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仁者:
修行要做到自得利、他受用,自己得到利益的同时,别人也能够受用。
这一个多月来,我走过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澳大利亚、香港,走过一些别分院,看到各地别分院在度众工作有一些需要改进的缺点,我们应该要自我反省,不要老是责怪别人,我有四点意见提供给大家:
一、办事胆要大、心要细
本山的大众,办事的时候胆不够大,胆不大就不能主动,不能积极向前,因循不负责,马马虎虎草率了事。做事壮大胆量,就肯担当负责,勇猛奋进。胆大不是盲从妄动,胡作非为,因此胆大之外,心要更细。
有些人做事不经过仔细的思考,任性随意,责骂信徒,伤害别人。譬如法会进行中,信徒用麦克风在幕后帮忙诵经,或在台前宣布事情,不但未加鼓励,反而毫不留余地指责信徒:“佛光山没有用麦克风诵经、讲话的规矩。”这都是不经过头脑随便说话。我们举办功德主会、信徒香会的时候,不都是拿着麦克风唱诵、说话的吗?我所谓的胆要大是指做事方面,对人情应该要细;但是我们的徒众却做事心小,裹足不前,骂人胆大,肆无忌惮。做人、做事就像做文章一样,要有思想、要有智慧、要有精神内涵,事情才能办得美好。对事,对人就像煮一桌素菜,要细心用功夫,火候、调味恰到好处,饭菜才能可口,办事也要多用智慧,不可草率成事。
二、做人待他宽、责己严
做人要心存敦厚,以责备别人的心来责备自己,以宽恕自己的心来宽恕他人,所谓“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有些人大部分都是责备别人很严厉,对自己却很维护宽容,做错了事不但不承认,反而有一大堆的道理。我走遍海内外各个角落,乃至到别人的团体、寺院,都受到对方热烈的欢迎,但是我们有些分发到别分院去就任,这个分院不欢迎,那个别院不接受。为什么别人欢喜我去普照,而不欢迎你们加入工作行列?因为我能够实践佛光人的信条,我确实能够做到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给人希望、给人方便,所以别人自然会欢迎我。我到达任何地方,我肯帮助人、尊重人,与对方融和,给对方慈悲亲切,给对方微笑、关心,自然能够得到对方的认同。有些徒众做学问虽然一百分,但是做人零分,修行一百分,做人零分,到处不受欢迎,如此又有何用呢?
三、弘法切实际、有深度
佛光山所推动的人间佛教、生活佛教,为海内外各地所接受,而过去的佛教之所以不能普及的原因,乃不切实际,开口闭口了脱生死、断除烦恼、看破放下、不要金钱,这些实在很难做到。如果不曾到寺院来诵经、共修、布施,就不承认他为佛教徒,但是信仰基督教的信徒却不一定要上教堂、看圣经、做礼拜这些仪式,只要心里信仰就可以了,因此佛教徒愈来愈少,基督教徒愈来愈多。
对于信徒不可以要求太多,嫌他这不好,那不行。信徒对于寺院的法务工作不擅长,是当然的事,如果他样样很精到,还需要僧众来领导吗?因此,今后我们对于社会大众,只要他心中有佛,就承认他是佛教徒,如此佛教的信仰人口才会增多。
另外,我们在弘法的内容要讲究实际、有深度,让信徒有所得,不可抽象化,一味谈玄说妙。大家今后要讲佛法,依经论、佛学辞典、教乘法数等内容,讲专门的佛学名相、佛教义理、佛学思想,尤其传灯学院的功课要确实融会贯通、实际运用。此外,刚开始练习布教弘法,时间不宜太长久,半小时或三十分钟,循序以进增长时间,不可好高骛远,徒然贻笑大方。
四、修行自得利、他受用
大家应该要好好修行,所谓修行就是要体验佛法。做事发心,发心就是修行;做事负责,负责就是修行;待人慈悲,慈悲就是修行;平日生活能够禅悦法喜、安住身心,欢喜、安住就是修行;说话有佛法,就是修行。
修行要做到自得利、他受用,自己得到利益的同时,别人也能够受用。譬如我说好话、赞叹对方,我得到对方的肯定、友谊,对方也受用欢喜,我慈悲行布施,对方受到利益,我也做了功德,这就叫做自得利、他受用的修行。修行如果只是自己得利,别人不能受用,就不能称为真修行。今后大家修行时,要自我衡量如何让自己有利益的同时,也让别人能够受用,如果只是做一些别人没有益处,图利自己的行门,就不是究竟圆满的修行。
时值年关岁末,一元复始,希望大家新的一年
学业道业事业
三业增上有成
星云
佛光纪元二十六年
十二月二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