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领导的正能量 十一、谈修养

成熟是繁华后的淡定,成长是舍弃后的坚持。成熟与成长,都是每个人必经的修炼过程。成长是痛苦的,踉踉跄跄地受伤,跌跌撞撞地坚强,不断地舍弃又不断地收获,抛弃过往的念想,拥抱未来的新生。待到历经繁华,沧海桑田,还保持着一颗从容淡定的心,那就到达成熟的彼岸了。领导干部的成长成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要学习、要观察、要经历、要历练,不断积累、不断磨砺,最终涅槃重生。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不管是成长还是成熟,都不是件容易的事,要熬过不为人知的苦才能看起来淡定从容。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工作中多少熬更守夜绞尽脑汁,正如花苞披沥冰雪;创出繁华绚烂的佳绩,恰如梅花绽开芬芳。人之所以要努力学习磨砺、成长成熟,就是在历经风雨之后,把一己所学贡献国家、将一身所知投入社会、用一生所为服务人民。由此,成长不易,但必定要舍弃多余的、收获新鲜的。成熟很难,但也要努力在繁华纷飞中保持淡然定力,不断磨砺提升。脚踏实地经风雨长才干。成长成熟最终都要落脚到提升本领增长才干上。如果有了一点小成绩,经历一点鲜花掌声,就满足了享乐了,那永远都不能说是真正的成长成熟。困难是自身成长的维生素,挑战是提升本领的蛋白质。领导干部要在重大斗争中经受锻炼,在攻坚克难中增长胆识和才干,在历练中摸爬滚打,接过几次“烫手山芋”,经过几次心理上的辗转反侧,真正成长成熟。

良好的修养让你一生顺遂。良好的修养,可以让人常常处于内外平衡的状态,与世界和谐相处。修养好的人遇横逆之来而不怒,遭变故之起而不惊,当非常之谤而不辩。孔子很早就告诉我们,不迁怒、不贰过。遇事不生气、看得透、想得开、放得下,是一种本事,更是一种人生格局。这样的人,自己遇事不纠结,想办法解决问题;与他人和谐相处,与人为善,必有福报,一生都不会遇到过不去的坎。我们所谓的高情商,都不过是深入骨髓的好修养。修养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一个人只要自身有修养,不管别人举止怎么不适当,他都有一种凛然不可侵犯的尊严,会受到所有人的尊重。而没有修养的人,容易让人产生侮慢的心理。修养好的人就像有了通行证一样,所有的大门都向他们敞开,可以畅通无阻,即使身无分文,也随时随地会受到人们热情周到的接待,在哪里都能感受阳光一样的温暖,到处受到人们欢迎。对领导干部而言,党性修养是最重要的修养,是锻造忠诚干净担当政治品格的前提条件。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良好的修养,讲究克己修身,这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论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不能只知道责备别人,总找别人哪里不对,而是应该多看看自己身上的缺陷,多在自己身上找问题,这样才能既促进团结,又改正错误;既给人台阶,又让人进步。作为领导干部,更是要以“赶考”心态,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不断加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好形象是事业成功的通行证。形象是一个人衣着相貌、言行举止、精神气质、道德情操的集中反映。好的形象,不仅能给人良好的视觉效果和第一印象,更重要的是可以成为一种外在的辅助工具,通过穿着、表情、言谈等方式,展现出一个良好素养者的魅力。我们常说“当官要有当官的样子”,这个“样子”就是要有良好的形象。从政有品格,用权讲原则,做人重形象,有好的官声、名声,切实在干部群众中树立可亲可信可敬、为民务实清廉的形象,唯有如此,事业才有可能一帆风顺。好形象不是“装”出来的。自己的历史是自己写就的,形象怎样不是自己说了算,要靠组织、社会、群众来认定。干部树立好形象的基础,是把基本素养和综合素质锤炼扎实。“干”字当头就是干部应有的形象。那种只想当官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只想捂着乌纱帽为己当官、不想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面子工程”和领导做派是换不来好形象的。要发扬严实作风,对工作充满热情,克服“等靠要”的惯性思维和懈怠情绪,把精力放在“正道”上、放在“正事”上,以党的事业为重,把工作作为第一责任,撸起袖子加油干。要“样子”不要“架子”。“样子”是好的形象,是群众欢迎的形象,不是外表,而是指干部的德才和实绩。“架子”则是徒有其表,“官老爷”派头,看似威风八面,实则是严重的官僚主义,不仅是群众不欢迎的形象,而且破坏着干群关系,败坏着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当干部,无论身处哪个岗位,都要始终心系百姓、心怀党的事业,做出干部该有的样子,决不能把工夫花在形式上,将心思用在摆谱上。

