法是将垃圾置于高温炉中,使其充分燃烧的一种方法。我国石家庄市建造了焚化站,焚烧过程中产生的残灰约占焚烧前生物垃圾重量的5%,一般为优质磷肥。
焚烧法处理的优点是减量效果好,处理彻底。但是,焚烧厂的建设和生产费用极为昂贵,并且由于一些垃圾中含有某些金属,焚烧后,产生危害性很高的毒性气体,形成二次环境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