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王刘英,历史上已知最早的佛学信徒。
据史记,刘英为光武帝刘秀和许美人所生,其出生后于建武十五年被封为楚公,十七年进爵为楚王,二十八年就国,建都彭城也就是后世的江苏省徐州市。
刘子山为何偏偏要认刘英这个便宜祖宗呢,这得从这位楚王的死说起。
史载,刘英在做楚王期间,曾广泛结交迎纳方士,还作金龟玉鹤,并刻文字当符瑞,欲图谋取代汉明帝。
不料,公元70年,燕广告发楚王英与渔阳王平、颜忠等造作谶纬及图书,存在谋逆的行迹。朝廷派人调查,主管官员参劾刘英招聚奸猾,造作图谶,擅自增减官秩,设置诸侯王公两千石,大逆不道,就奏请皇帝诛杀刘英。
汉明帝以英乃吾至亲而不忍杀之,乃废刘英。第二年,楚王刘英到了丹阳郡后,不久便自杀了(下场与淮南王刘安相似,老刘家爱谋反的人也着实不少)。
刘英作为堂堂东汉藩王,而且还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却并没有得到善终,而是用三尺白绫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建立了三十三年的楚国也随之被废除。
刘英虽然死了,藩王的称号也没了,但是其子孙却并没有受到诛连,其世子刘种被封为了楚侯,其余子则一律被封为列侯,以继承刘英的香火祭祀。
刘子山看重的正是刘英藩王被除这一点。
其子孙虽有世袭楚侯的称号,但刘英毕竟是以谋逆罪论处的,要知道谋逆罪在古代那可是滔天的大罪,虽说汉明帝念及亲情,未诛连刘英子孙,但可想,其子孙也不太可能受到东汉朝廷的重用了。
既然不会被东汉朝廷重用,那其现存后代必不会被世人所熟知,并且那楚王嫡出庶出分支众多,自己冒充汉室宗亲这事儿,被拆穿的几率也就很小了。
自己有朝一日攻城略地,打下地盘,有权有势,那真正的楚王后代估计也就只有捏着鼻子认了。
还有自己本身也姓刘,说不准还真就是楚王刘英这一脉传下来的。
咳咳咳,这纯属刘子山自己猜测臆想。
不过,就是这便宜祖宗的名声差了点。
可再差人刘英的后代也是正牌的汉室宗亲!
刘子山为什么殚精竭虑的要认这便宜老祖宗,不只是因为他和自己一样都姓刘,他看中的是那汉室宗亲这个金字招牌!
从后世穿越而来的刘子山深深的知道,在这三国乱世之中,你没有正当的身份傍身,还想要招兵买马,发展势力,那真是堪比登天。
而利用宗亲身份最成功的例子就是那大耳刘备。
刘大耳原本是一卖草席子、布履的,对外号称自己是那中山靖王刘胜之后,结果摇身一变成了大汉皇叔,并靠着皇叔这层身份狂揽人才。
虽说这其中有刘备自身强大人格魅力的因素,但汉室宗亲这金字招牌也一定为他在之后建立蜀国,成就霸业的过程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楚王!?你父子二人是楚王之后?”刘子山的话深深的震撼了石骨阿祖。
刘英是谁阿祖可能不太清楚,但是“楚王 ”二字可是让阿祖一震。
王!那可是大汉朝廷的藩王,比起原先益州郡城的太守,不不不,甚至比那益州刺史的官还要大!
回想起那个虽衣着麻衫,但依旧贵气逼人的汉子,阿祖丝毫没有怀疑刘子山话的真实性,如此高贵的身份也只有那样的汉子才配的上!
可是。。。
“阿玉,难不成你要以楚王之后为名请汉家天军再来讨伐这蛮王?若如此的话,则大有所望啊。”阿祖点点头道。
“阿祖,阿玉并无此意。”
“阿祖,阿玉虽是楚王之后,但并无实据,就算我上书恳请朝廷发兵,朝廷也必也不会理睬。”
“据阿玉今日在郡城所知,朝廷近年来一直没有来讨伐这蛮王,并不是惧与其区区五千蛮兵,而是因为近几年中原地区发生那“黄巾之乱”,朝廷自身都被打的焦头烂额,因此其绝无可能再派兵来讨次撩。”
“阿祖,想不再受那蛮王盘剥,受这忍饥挨饿之苦,就只能靠吾等自己了!”
“阿玉明白阿祖所忧何事,阿祖无非认为我等即便集三部之力然不论兵力还是儿郎战力仍皆不如那蛮兵,因此若攻之则必败。”
“阿祖,其实不然!”
“从阿玉五岁以来,吾父除教阿玉习武认字,还曾教我如何统军作战,因此阿玉对那排兵布阵也略知一二。”
“反观那木耳大王,其最大的倚仗无非就是那刀枪不入的藤甲,若无此甲,单论武力吾认为吾三洞儿郎亦不输之!”
