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星云日记.30,人生的马拉松 七月 六日 星期三

长久以来,心里一直有个希望,就是把山上一些有志写作的人集合起来,成立一个写作书记室,共同从事佛教书籍的编纂、写作,乃至资料的搜集等,期为千年万载的佛教文化事业留下一些成绩。

如今随着如来殿即将竣工,终于有了适合的地方,今天早上特别拨空集合法堂书记室的人员,以及即将加入写作行列的觉了、觉彻、妙圆、妙清、妙见、杨晴雯等同学,带他们到如来殿看新办公室,并说明未来的写作方针,希望大家发挥集体创作的精神,共创佛教的文化事业。

下午三时,应信众部之邀,为时代青年佛学夏令营的学员开示。听永霖告诉我,大部分的学员是初次接触佛法,对佛教有许多疑惑不解,于是我随缘做了简单的开示后,把时间留给大家发问,结果两个小时一共提出了六十多个问题,诸如——

1.学佛有什么好处、利益?

2.佛教与道教有何不同?

3.世上真有鬼神吗?真有所谓的第三度空间吗?

4.大师培育僧才的理念为何?

5.如何与不喜欢的人共处?

6.佛教对试管婴儿、安乐死、堕胎的看法?

7.未来国际佛光总会会长有可能由在家众担任吗?

8.皈依后可以用三牲祭拜祖先吗?

9.学佛遭到家人反对怎么办?

10.在家修行与出家修行,何者为高?

11.佛教讲神通吗?

12.大、小乘佛教的沿革与发展?

13.禅宗与密宗的教义有何不同?

14.要如何生活才尊贵?

……

从问题中,可以看出他们经过几天来的熏习,已经对佛教、对自己的信仰有了一份关心,不过最为大家所好奇的,仍是出家人应否参与政治的问题。

我说,只要我们翻开佛教史,就可以知道佛陀每日的生活,他经常周旋在南方摩竭陀国频婆娑罗王的宫中;到了北方,就进出于波斯匿王的府中,他经常在王宫中度化国王大臣们。佛陀度化众生,有时是不舍弃一个众生,有时则由上而下,他把上位的国王大臣度化了,举国的人民自然就很容易信仰佛教了。我说,只可惜我没有那个本领,否则我到美国把柯林顿总统度化了,美国信佛的人不是更多了吗?

再说,中国的鸠摩罗什大师,在姚秦的逍遥园中翻译经典;唐玄奘大师曾经三次随唐高宗出巡。另外,历史上也有僧官制度,如僧正、僧禄司等;此外,当过国师的出家人便有好几十人。乃至到了近代,太虚大师主张“问政不干治”等,这都说明了佛教与政治的密切关系。

不过到了今天,我从来没有在政治上有过什么请求,或者得到什么利益。例如我建佛光山,官方从来没有补助我一块钱,是在建好以后,有一些官员上山,受到我们的招待,而他们也希望对佛光山有所回馈、帮忙。不过我认为,我们有佛教的信徒,并不刻意要求政治上的协助,我们希望能够关怀社会,关怀国家,所谓慈悲度众是不应该舍弃任何一个众生的,所以我虽然被称为政治和尚,但我希望不只今生关怀政治,唯愿来生,甚至生生世世都能做个关怀政治的和尚,心甘情愿。

晚上为短期出家修道会的发心菩萨上课,这是佛光山自一九八八年举办短期出家以来的第十八期,由于场地的关系,这次从报名的数千人当中经过甄试,录取了六百一十人,可见得虽然只是短期出家,也是非常不容易的,难怪顺治皇帝要慨叹“黄金白玉非为贵,唯有袈裟披肩难”了。

自古以来,有很多人出家的因缘都不尽相同,有人是从信仰入门,有人从慈悲入门,有人以发愿而出家,有人以慧解而出家。当然,更有人是为了了生脱死而出家。不管出家的因缘为何,我觉得出家容易,但要出一个好家很难,因为出家如同转世投胎一样,很多人在选择出家时,因为一些差别因缘而有了不同的结果,所以出家需要福德因缘具足,这是很重要的。今天我先从人物方面,介绍佛陀及数位古代高僧大德的出家因缘,明天将再拨空跟他们继续座谈。

昨天晚上,曾随缘为佛光青少年夏令营的一千多位小朋友开示,今天一早进入法堂,看到桌上放了一瓶统一绿茶,原来是东三班的蔡育书、谢博智、辛育全、黄建硕、王伟名、陈尚富等十六位小朋友供养我的。虽然只是小小的一瓶饮料,小朋友们纯真的稚子之情,却令人感到温馨满怀。

章节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