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禹是首次步入唐王朝这座最正式的宫殿。
文武百官各列两侧,还有不少的别国来使。
一进殿,很多目光聚集到他的身上。
李世民身穿龙袍、正襟危坐。
见状,只好清咳两下,提醒群臣。
听到皇帝的声音,他们尴尬的互相看看,恢复如初。
长孙也悄悄向谢禹示意应该站的地方。
诶,那个坐在李世民旁边的是太子么?
好胖啊!
谢禹瞥了李承乾半天,二人四目相对,呃!
忽然,谢禹听到了隐约的钟鸣。
只见,众臣及使者同时出列。
喂喂,这节奏是要……
谢禹急忙跟着模仿他们的样子对李世民鞠躬行礼。
“吾皇圣安!”
“唐王圣安!”
李世民满足地微微颔首,说道:
“诸位爱卿,来使平身。”
朝拜结束,首先是各国来使的归附与进贡。
结束后,礼部尚书率先启奏。
“这是臣与诸同僚修订的《礼制》,请陛下过目。”
李世民接过,大致浏览便放于案边。
“好,过些时日实行。”
随后,民部又提出突厥降众与灾后的安置措施。
谢禹听完,撇撇嘴,用胳膊肘戳戳旁边的长孙无忌。
“就这样?”谢禹低声说,还不忘吐吐舌头。
声音不大,可这动作太明显。
魏征注意到立马跳出来,直接举笏高呼:
“陛下,谢相有新想法。”
就一句话,所有人全部看向了谢禹。
连李世民都好奇的盯着谢禹问:
“丞相有何新法,不妨直说。”
害怕谢禹不讲又补充道:
“此乃国家大事,与百姓息息相关。”
这就有点扣帽子的说辞了。
谢禹见状,直好出列,无奈的看了魏征一眼。
魏征毫不在意,咧嘴笑了笑。
“陛下,臣同意民部的意见。”谢禹开口道。
“那你为何?”
这次轮到魏征与李世民楞住了。
“但臣以为有些具体的事项需要改进。”
待李世民点头示意,继续说:
“先说第一点,东突厥降众……”
这里毕竟还有外人,所以谢禹也就言简意赅的说了几点。
可当谢禹说完抬头的时候,却见太子瞪大眼睛看着自己。
再回头看看魏征,手已经开始颤抖。
这些大臣好歹也是见过大风大浪的人,很快恢复了往日神色。
但抬头之后全像见了幽灵一样目瞪口呆,嘴都张开了。
因为陛下李世民已经离开了龙椅,只留下一道背影和回荡在大殿的声音:
“退朝!”
李世民非常敬业。
从来都是等大家都说完了,他才宣布退朝。
可今天,明显感觉李世民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谢禹见百官莫名其妙的议论起来,摇摇头。
很快的走出殿外,打道回府。
这时,一个小太监进殿,寻不见人。
找大臣一打听,才知谢禹已走,急忙返身冲出殿去禀告。
程知节听后拱手行礼,大嗓门说道:
“请陛下赐臣旨意!”
谢禹回府,朝服刚刚脱下,就听到管家来报有客人到访。
诶,是谁会在这时候来找我?
“哈哈,谢大人让俺好找。”
这大大咧咧的性格和高嗓门,在唐初期只能是他了。
卢国公程知节大步流星的走了进来。
到谢禹面前,大手一拍谢禹的肩膀。
“柔子可读,不错!”
谢禹被他手的力量压得疼,咬着牙无语的说道:
“是孺子可教。”
“哈哈,有文化,比俺老程强多了!”程知节毫不在意的说。
“程公来我府上是有什么事吗?”谢禹行礼发问。
程知节从衣服中掏出,说:
“这是圣旨,你自己看,俺不识字。”
谢禹赶忙接过圣旨,细细读罢,明白了程的来意。
“时间紧迫,咋们这就走。”
程知节见谢禹看完,一把拉住他的胳膊就向外拽。
力气之大,谢禹都毫无抵抗之力。
只得喊道:“让我穿上衣服!”
谢禹是几乎被急性子的程知节提到禁卫营的。
好丢脸啊,有这么多人看着。
谢禹见这么多士兵,尴尬极了。
“看什么,谁敢笑俺立马举着你绕大街一圈!”
程知节不满的嚷骂着。
“全体士兵,集合!”
站在台上,谢禹看着底下黑压压的一片,手心出汗了。
“从今天起,宰相谢禹便担任禁军副统领一职。”
“你们将受他命令完成陛下交予的任务。”
“该你说话了!”程提醒道。
“啊?”
谢禹才回过神来,不知所措。
“首先,有一部分的突厥骑兵将在这里接受试点训练。”
程知节只好开口替他说道。
谢禹清醒点接着说:
“不,是在这之前你们要种植一些粮食。”
“大人,什么作物?”
“这个么,还需要程将军先展示一下槊法。”
程知节听后转过头来。
“嗯?”
“你要干嘛?”
程知节略带警惕的问道。
这也难怪,一般武艺是不轻易展示出来的,怕别人学了去。
“我就想看看。”
谢禹诌了个借口。
“国公爷可别忘了约定。”
程知节不满的瞪了他一眼。
刚才小子非说有条件,自己一时脑热随口答应了,失策。
又想到陛下,只好点头。
等程练完,谢禹当即开口:
“这两种作物,分别是小麦与甘薯。”
谢禹从物品栏中拿出这两种作物种子,向他们展示。
“我教你们,学会为止。”
这其实是谢禹在殿内提到的一点。
“种植高产作物”
只是程知节被强制安排的任务。
令他真正感兴趣的是突厥降兵变唐军的提议。
可陛下却让他先完成这个。
谢禹同程知节及士兵走到一块开垦过的土地上。
用锄头将甘薯与小麦分开种下。
“你们以后要经常……”
谢禹将一些注意事项简单说明,便转身离开。
在营帐中,谢禹将事项又誊抄一遍交给老程。
却并未起身离开,而是继续提笔写他今日所谈的一切。
甚至将两种作物的适种地、要点等全写在纸上,交给程知节。
其实李世民在朝堂上就激动了。
但很多事情不能完全说出。
谁知道那些人会不会有心倾听,尤其对于缺少食物的国家。
产量的提高,就相当于食物的增多,就可以解决很多百姓的吃饭问题。
如果再遇到天灾,岂不是可以救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