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十八卷·读书札记(第一〇三辑) 【6912】历代经济变革得失:典藏版

(吴晓波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2.3万字,2016年11月第1版,49元)

△导论:研究中国的方法;12讲:[1]管仲变法:两千多年前的“凯恩斯主义”;[2]商鞅变法:命令型计划经济的鼻祖;[3]汉武帝变法:顶层设计的集大成者;[4]王莽变法:第一个社会主义者的改革;[5]世民治国:最盛的王朝与最小的政府;[6]王安石变法:最后的整体配套改革;[7]明清停滞:大陆孤立主义的后果;[8]洋务运动:缺乏现代性的现代化变革;[9]两个民国:从极度自由到“统制经济”;[10]计划经济:从自负到自毁的大试验;[11]改革开放(上):没有蓝图的改革;[12]改革开放(下):集权主义的回归。结语:回到历史的基本面。

〇在这本书中,吴晓波提出了两个结论:[1]最终三十多年的经济大崛起与其说是“人类行为的意外后果”,倒不如说是两千年经济变革史的一次合理演进,我们迄今仍有陷入历史的闭环逻辑的危险;[2]中国经济制度上的“结构性缺陷”,是一个“建设性结果”,它与维持千年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有密不可分的重大关系。

〇孔丘: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

〇〔意大利〕齐罗克《作为思想和行动的历史》:史家对以往史实的兴趣,永远与他对当前生活的兴趣连成一片。

〇中国人最害怕、最不愿意、最讨厌、最不能容忍的事情,就是“分裂”。

〇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制度创新,从本质上来说,都围绕着四大基本制度而展开:郡县制度;尊儒制度;科举制度;国有专营制度。

〇刘玉峰在《唐代工商业形态论稿》中具体陈述了中唐之后民间工商资本的五条出路:奢侈消费;交通权贵;购买土地;放高利贷;囤积钱币。

〇洋务运动,缺乏制度上的顶层设计;从未涉及财政、货币和土地政策;洋务运动不是一个普惠性的经济振兴运动;现代化有余,现代性不足。

〇民国时期长38年,只比隋朝多了一年。这38年中,其实有两个民国:1911年到1927年的北洋民国,1927年到1949年的国民党民国。这两个民国在经济上进行了两次截然不同的试验:第一次是大自由、大混乱的试验,第二次是重归中央集权的试验,国民党把它的宏观经济治理模式称为“统制经济”,即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或者说是国家资本主义。实际上是一场且行且思、边做边改、“没有蓝图的改革”。新的财税、金融、外汇管理体制、国企改革、新的社保制度。

〇两个永恒性的主题:分权与均富。

(2022年6月20日夜10:10阅毕)

章节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