保持一种有益的兴趣爱好。兴趣爱好,人皆有之。它是人的一种内驱力,是人活动的内在动机。如果说事业是生活的主色,那么兴趣爱好无疑是必不可少的辅色。兴趣爱好特别是有益的爱好,会使你的生活之舟鼓满风帆。有人说:“为了您的身心健康,请培养至少一种爱好,而健康的身心正是快乐的唯一依托与内在体现。”爱好折射出一个人的情操、品位和修养,也是一个人生活情趣的反映。好的爱好,能够让人生更加充实。对领导干部来说,兴趣爱好里有作风,管住爱好见定力。因此,领导干部一定要保持头脑清醒,守护好自己有益的兴趣爱好。兴趣爱好让人充满活力。有兴趣爱好的人,有更强的好奇心和探索心,他们对这个世界始终保持着童真,相信一切美好的事物,能够敏锐感受到生命的可贵可爱,精神随时保持着愉悦。否则,没有爱好,是无趣的、木讷的,难觅生活的乐趣,甚至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生活犹如大海,有时波浪滔天,有时风平浪静,在生命的旅途中,有一种有益的兴趣爱好可以放松自己,调节精神状态,不会让自己一直紧绷着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总书记曾说过,我爱好挺多,最大的爱好是读书。读书是一种很有益的兴趣爱好,领导干部有了学习的浓厚兴趣,就有了探索知识的动力、有了点燃智慧的火花,就可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学一阵”为“学一生”。如果学习缺乏兴趣的指引,知识就会变成消极或机械接受的僵死的东西。一个人的兴趣空间有一定排他性,如果不用读书这类高雅的兴趣去占领,就会被低级庸俗的趣味所占据。要学会培养学习的浓厚兴趣,力争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当然,作为领导干部,要藏好自己的爱好,还要爱之有道、好之有度,避免让兴趣爱好成为自己的“短板”“漏洞”,避免自己的爱好成为被“围猎”的“切入点”“突破口”。

不可自认伟大。伟人之所以伟大,在于他们完成了某种伟大的事业,最终登上了光荣的高峰。评价一个人伟大不伟大,应由历史、后人来评说,而不是由自己来评说。伟大是干出来的不是喊出来的。所有的伟人都是从艰苦中脱颖而出的,他们最大的优点,都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干出非凡的业绩。作为领导干部,要随时保持清醒的头脑,抬起头来,放眼看世界,决不能坐井观天当井底之蛙,多做横向比较,不被一点点小成绩冲昏头脑、嚣张跋扈。自信过了头,就是自大。人生可得意,莫忘形。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领导干部只有放低姿态,求真务实,踏实干事,才能赢得更多尊重和肯定。在平凡的岗位干出不平凡的业绩。人的成熟,就是能慢慢地发现自己并不是能左右一切、主宰一切的“中心”,然后逐步找准自己的定位,在每一个岗位上默默奉献。接受自己是平凡人,但决不能接受自己平庸。领导干部要坚守自己的岗位,履行自己的职责,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汗水洒在大地上,于平凡中显伟大,在坚守中见境界。要以实干为荣、以实干为责、以实干为能,在岗一分钟、战斗六十秒,努力做一名优秀的干部、卓越的干部。

