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十八卷·读书札记(第一〇三辑) 【6908】思维经济学:不要让惯性欺骗了你

(岑嵘著,浙江大学出版社,13万字,2021年5月第1版,59元)

△5部分:[1]玄机:市场中的经济学;[2]细节:危机中的经济学;[3]真相:生活中的经济学;[4]博弈:人性中的经济学;[5]线索:数据中的经济学。

〇经济学的第一个基本前提假设是理性人假设,即经济活动的主体是理性的经济人。但在现实生活里,从职场中于同事的交往,到生活中购买理财产品,我们都会存在某种充满偏见的惯性思维,所做出的决定与经济学家假设的标准理性模型相去甚远。换句话来说,我们的行为并不理性,甚至是“错误”的。更重要的是,这种“错误”的行为会导致偏离我们的初衷的后果。而对惯性思维方式的洞察和规避可以帮助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做出更好的决定,促进更好的合作。这本书的内容远从海盗折磨俘虏打造的品牌效应,近至瑞幸的财务造假事件,在妙趣横生的小故事中,还探讨了经济学和心理学的交锋与碰撞。

〇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丁•巴罗在他的评论集《不再神圣的经济学》里开宗明义地宣布:“我认为任何社会行为,包括爱情、犯罪都受经济推理的支配”。

〇郑骰子前为什么要吹口气?从行为经济学来说,这种行为其实是由“控制幻觉”引起的。

〇人们步行速度最快的前10个国家依次为:爱尔兰、荷兰、瑞士、英国、德国、美国、日本、法国、肯尼亚、意大利。可能和经济发达地区的时间成本比较高有关。

〇心理学+经济学=行为经济学。

〇所有的现象,背后都有经济的力量。洞察现实,不被惯性思维绑架。

(2022年6月19日上午阅毕)

章节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