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心:有几许儿在君父百姓身上?
馔玉钟鼓,簪缨辉煌,谁证是祖宗灵光,
问不洁之血食,神可肯呼吸蒸尝?
问先生明日待漏朝房,心中可有半点儿凄惶?
须难怪许由洗耳,五柳菊下卧看白云苍茫。
——二月河
她可以一巴掌将丫环的脸打得紫涨起来;她可以用膝盖下垫碎磁瓦子的“文明”刑罚整治“不便擅加拷打”的太太房里的人;她可以声色俱厉地训斥比她长一辈的赵姨娘,满不在乎地排揎婆婆邢夫人手下的家奴;她可以为三千两银子心安理得地断送两个年轻的生命……“一万个心眼子”加上一副如簧之舌;“一盆火”加上“一把刀”;光艳诱人的躯壳中糅合着一个残酷无情的灵魂;外具“三春之桃”“九秋之菊”的姿容,内秉风雷霜雪之性。有才有识有胆而又劣迹斑斑——王熙凤——这不朽的艺术形象所打在亿万读者心中的这些烙印,大约是一直要保留到地球停止转动那一天的罢。
然而,还是这同一个王熙凤,有时却又有另一副模样:丫环傻大姐在大观园中拾到一个五彩绣香囊,辗转到了王夫人手中,王夫人误以为是凤姐的物件,气急败坏地找上门来,正在病中的王熙凤听到这种指责,像被电击了一下,突然改变了容颜:
凤姐听说又急又愧,登时紫涨了面皮。便依炕沿双膝跪下,也含泪诉道:“太太说的固然有理,我也不敢辩,我并无这样的东西。但其中还要求太太细详其理……”
是什么魔鬼吓紫了她的面颊,唬软了她的膝盖,惊起了她沉重的病躯呢?
理,以“理”治天下的“理”。这封建社会末期至高无上的思想统治武器,是比法律更厉害一千倍的东西。用李贽的话说,就是“死于法者,犹有人惜;死于理者,谁其怜之?”因此,连凤姐这个机锋可怕的领袖,胆大妄为的班头,面对这绣着“妖精”的小小香袋儿也恐惧得发抖。
那么,难道是一个软弱的王熙凤、一个善良的王熙凤、一个被压迫的王熙凤么?这多么可笑,谁能相信呢?但这确是王熙凤的另一面。如果我们不肯公式化地理解纷繁复杂的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不肯脸谱化地观察一个被迷人的艺术手段活化了的典型的话。寻觅此路,也许可以找到红楼迷宫中这只凤凰的故巢,也许可以查知它将飞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