好誉者多辱。“好誉人者谀,好人誉者愚。”名誉、荣誉是尊重、认可和奖赏。适当的重视,可以让人珍惜自己的名节,把它作为前进的动力,去获得可以与之匹配的成绩。但如果过于看重,什么都要争到,却缺少与之匹配的实力,仅仅是一种华丽的包装,没有真才实学,终究会被揭穿。古今中外,从未有人靠虚名流芳千古,反倒是留下许多徒有其表、浪得虚名的笑话。面对荣誉名誉要保持清醒。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一个人想要收获好的评价、留下好的名声,本无可厚非,但一味地求名、刻意地求名,则必然会弄虚作假,陷入名缰利锁。贪誉与贪权、贪财、贪色一样,都是腐败行为。不图荣誉名誉是一种人生境界,领导干部作为人民公仆,更应淡泊名利,以豁达的精神和超然的态度对待名利,坦然面对个人进退得失,不计较、不攀比,把更多的心思用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用在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上。百姓口碑越多越好。金杯银杯不如百姓口碑,真正的荣誉和口碑是靠实绩赢得的,是群众发自内心的夸奖,面对这样的荣誉和名誉,多么努力争取都不为过。要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想方设法造福百姓,甩开膀子干事创业,创造出一番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政绩,而不是做给上级看,更不能出于自己的私利。

刚愎自用,做不了大事。刚愎自用是指强硬固执、自以为是,从不考虑别人的意见。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众人的智慧是无穷的。一个人仅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可以做成点小事,但要想成就一番大事业,必然离不开众人的帮助、团队的支持。做任何工作,都必须善于听取、吸纳他人的意见建议,才有可能做好做成,从事领导工作更是如此。***同志早就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我们坚持的民主集中制、末位表态制等制度,就是要求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要善于把班子集体智慧集中起来,善于从不同的意见中捕捉和吸收合理成分,从而科学决策、正确决策。固执己见是领导干部的致命伤。一般来说,一个人能够走上领导岗位,其思想品德、业务能力、工作方法都是比较优秀的,但人无完人,更不可能万能,此时此事正确并不代表永远正确,还必须经常听听其他同志和广大群众的意见,把自己的主张和群众的意愿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如果总是“自我感觉良好”,一味地自以为知、自以为能,听不得他人的意见建议,不仅不能接受先进的知识、正确的思想,还有可能一步步脱离群众、孤立自己,甚至成为“孤家寡人”。听人劝,吃饱饭。能听取别人的良言相劝,就可以吃饱饭不饿肚子,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做人做事都不能太执拗,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建议,如果别人说得对,就要虚心接受、认真整改;如果别人说得不对,也没关系,算是对自己的有益提醒。要坚持到群众中去、到实践中去,以虚怀若谷的胸襟,真诚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特别是要善于听取批评声音和不同意见,在综合比选的基础上果断拍板、作出决策,这样不仅对党和群众有益,对自身成长也会有促进。当然,善于听取意见也不是说莫衷一是、议而不决,关键是要把正确意见集中好、分歧意见统一好,形成共识、变成共为,团结带领大家一起向前走。

再强也要低调。低调历来都被视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美德。为人谦虚、做事谨慎、隐忍内敛、不事张扬,一直都是我们提倡的为人处世之道。强大者最温和,虚弱者最残忍。正如成熟的麦穗都是低着头的,不成熟的麦穗才会随风起舞,越是强大的人越会低头做人、不骄不躁,而那些虚弱的人则妄图通过外在的高调张扬来掩盖内心的焦虑和不安,其本质是缺乏自信。对领导干部来说,务实清廉、亲民爱民,始终和干部群众打成一片,不仅不会损害自身威望和形象,反而更容易受到干部群众的欢迎。低调是一种人生境界。一直以来,我们都把低调视为一种人生哲学、处世圭臬,更多地把其置于维系良好关系、赢得群众好评的被动位置,好像是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但其实恰恰相反,低调更应是一种主动选择,是一种谦虚谨慎的风度、从容不迫的气度。只有修炼到一定境界的人,才能放下身段,保持波澜不惊、心静如水的定力。老英雄张富清,战争年代为保家卫国立下赫赫战功,和平建设时期主动选择到最困难的地方默默奉献,60多年深藏功名,朴实纯粹,让我们看到了一名共产党人对初心使命的坚守,在不显山不露水中成就了一座让人敬仰的“高峰”、一片汇聚人心的“汪洋”。不能太把自己当回事儿。一个人把自己看得太重、太当回事儿了,就会自以为重、自以为强,结果被现实狠狠“打脸”,贻笑大方。领导干部在其位谋其政,做出了一点成绩和贡献,这是岗位要求、职责所在,没有什么可以吹嘘和炫耀的,绝不能因为“抬轿子”的人多了,就自以为无所不能,那只能证明自己无知和幼稚。但低调不等于低声,更不意味着无所作为,不能打着低调的幌子做“鸵鸟”,这种走了形、变了味的“低调”,其实是人格萎缩、精神萎靡的表现。

