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篇小说《山道弯弯》札记
胡代炜
读了在《芙蓉》文学丛刊一九八一年第一期发表的中篇小说《山道弯弯》以后,产生了强烈的美感。它是描写青年的恋爱和婚姻故事的,但是它不是卿卿我我、缠绵悱恻的软性小说,它着力描写人们的心灵美,描写以助人为乐、以对别人尽责任为荣的高尚情操,也描写社会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新的关系。作品闪射出人们感情上、道义上的晶莹的豪光。读起来使人感到我们社会主义社会的面容是很美丽的,它有着宽广无边的胸怀,怀抱着千千万万山峰般高大的人群,读着这篇作品,使人自然地昂首挺腰,仿佛自己也高大了似地,感到我们社会主义社会是值得骄傲的。
多年来很少读到这样的作品了,更使人感到新鲜和满足。近几年,反映当前社会生活的作品中,描写我们社会生活中的弊端的比较多,描写我们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事物的则比较少。当然,描写我们社会生活中的弊端的作品,写得好的也可以起到一定的警策的作用。但是人们毕竟还是更希望读到描写美好事物的作品,人们需要从作品中吸吮甜美的精神乳汁,以补育自己的灵魂,而我们社会主义社会的生活中,是存在着很多很多的美好的事物的,问题是要作家们去挖掘和开发。《山道弯弯》的作者谭谈同志是美的开掘者,他从丰富的生活矿藏里开掘出生活的美,写成《山道弯弯》奉献给读者。正因为如此,这篇作品理所当然地受到了读者的普遍欢迎,它问世以后,《芙蓉》编辑部曾收到读者大量的赞扬它的来信,因而对这篇作品做些分析和研究,当是有益的。
作者主要是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揭示生活的美。他着力描写煤矿工人的妻子、公社社员金竹,本来她有个美满、幸福的家庭,突然发生了一个天大的不幸事件,她的丈夫大猛在生产中殉职了。正是在这样的万分悲痛、万分不幸的逆境中,揭示了金竹的美丽的灵魂。她在这时所考虑的不是自己今后的生活如何?她所考虑的却是她爱人的弟弟二猛的生活和幸福。按劳动保护的规定是首先应该由她顶职的,但是她却坚决要二猛去顶职。她内心所想的除了国家的煤矿生产需要男工人外,还考虑到二猛的婚事。如果二猛当了国营煤矿的工人,二猛同凤月的婚事就可以玉成。以后她勤俭持家,积蓄了八百元,准备为二猛办婚事。二猛对凤月那种追逐金钱和虚荣的庸俗的婚姻观非常反感,而感到嫂嫂是最可敬、最可爱的人。因此,他向金竹提出爱情的要求。金竹对二猛这样真诚、憨厚、纯正的青年后生,也是在内心里暗暗爱着的。但是,她想到的是二猛的幸福,认为二猛应该有比自己更好的爱人,认为凤月是没有结过婚的美丽姑娘,“比自己强一千倍”,便谎说自己已经有了对象,强压着自己爱情的火焰而拒绝了二猛,并且积极地促进二猛同凤月的婚事。后来二猛为抢救集体财产,扑灭火灾而摔伤,脚腿要残废。凤月甩掉了二猛远走高飞另求新欢,而金竹却对二猛无限同情和怜爱,认为这时二猛最需要她,便毅然抱着女儿欢欢到二猛身边去,同二猛真情地结合。
这篇作品还塑造了一个有着美丽的灵魂的人物形象——二猛。他很有骨气,对“金钱女人”凤月很鄙视,对凤月及其家里人对他的冷眼非常气愤,因而不再上凤月家的门。他哥哥不幸逝世,这时他不管秃二叔如何地挑唆,说他去顶了职,同凤月的婚事就能成功,但是他坚决主张嫂嫂金竹去顶职。后来组织上决定他去顶职以后,他月月把工资交给嫂嫂,要嫂嫂和侄女改善生活,又在休假日回来为嫂嫂耕种自留地。煤矿领导上号召地面工人下井搞采掘工作。他明知凤月因此可能变心,却毅然下井搞采掘工作;当供销社失火时,他不顾生命危险去抢救集体财产,以致连烧带摔,造成重伤而残废。
作者主要是通过这两个人物的塑造,把我们社会主义社会新型的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友爱的关系,恋爱、婚姻中的新的道德观念,舍己为人、为公忘私的社会风尚表现出来了,热烈地歌颂了这些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从而歌颂了我们社会主义社会本身。或许有的同志会说,作家主要描写我国民间传统道德在金竹身上所起的作用,怎么是反映新社会的道德观念呢?的确,作者是反复讲了那个“田螺姑娘”的民间故事,描写了这个故事对于金竹的影响,可是,那些传统的道德观念,只有在我们社会主义社会,才能赋予新的内容,群众那些美丽的理想和愿望,也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才能实现,因为我们的社会制度确定了人与人之间的新的关系和新的道德标准。像“田螺姑娘”这个故事中所描述的美满婚姻,在旧社会就不能成为事实,就只能是寄托人民梦想的故事而代代流传。那时既不能产生像金竹和二猛这样的新型人物,他们也得不到完满的结合。