“并且,阿玉深知那藤甲的弱点,只要土龙洞与奚寒部肯与我石洞部起兵讨伐那蛮王,阿祖,阿玉有十成把握取那木耳大王的项上人头!”刘子山紧握着双拳,目露寒光,狰狞地道。
“罢了罢了,想我石洞部近几年受尽那蛮王盘剥,多少儿郎因此丧命,我石洞部若再一味忍让,终要被这厮所害,左右是一死,既如此,反了这蛮王就是。”阿祖霍然起身,杀气腾腾地道。
“阿玉,明日阿祖亲自与你去那土龙、奚寒二部,游说那两个老东西与我石洞起兵反那蛮王,他二人若敢不从,我就先要了他二人的老命!”此刻的阿祖,哪还有半分刚才的慈眉善目,满脸都是浓浓的杀气。
......
三日后,不论是石洞部、土龙部还是奚寒部,寨中的妇孺们突然发现身边的男人都不见了,正当她们叽叽喳喳,慌乱的不知所措时。
三部的老族长站了出来淡淡的说男人们只是出外打粮了,不用多时就会回来。
而三部的男人此时正聚集在虎啸山西边半山腰的一块空地上。
站在一块儿巨石上的刘子山看着下面东倒西歪、乱哄哄的三部众人,不禁想起了前日与阿祖去游说土龙和奚寒二部时的事情。
想到那日的场景,刘子山也是哭笑不得。
游说土龙洞的过程还算顺利,刘子山阐明了来意并道出了起兵后的利害关系后,土龙洞的老族长土豹当即拍案而起,答应与石洞起兵讨伐那贼王。
但让刘子山没想到的是,这脾气火爆的老头竟当场就要点齐部落儿郎去打那蛮王,还好被刘子山和阿祖劝住。
而在那奚寒部,刘子山和阿祖则碰上了钉子。
无论刘子山怎么劝说,甚至将如何破那蛮兵藤甲的方法都说了出来,可那奚寒部族长奚牛老儿就是拒不出兵,声称自家部落完全有能力交足每年的粮食,所以不用担心会被蛮王所害。
并且这老儿不答应就算了竟反过来劝石洞部放弃起兵的打算,拍着胸脯对石骨说:“如若你是怕下一季洞里粮食不够,就凭我二部多年来的交情,我奚寒定尽数借与你。”
这下可把石骨阿祖给气坏了,当场便和那奚牛打了起来,情急之下,刘子山的一句话让事情变的柳暗花明。
“奚牛阿祖,如若你奚寒部肯与我石、土二部起兵讨那蛮王,事成之后,我保你奚寒部将成为这益州郡治下足以延绵百年的大部!反之,若你仍执迷不悟,我二部就先拿你奚寒开刀,再去取那蛮王首级!”
“哼哼,黄毛小儿竟敢恐吓与我,那小儿,我且问你,你拿什么保我奚寒做这郡治下的百年大部!”
“就凭我姓刘!乃是楚王刘英之后!大汉皇室宗亲!”
“哈哈,既如此,那我奚寒如何能不做这百年大部!老儿答应你,起兵!”
这老家伙,不简单呐!...
苦笑一声,刘子山收回了思绪,扭头唤了一声虎子。
只见石虎怒目圆睁,向前小踏了一步,深吸一口气,张大嘴吼道:“小子们,尔等都给老子静静!”
这一声吼真是堪称虎啸,震的身边的刘子山耳朵嗡嗡作响,而巨石下更是瞬间变的鸦雀无声。
刘子山嘴角一勾,对于这样的效果很是满意,指着山下的一角沉声问道:“你们可知那是什么地方?”
众人顺着刘子山指着方向望去,顿时脸上的表情都变的不自然起来。
一个不知是不是仍未从虎子的巨吼声中缓过劲儿来的三部寨民嗫弱的说道:“那是原来的坤龙部。”
“很好,那你们可知这坤龙部为何变成了如今这番景象?”刘子山接着问道。
又一个声音小声的传来:“因为他们没有交齐蛮王的贡粮!”
刘子山扫了刚才说话那人一眼,轻蔑的说道:“错!他们不是因为没有交齐什么狗屁蛮王的贡粮!”
“他们坤龙部变成如今这惨相,是因为他们太懦弱,他们怕死,他们不敢反抗,即使大刀已经架在了脖子上,他们仍不是像个男人一样与那蛮兵拼了,而是跪在地上苦苦祈求着那蛮王能否再宽限些时日。”
“哈哈,所以,他们都死了!”
站在巨石上的刘子山望着远方已被烧成灰烬的坤龙部,耸动着肩膀,不住的狞笑着。
忽然,转过身,指着众人问道。
“你们,怕死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