格局决定结局,唯有大格局才能成就大事业。格局是一个人的人格、品格、胸襟、胆识等因素的内在综合。格局大小反映人的所思所想、所行所止的站位高低、眼界宽窄、情怀大小。有什么样的格局,就有什么样的胸襟气度和精神境界,往往决定着一个人能走多远路、能干多大事。格局大的人心里装着大局,追求的是星辰大海、无私无畏、敢于担当,事业的舞台就会无限宽广,人生的前景就能充满光彩;格局小的人只顾自己,看到的是蝇头小利,盘算的是个人得失,时刻被这些自私自利的念头束缚着、羁绊着,人生的道路就会越走越窄,直到走进“死胡同”,再也出不来。只盯着树皮虫子的鸟儿飞不到白云之上,心中装满天地山河的雄鹰才能自由翱翔。谋大事者首重格局。再大的饼也大不过烙它的锅。我们对事业的追求就像烙饼一样,要想把饼烙大,就必须有一个大锅——也就是我们内在的格局。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为官从政,只有把工作当成事业,自觉站在历史和全局的高度想问题、办事情,把工作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定位和摆布,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局部与整体、眼前和长远的关系,才能始终保持“每临大事有静气”的从容,迎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转机,进而有所作为、成就事业。风物长宜放眼量。***同志曾说,考虑任何问题都要着眼于长远,着眼于大局,眼界要非常开阔,胸襟要非常开阔。解放战争时期,我们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集中精力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只用3年多的时间就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建立了新中国。新时代,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坚持以党的事业为重、以人民利益为重,明辨大局、着眼大事,自觉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不忧不惧,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不断扩大内心格局,更好拓展成长成才空间,决不能鼠目寸光、自私自利,更不能搞急功近利、劳民伤财的短期行为。

静坐当思自己之过,闲谈多听百姓之言。古人讲:“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一个人独自静坐时,要常常反思自己的过错,这样才能不断纠正错误、弥补不足,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和他人闲聊时,不可随意说人闲话,体现的是一种严格的自省和自律。对领导干部来说,仅仅做到“莫论人非”还远远不够,还必须有意识地从街谈巷议中了解社情民意、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通过与百姓面对面、心贴心地交流,让群众把问题讲出来、把利益说清楚,切实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真正做到耳聪目明、心中有数。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从事任何工作,遇到了挫折和困难,首先都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善于自我反省,这是一种“内省”的方式,更是一种境界、情怀和豁达。如果出现问题就互相埋怨,把责任推给他人,或是一味地抱怨客观条件不好,唯独不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不仅无助于问题的解决,还会影响同事之间的团结,带来不少负面影响。事实上,领导干部善于反躬自省,主动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不仅无损于个人颜面,更可见其品格的高尚。只有常常“解剖”自己,审视自身的缺点,自觉扬长避短,才能不断完善自我,走向成功和成熟。群众的呼声就是我们的哨声。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干什么。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永葆公仆本色,恪守为民之责,始终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时刻保持对群众呼声的敏锐感知,善于从群众呼声中找到工作方向、捕捉改革信号,从解决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问题入手,积极主动、想方设法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使各项举措更加符合客观实际、符合群众的愿望和利益。

