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四大师:虚云、印光、太虚、弘一,在弘法度众方面各有风格,他们不仅为世人树立了学佛的典范,更为日后佛教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其中,我对弘一大师的印象最为深刻,尤其是他那清高的风仪,更是让我景仰不已。
弘一大师一生持戒严谨,超然物外,他从来不在乎寺院有多大,信徒有多少,他只是凭道德、戒律利己利人,享誉海内外。弘一大师律己甚严,惜福节俭,一件衣服一穿就是二三十年,连一小块豆腐乳也吃上好几餐,他从来不标榜自己,凡事只以一颗平常心待之。有一次,弘一大师至一寺院挂单,遭到知客师的拒绝,因为弘一大师孑然一身,没有任何的衣单。后来被住持和尚察悉,赶紧再上前追赶,撞钟擂鼓地又将弘一大师迎请回来,对于先前的拒绝和后来的欢迎,弘一大师没有难过,也没有欢喜,他就是这么一个不亢不卑的人。日常生活中的弘一大师不计较、不比较,时时保持着一份独有的洒脱和自在。住在客栈里,臭虫很多,他说没关系,只有几只而已;手巾破了,他又说不要紧,还可以再用一段时间;遇到菜太咸或太淡,他认为咸有咸的味道,淡有淡的味道,只要有,他就感到非常的满足。
为了发扬弘一大师刻苦坚毅的精神,在大陆的天津、杭州、嘉兴、上虞、泉州、惠安、厦门等七处均设有弘一大师纪念堂。如今,台北弘一大师纪念会在陈慧剑居士的努力下,亦能分灯台湾,实在是难能可贵。上午十时,我为刚塑好的弘一大师纪念铜像主持开光落成典礼,同时我也以一首法语表达了我对弘一大师由衷的赞叹——
弘一大师德无量,演说毗尼修律藏;
书艺经文传法界,风仪景行万古长。
望着墙壁上弘一大师的墨宝真迹,一番怀念情愫从心底油然而生。我想光是对弘一大师的塑像表示尊敬是不够的,重要的是我们要效法他的精神,弘扬佛法,普利一切有情!
下午三时,至圆山饭店出席***先生召集的“中华文化复兴运动会议”。回到台北道场,又会晤了声乐家范宇文和台视制作人朱珍珍、古兴安等人。接着,谢银党也来找我谈话,提及目前的高级警官,常常逃避现实,不愿在热闹的红尘中执行任务。其实,佛教也是一样,往往有很多小乘人不发大乘的菩萨心,独自一个人至山林闭关修行。我认为一个出家人,受过三坛大戒,就必须要发菩提心,弘法利生。
晚上七时半,于如来殿召开第二次台北道场护法委员会,我除了说明参加护法会的意义之外,也告诉大家护法委员可享受的福利——
1.护法委员平常来寺礼佛用餐,不用另添油香。
2.护法委员之亲朋好友前来礼佛,如事先登记,皆由道场代为招待茶水、饮食,并引领参观。
3.护法委员参观本道场之各种展览,免费招待观赏。如系带亲友前来,则以半价优待。
4.护法委员家中之婚丧喜庆,如有需要协助,本寺应给予适当之服务。
5.凡本道场所有之讲堂、禅堂、客堂、餐厅、会议室、图书馆,护法委员如预先登记商洽,皆可使用。
6.本道场之活动、法会有心参加者,如有要求,本寺定尽量予其方便。
7.凡护法委员来寺礼佛请先联络,本道场地下三楼、四楼,可供停车。
8.道场所有集会之对外文宣,以通知护法委员最为优先。
9.道场出版之刊物、通讯,乃至佛光山《觉世》旬刊、小丛书,一律免费赠送。
10.护法委员需前往佛光山朝山者,本道场均给予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