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大唐之少年宰相 正文 第三十三章 违和的破绽

“老,……老爷!”

当门房口齿不清的喊出来,可想而知他内心的紧张了。

完了,完了,我撞到的人竟然是老爷。

还是当朝国舅,我好不容易混到了今天这个职位。

诶,福兮祸所依,听天由命吧!

门房的心如同堕入深渊。

他手足无措的站在那里,听着主人对自己的处置决定。

长孙无忌还是面色平静,不露出一点别的情绪。

从眼神中也看不出什么变化。

仿佛若居住在九重天上的神仙,不染尘埃,不涉红尘。

“这么慌张,出什么事了吗?”

长孙无忌淡淡的问道。

“老爷,有人拜访,这是请帖。”

门房见老爷的第一句话没有丝毫怪罪他的意思。

于是抱着侥幸逃脱一劫后要更加努力的心理。

他恭恭敬敬的将那份请帖举过头顶,放到长孙手上。

长孙接在手里,还没有拆封。

对门房说:“请客人进来,到书房。”

书房这两个字,让旁边两人都暗吃一惊。

这也是正常的,书房的意义远超出想象。

长孙无忌,当朝国舅,正二品吏部尚书,开府仪同三司。

这些身份的重量,可以说是权倾朝野。

那么,如果比他身份低,一般只能通过后门来送礼、求事。

这类人,就算是一州刺史,也很难见上老爷一面。

充其量,长孙府的总管家来面见来客。

中等程度的大官,一般情况下会安排在偏厅或者正厅。

这等官员的官阶一般是朝中大员,尚书或者侍郎。

要不然就是皇室宗亲,地位显赫。

而到了书房或者后院,可以说身份尊贵,地位超然。

不仅不亚于老爷长孙无忌的存在。

更甚者是那些圣上都极为看重、信任的国公,元勋。

想到这些,管家与门房都产生了敬畏之心。

门开了,两扇门都被打开,以示尊敬。

门房只说了句“请大人移步书房。”,就不说了。

但任谁都能看出来那从内向外流露的敬畏。

谢禹被人扶下轿,尽管他可以自己下来。

当走过门房身边,门房轻俯身作鞠躬。

书房,那琳琅满目的藏书散发出淡淡的墨香。

与那香炉中的熏香的香气混合,令人心旷神怡,说不出的舒服。

长孙无忌坐在书案旁,提笔挥毫在宣纸上写字。

“长孙大人可有好雅兴呀!”

谢禹跨步进来,看见笔墨,下意识地赞美道。

“呵呵,谢相亦风流啊!”

长孙无忌也回道。

礼尚往来,自古是传统的中国文化。

“大人,下官今日拜访是想问您几个问题。”

“谢相就不必自称下官了。”

“哈哈,干吏部的活,勉强算是吧。”

长孙无忌淡淡一笑,似是承认般的点点头。

“是关于‘查账’的事吗?”

“是啊,皇后娘娘可是死命令。”

长孙并未直接接话,而是提笔开始书写。

谢禹也并未催促,而是静静看着长孙无忌。

纸上出现的第一个字‘争’。

“上位主争,制衡佐君。”

“升升降降,取人情,铺前路。”

长孙说完,再将笔润好墨,写下“寿”。

“龟虽寿,天地亦无心。”

“礼收,不对任何人做褒贬,保持中立。”

长孙说完,并未继续书写,而是将笔放下。

“如果你想秉持本心,也是不错。”

“这些人是哪一方的,陛下也是知道的。”

“只是官场上,很难长期维持。”

“那……”

谢禹张嘴像是想说些什么。

长孙无忌抬头看了一眼,又低下头。

“魏大人也是有世家力量的。”

“那我明白了,谢尚书大人赐教咯。”

谢禹冲长孙施礼道。

“无妨,不知谢相可有时间与某共食午饭。”

长孙无忌边说边起身,露出阳光的笑容。

“哦,嘻嘻,那就恭敬不如从命啊。”

“请!”

“大人请!”

午饭被摆在了后院,菜肴也算得上是丰盛。

“谢相当年的丸子汤也也甚好,请。”

谢禹端起盛好汤的碗,先凑近闻了闻。

用右手持勺搅搅,让汤稍微散热,方便入口。

“嗯,挺好的。”

“那就好。”长孙听到夸奖,谦虚的接受了。

“尝尝菜吧!”

谢禹不由分说,已拿筷开始夹菜吃了起来。

长孙无忌见谢禹不矜持开吃,笑了笑,不再多言。

“哇,吃的好。”谢禹满足地拍拍略微鼓胀的肚子。

“府上的厨子真是上等了。”

“谢相,这几个人要重点查查……”

“唔!”

谢禹可没想到他会这么快便说。

这可才刚说完,我还没消化一下。

不过,他应该算是陛下这边的,不会做坏事的。

谢禹仔细听完长孙无忌详细的介绍,点点头。

“是陛下的意思么?”

“为什么会这么问?”

长孙无忌不明显的停顿了一下,但谢禹感觉到了。

谢禹心里突然就顿了一下,有种不好的预感。

但还是决定说出来,我自岿然不动。

“这些人要么官小,要么不得志,我事先还是准备了一下的。”

长孙没有说话,而是端起了已经有点凉的茶。

谢禹也没有继续说,施了一礼,便走了。

“来人,去跟陛下说已经告诉了,也猜到了。”

长孙无忌放下了茶盏,对出来的侍卫吩咐道。

皇宫,当皇上听到长孙府侍卫的汇报后。

他并没有想象中的反应,而是像回味香茗一样闭上眼睛。

不怒自威的感觉里似乎多了一丝莫名。

“朕知道了,退下吧。”

当侍卫退下后,李世民呆呆的看着殿脊。

“我的这种做法会不会太急了……”

李世民的思绪渐渐飘向远方,很久才收回来。

再说,谢禹此时在自己的府邸上,书房中。

烛火通明,却掩不住那丝丝惆怅。

我该怎么办呢?

这位灵州主薄,从书面的政绩来看,为官一般,没有特别突出。

案子的总结批改,从表面上看起来没有问题,但逻辑上有些说不通。

再比如绛州的那位刺史,由于灾时的证据,肯定没有升官的机会了。

但这位胡昌明,并州时我记得只是一个很小的官。

现在却推荐做户部的京官。

政绩明显有一个波动,就是突然提高,毫无征兆。

章节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