高贵的气质源自内在的养成。气质是一个人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个性、风范和气度,是人的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气质不同于外在的颜值,它是骨子里的东西,需要长期积淀。好看的“皮囊”是天生的,固然能给人以美感,但这种美是肤浅而短暂的;而好的气质却能给人带来持久的美感,这种美不受年纪、服饰和装扮的影响,让人舒服。改变形象易,改变气质难。气质散发的是内在的涵养,是装不出来、演不出来的。如果说一个人外在形象较差,可以通过修饰、着装甚至是整形来改善,相对比较容易。但如果一个人想要快速改变气质,那是很难做到的。身体伟岸、外形漂亮固然可喜,但如果没有丰富的内涵、非凡的气质,也不过徒有其表。腹有诗书气自华。高尔基曾说,学问改变气质。读书是对精神的最好涵养,一个人读书多了,身上自然就会带一股书卷之气,或温雅脱俗,或不卑不亢,或典雅大方,言谈举止间散发出读书人所特有的气质。要少一些烟酒气,多一些书卷气,深入研读历史、文学、哲学、伦理等经典,不断拓宽视野、开阔心胸、净化心灵,获得过去、现在、未来三个世界;要加强实践锻炼,自觉到基层一线、重大工作中经受考验、接受锻炼,不断增强党性、砥砺品质、增长才干、提升境界,在历练中逐步变“老练”,展现出新时代领导干部应有的境界格局、能力素质、作风形象。

注重教育方式,让受教者如沐春风。如沐春风是指同品德高尚且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如同受到春风吹拂一般。常用来指受到好老师的教导。从事领导工作,很重要的一项职责是教育人、引导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教化”。老师教育学生要讲究方式方法,提倡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领导干部抓班子带队伍,只有注重发挥示范表率作用,在自己的言传身教中为干部树起标杆,才能推动形成团结协作、奋发有为的良好工作氛围。好领导就是一所好学校。好领导是经历过各种各样的磨砺成长起来的,在知识、修养、眼界、经验、能力等各方面都有出众的表现,从而构成了从事领导工作所必备的能力特质。这些特质可以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带动下属,使其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成长、不断进步。对年轻干部来说,遇见一个好的领导,就如同上了一所好的学校,不仅可以接受更多的知识,学会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方式,还可以提升待人处世的格局、境界,少走弯路,为自己的成长进步奠定坚实基础。智商情商都要有。做好领导工作,能力固然重要,但情商也不可或缺。良好的情商不仅可以消解自身的负面情绪,还可以影响他人的情感,达到修己安人的效果。领导干部要增强亲和力,平等待人、平易近人,富有自觉心和同情心,和干部群众打成一片;要增强理解力,学会换位思考,经常站在干部群众的立场思考问题,善于营造温暖和谐的人文关怀环境,尽可能地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要强化协调力,正确认识不同成员的不同需求,善于从中找到利益共同点,化解矛盾、理顺情绪,使系统内部形成团结共事的良好氛围,减少和避免内耗。

名声永远来自真才实学。领导干部切不可自以为高人一等,错把平台当本事。“德不配位,必有灾殃。”领导干部如果没有一定的本领做支撑,才不配位,时间一长,也会被人看轻,无法得到足够的尊重,还有可能惹祸上身。有权不一定有“威”。如何把权力变成影响力,更多地要靠领导干部自身修炼。一般来说,领导干部的威望有3个层次:一是权力本身带来的,有职便有权,这是最初级的威,让人不敢不服,也叫“力服”;二是能力素质带来的,通过工作实践,一次次地证明你的判断是正确的、方法是最优的、效果是最好的,让人不得不服,又叫“才服”;三是崇高的人格魅力带来的,群众出于内心的敬佩,自发自觉听你的,让人不忍不服,也叫“德服”。领导干部要努力做到“德服”,靠道德的力量凝聚人、团结人;也要努力做到“才服”,靠真才实学赢得别人的尊重。靠实践实干立身。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足,不是靠别的,靠的是能力;领导干部履职尽责也要靠能力,没有能力,什么也做不了。要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实践、实践、再实践,不断增强“八种本领”,努力养成过硬的理论素养和业务素养,让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作风和专业精神都强起来,使自己的能力素质与担任的领导职责相匹配,用实干诠释担当,用实干托举梦想,用实干涵养初心,这是履职尽责的基础,也是赢得别人尊重与信任的必备条件。