这篇作品也说明了我们社会主义制度有强大的生命力。我们的社会遭到了***、“四人帮”十年破坏,但是社会主义的人与人之间的新型关系和道德准则现在仍然基本保存,还继续发挥作用,受到的创伤也在逐步愈合。当然作品中也描写了旧社会的旧的思想意识、旧的道德观念,还在一些人的身上起作用,如秃二叔和凤月身上所表现出来的那样,但是作品里所描写的这些人物,是被社会舆论所谴责的,是被人民群众“指背脊”的,他们身上所染上的病毒是会被清除的。所以,我认为这篇作品是通过赞扬新人物的新品质这个侧面,含蓄地赞扬了新社会,它对社会主义新道德的发扬光大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这篇小说没有惊天动地的斗争,没有曲折离奇的情节,为什么又这样地吸引读者,感动读者呢?固然是因为它有两个灵魂闪光的人物形象,但是也同作者对人物和情节的精心设计和巧妙地运用了多种的表现方法有着密切的关系。
有力地运用对比烘托的方法。如开头用足够的笔墨描写金竹夫妻的恩爱,家庭生活的和睦美满,特别是金竹等待丈夫回家时的欢快、急切心情及其一系列的表情和心理状态,都描写得淋漓尽致。造成强烈的气氛以后,再由工会主任告诉金竹,说大猛为国家的煤炭事业献身了。这样对金竹的打击就显得特别的强烈和凶猛,在这样情况下,她提出要二猛去顶职,这样把她舍己为人的精神一下便突现出来了。又如小说从头到尾,都把金竹同凤月对比起来描写,对凤月的金钱和虚荣的婚姻观做了细致地刻画和渲染,便把金竹的洁白的灵魂烘托得晶莹耀目。
在思想矛盾中写人物,如二猛向金竹求爱的那段描写,就是这种写法。二猛憨厚、真诚、纯正,金竹认为是一块闪闪发光的金子,她深深地爱着他。但是她认为要成全二猛同凤月的婚事,才能使二猛得到幸福,是她应尽的责任。这种矛盾的心情始终占据着她的心。在二猛突然向她提出爱情的要求的时候,她手脚无措,然而她很快地便以理智克制自己的感情而拒绝了二猛,表现出她崇高的思想感情支配着她的行动。可是,她的感情是复杂的,她的心情和举止在这种情况下表现出无以名状的情状。这样写出来的人物,既是崇高的,又是有血有肉的、真实的。因而能强烈地感染着读者。
有关节处精雕细刻,着意点染。如凤月给二猛量衣的那个情节,作者精微的刻画,详尽的描述,把个二猛描画得憨态可掬,眉目毕观,把凤月描画得甜言蜜语,情态迷人。就在二猛的憨态里,可以透视出他的纯真,美丽的心地和火热的情怀。而在凤月甜蜜的情态里,则可以透视出她卑微、庸俗、自私的灵魂。这样的描写,既能写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又能勾勒人物、助人辨别是非、美丑。
精巧地设计人物和情节。给金竹设计了一个女儿欢欢,这个人物年龄虽小,却是这台戏里不可缺少的角色。她既成为许多场合里联系各个人物的纽带,又增强了作品的感情色彩和家庭生活的情趣,从而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感。作者安排了一个“田螺姑娘”的民间故事和一个精美的田螺壳。这个故事和田螺壳,为塑造金竹这个人物的灵魂起着重要的作用,也为故事情节的组织安排起了穿针引线的作用。而且给作品罩上了浓厚的神话色彩,像披上五彩薄纱一样,使人物及其生活环境放射出迷人的光芒,从而增强作品的美感。
作者以朴素、优美的语言和抒情的笔调来描情写景,写得人物多情,风景旖旎,诗情画意,情景交融,写得人是美的,山是青的,水是甜的,连沉浸着煤尘的黑水溪也似乎闪着五彩的粼粼波光。读着这篇作品,像吟唱一首牧歌式的田园诗,像欣赏着一幅彩色的农村风光画,这是一首美的颂歌,给人以美的享受。在此,我情不自禁地向作家们呼吁:“灵魂的工程师们,给我们创作出更多的这样再现生活美的作品吧!”
一九八一年八月廿八日完稿子长沙
一九八一年十月十四日发表于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