懂得感恩,将得到更多。***总书记曾勉励广大青年,面对美好岁月,要有饮水思源、懂得回报的感恩之心,感恩党和国家,感恩社会和人民。感恩是一种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中的行为规范,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道德。自然界中就有“乌鸦反哺、羊羔跪乳”的规律,中华传统文化中就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吃水不忘挖井人”的美德。感恩是人最宝贵的道德品质。一个人懂得感恩,内心深处就会生发出一种向上向善的力量,其言也善,其行也美,不仅感激、感谢了别人,自己也可以从中受益,得到更多的理解、欣赏和支持。如果不懂得感恩,甚至忘恩负义、恩将仇报,那就是道德的缺失、人性的堕落,更是对社会良知的背叛。感恩是幸福之首。感恩是力量之源、爱心之根、勇气之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你会觉得人人爱你;但怀着一颗要回报的心,你会觉得人人欠你。唯有学会感恩,我们的内心才能永远被温暖笼罩、被甜美滋润,即使历经磨难,也能报之以歌,始终用微笑对待世界、对待人生、对待朋友,并因此获得人生幸福。而不懂感恩的人,就如同没有灵魂的躯壳,是永远不会幸福的。领导干部要懂得感恩,不能忘记组织的培养、人民的支持、家人的关心,绝不能辜负组织的重托、人民的信任。最好的感恩莫过于担当作为。知恩感恩更要报恩。对领导干部来说,感恩党、感恩组织、感恩人民、感恩家人就是要把感恩之情化为报恩之行,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对党绝对忠诚,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好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多为组织着想、多替组织分忧、多给组织添彩;始终带着深厚的感情走进群众、体会群众、服务群众,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始终孝敬父母、关爱妻儿,把心用在正道上,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做人,让家人安心放心。

面对诽谤,正己为先。俗话说,身正不怕影子斜。为官从政,难免会得罪人。领导干部秉公用权,难免会招致别有用心者举报、反映等,是非对错组织自然会去核实验证,如果自身有问题,必然会受到严惩;如果没问题,组织也会帮助澄清、恢复名誉。最重要的是自身要过硬,经得起“晒”、耐得住“查”,不管如何被人诽谤中伤,都能坦然以对、百邪不侵。时间一长,谣言就会不攻自破。领导干部“正己”,就是要用“正”的要求不断改造和砥砺自己,以正服人、以正资政,做一个好人、好党员、好干部。“不修其身,虽君子而为小人;能修其身,虽小人而为君子。”君子和小人也会转化,君子不是天生的,而是得自于后天良好的教育与自身的修心养性。邪不胜正是公理。君子之道昭然于天下,而小人则善用阴谋诡计,但不论他们的方法再多、花样再新,组织是会明察秋毫的,群众的眼睛也是雪亮的,公道自在人心。领导干部只要始终廉洁用权、敬畏组织、心怀人民,浑身上下充满正能量,做人自然就有底气,做事自然就会有硬气,也就不怕得罪人。只要是出于公心、为了事业,该得罪就得罪,不怕打击报复,更不怕丢选票,因为他的背后站的是组织、是人民、是正义,终将也必将取得胜利,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正人先正己,正己必正心。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自然就能赢得信任与尊重,而正己则首先要从正心开始。要带头修心、正心,用正心立志、立德、立信、立威,始终把心思扑在党和人民的事业上。要时刻检视、规范自己的言行,管住自己、战胜自己,坚守防线、恪守准则、洁身自好,始终守住“正派”这根“定海神针”,不断培养坚守正道、弘扬正气、清正廉洁的人格品质。要时刻校准心中公道、公平、公正的“靶标”,“历其公义,塞其私心”,说公道话、办公道事,事事出于公心,处处依照公心,做到公正不阿、公道正派。

甘为人梯品自高。人梯的境界在于给人支撑、助人向上,使人登高望远,而自己却必须脚踏实地、默默无闻、无怨无悔地岿然不动站好、站稳。这种舍己助人、甘为他人“做嫁衣”的做法,体现的是一种追求、一种境界、一种精神。谁不想人生出彩,但在机遇来临时,能够自觉退到幕后,以自己默默无闻的工作来成就他人的光彩时刻,更是难能可贵。事实上,在人生价值的天平上,奉献是永远不变的砝码。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就是靠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奉献而不断铸就的,甘于奉献是共产党人与生俱来的政治品质和个人修养。当干部,就是要甘于、乐于为党献身、为民奉献,把无私奉献当作自己的永恒追求。送人玫瑰,手有余香。一个人的价值,不应看他得到了什么,而应看他贡献了多少。几乎所有的体育项目都少不了陪练,世界冠军是光彩夺目的,但那些在他们身后默默陪练的人同样值得尊敬,他们用自己的辛勤付出,“练”出了一位又一位世界冠军。对领导干部而言,自己身先士卒、担当作为,干出一番事业,得到组织的褒奖、人民的信服,是功绩;培养人、带动人,举贤荐能、铺路架梯,带出一支嗷嗷叫、能打仗的干部队伍,也是功绩,而且是更大的功绩。为了人好,见得人好,能助人好。识贤举荐成就人才、助推事业,妒贤嫉能损害团结、贻误发展。领导干部从事的是党和人民的事业,要始终保持“贤者用且使己废,贵且使己贱”的胸怀,全心全意为能力过硬、作风优良的干部保驾护航,使其走好走稳,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举荐他、重用他,真心诚意地为他好,心甘情愿地当好“绿叶”,托举更多的人才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成人之美、成人之善,努力营造人尽其才、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

闻过则改是强者本色。***总书记指出,对于那些善意的批评,不论是对党和政府工作提的还是对领导干部个人提的,不论是和风细雨的还是忠言逆耳的,我们不仅要欢迎,而且要认真研究和吸取。一般来说,人们都喜欢听表扬的话、赞美的话,往往是“闻喜则喜”,能真正做到闻过则喜、闻过则改,则需要一定的境界和底气,是强者才具备的品质。古往今来,先贤之所以受人尊重,正因为他们有“闻过则喜”的高风亮节、“知过不讳”的坦荡胸襟、“改过不惮”的知耻后勇。对领导干部来说,能否知过、思过、改过,是衡量个人素质高低的标准,也是政治成熟与否的重要表现。知错能改大丈夫。“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想问题、办事情,想要完全不犯错是不可能的,洗碗越多摔碗的概率就越大,这本身没有什么问题。正如我们党一样,也曾遭受过挫折,出现过失误,犯过错误,但我们党从不讳疾忌医,勇于依靠自身力量,纠正失误、改正错误,才不断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对领导干部个人来说,决定其成长的不是犯不犯错误、犯多大错误,而是犯错后能不能纠正、能不能及时纠正、能不能自己纠正。如果做不到,就会失败、一蹶不振;如果能做到,就可以重新站起来,把错误变成走向成功的先导,从错误走向正确,从失败走向胜利,从而变得更强、走得更远。惟以改过为能,不以无过为贵。要学会走路,就得接受摔跤;要学会游泳,就得敢于呛水;要变得强大,就得敢于刀刃向内。要认真对待失误错误,不掩饰缺点、不回避问题、不文过饰非,有缺点就克服缺点,有问题就解决问题,有错误就承认并纠正错误,不断从中吸取教训,从错误中学习,避免小问题变成大问题、小管涌沦为大塌方。要经常剖析、检视自我,增强发现问题的敏锐性、改正错误的自觉性,常思己过,常省吾身,始终确保自己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要注重总结反思,经常研究分析犯错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和预防,努力做到不贰过。

“官”念太强,人性就会减弱。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官念”在一些人的头脑中根深蒂固。党的干部是人民公仆,是为人民服务的,党性和人民性是高度统一的,如果只是迷恋当官,把升官作为出人头地的唯一途径,想的是功名利禄,图的是“官途光明”,那就背离了党的宗旨,忘了初心,不是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也是对自己的污辱和不尊重,丧失了做人应有的底线和尊严。把官做淡,把人做大。做人是做官的前提,做人不过关,做官也做不好。好官必须是好人。无论职位多高、权力多大,领导职务都只是暂时的,做人才是终身修炼的课题。做官不能摆官架子,举手投足之间官气、官腔、官样十足,那只会令群众反感。只有坚持不懈改造主观世界,注重通过“修身立德”促进“人性之善”,把对人性真诚、善良、美好的追求内化为修养、升华为信条,不汲汲于功名、不惜惜于富贵,才能始终对权力、钱财、名利“思知足以自戒”,放低身段、多些民气,不断提高境界与格局,做好了人才能成为好官。立志做大事而不要立志做大官。评价一个干部的成就,不是看他当了多大的“官”,而是看他为党和人民干了多少实事好事。要端正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是为了做官而去做事,而是为了做事才去做官,始终把为人民服务当作最大的事,以能做事、会做事、做好事为追求,敢于负责、无私无畏。要从岗位职责要求的每项工作做起,从关涉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点滴小事做起,敢于碰群众意见大的矛盾,敢于接解决难度大的问题,敢于去工作推不开的地方,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在应对复杂情况的过程中摔打磨砺,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工作业绩。

施惠勿记,受恩不忘。给予他人的恩惠,不用时时挂在嘴上、记在心里,希望得到回报;而受到他人的恩惠,不管大小都要铭记于心,时时刻刻准备回报恩情。如果为他人做点好事就时时记住、念念不忘,说明帮助他人的动机不纯;如果受了他人的恩惠,却转头就忘,甚至恩将仇报,那是人品恶劣。施惠而望报,乃结怨之道;知恩而图报,乃善良之举。领导干部必须具备无私帮助、不求回报的基本素养,还须涵养知恩、感恩、报恩的道德情怀,感恩组织、感恩人民,饮水思源、忠贞不渝。施比受更幸福。高尔基说过:“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要感受“手有余香”的幸福,就必须有“予人玫瑰”的付出。乐于给予恩惠的人,因为内心纯粹,活得踏实。看到别人快乐的同时,内心会得到安慰,精神境界也会提高。积小善为大善,善莫大焉。当有人需要帮助时,人人搭把手、出份力,一切都将变得更加美好。作为领导干部,要用爱心温暖需要帮助的人,在服务社会、助人为乐、爱岗敬业中提升人生境界,将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作为毕生追求。知恩于心,感恩于行。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人类共通的情感。一个人最大的不幸,不是得不到别人的“恩”,而是得到了却漠然视之。要感恩组织,是组织的层层选拔和悉心培养,才有了施展才华的舞台和全面提升的机会,才能在积极作为中实现自身价值。要感恩人民,清醒认识到自己手中的权力来自人民,自己所受的俸禄来自人民,将感恩之情牢记心间,化作工作的动力,用实干、担当、务实来回馈人民,真心诚意对群众说实话、为群众办实事、帮群众解难题,做好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暖心人”。

积爱成福,积怨成祸。一个人心中有爱,多做有益于他人的事,才会有福报;心中常怀有怨气,就会做损人利己的事,引来灾祸。怀有爱心的人,总是积极向上、乐于助人,自然容易受到他人的欢迎;心里装着怨的人,必定心胸狭窄,总是陷入负面情绪无法自拔,令他人生厌、避而远之。大爱无疆,领导干部的爱应该是大爱,有“大爱”的领导干部才能树立远大的志向和抱负,才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组织也不会亏待这样的好干部。福由己发,祸由己生。福祸非天命,关键还看个人,真正的强者永远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切不可事事处处都只站在自己的角度,自私自利。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福和祸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是积累爱,还是积累怨,就看怎么选择,是福是祸,决定权在自己手中。爱人者人恒爱之。以博爱之心对待他人,就会得到他人的爱戴。凡事要多为别人着想,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少一些蝇营狗苟、斤斤计较。要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光明磊落、坦坦荡荡,做到以诚待人、以情动人、以行率人,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给予别人光和热。要多作贡献,在内心深处爱党爱国爱人民,坚持国家至上、民族至上、群众至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敢于担当、乐于奉献,将立志报国的追求和胸怀天下的担当融入血液,努力为国家创造更多财富、为民族增添更多辉煌、为人民增进更多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