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改革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又一次革命。过去20多年的改革开放已经给中国带来革命性变化。这种革命性变化不仅体现在经济、政治等层面的现实生活上,而且还表现在因现实的变迁而带来的理论上的创新和发展以及由此而来的政治学学科建设上的成就方面。
在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已经让位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时由经济变革带来的政治体制上的变化也是有目共睹的。首先,在民主法制建设上,人治正在走向法治,政治的制度化正在加强,其中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终身制的废除和退休制度的形成。其次,在国家结构上,过去在计划经济时期的简单的单一制已经转变为更加复杂的国家结构关系。中央与地方、地方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有了更多的市场经济特征。再次,在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上,过去是“大政府(国家),小社会”,现在正向“大政府(国家),大社会”的方向变化。民间社会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社会自由越来越多。最后,在意识形态上,过去那种对待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封闭、激进而又教条的态度已经转变为开放、理性而又灵活的态度,因而形成了引导改革开放事业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和谐社会构想。所有这些变革,都是我们在20多年前所无法想象的。当然,在政治进步的同时,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回避。那就是迫切需要建立一套约束政府权力、使人民群众的真实意愿和利益诉求能够得到顺畅表达的机制,以便从根本上保证社会的稳定与和谐。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实际工作者在体制创新方面的实践,更需要政治学学科的发展和政治学专业人才的智慧与理论贡献。
我国的政治变革既是对政治学研究工作的挑战,又是促使政治学发展的良好机遇。我国的政治学在这种压力与机遇并存的环境中正在快步前进。首先,在学科分类上,政治学已经从法学中独立出来而成为一级学科。其次,在学科分支上,政治学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制度史、思想史而发展成为学科门类更加丰富、更加有特色的一门学科,诸如新政治经济学、政治社会学、政治心理学、政治文化、政治学方法论等。再次,在研究方法上,从单一的阶级分析法发展成为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的多元化方法论,诸如行为主义、理性选择主义以及方兴未艾的新制度主义。最后,在问题研究上,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我国政治学界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为中国的政治发展和政治改革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当然,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不能无视发展中的不足。作为中国政治学学科建设和发展的见证人,我们不能不为政治学发展中的结构性缺失而忧心忡忡。比如,就专业刊物而言,不要说与经济学、法学和历史学比较,就是和政治学的二级学科国际关系比较,政治学专业刊物的数量也是少之又少。这种现象严重制约了我国政治学的发展,很多优秀的研究成果只能散见于综合性学术刊物和大学学报。
中国政治学学科发展的基础是高校政治学专业建设。自1980年恢复政治学专业以来,政治学系或政治与行政管理学系已经成为很多高校的普遍性建制。而且在各高校政治学专业竞相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很高兴地看到各个高校的政治学学科建设,无不生机勃勃,成就斐然。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人民大学。人所共知,中国人民大学一直是中国近代政治制度的研究重镇。同时,中国人民大学在学科发展中非常注重教材建设,经过专业优化组合的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组织编写的“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在全国享有很高的声誉,是我国很多高校政治学专业和行政管理学专业的必备教科书。从已经出版的教材来看,我认为,“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体系上的创新性与独特性。教科书固然应该有通用的内容,但是在教材林立的今天,千篇一律而了无特色的教材是难以立足的,也难以为社会所认可和接受。“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中的每一本教材在体系上的创新性和独特性都是很突出的。
第二,内容上的研究性与新颖性。体系上的独特性应该由内容上的研究性与新颖性构成。教科书不但要介绍一般性的概念和理论,还应该容纳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以及对有关理论成果的看法与评价。该系列教材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这些教材都是作者们基于自己多年的教学与研究心得而撰写的具有新意的研究性作品。事实上,国外的大学教科书基本上是学术界享有名望的教授来撰写。一本好的教科书之所以享有盛名,就在于其因体系上的独特性和内容上的研究性而形成的权威性。
第三,观点上的全面性与选择性。教科书是一种通论性的著作,因而包容的学术观点、理论应该尽量全面。但是,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一本书企图容纳所有的观点是不可能,也是不必要的。因为有的观点不过是个别学者的偶发奇想而不具有普遍性。这就需要撰写者去伪存真,认真取舍。我很高兴地看到,本系列教材在追求观点的全面性时,也没有忘记选择性原则。
第四,方法论上的马克思主义原则性与包容性。我国的社会科学研究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论,尤其离不开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政治科学更是如此。但是马克思主义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在吸纳人类精神文明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产生的,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同样少不了与其他理论流派的碰撞以及对人类文明成果的借鉴与扬弃。封闭的马克思主义是没有生命力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并不排除对其他理论流派的介绍与分析。正是基于这样的指导思想,本套教材在介绍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同时,能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兼容并蓄地介绍和分析其他理论流派。
本套教材的上述特点决定了它们不但是有关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必备的教学和学习用书,也是政治学研究者的重要参考书籍。虽然具有上述优点和特征,但是十全十美的社会科学著作是不存在的,因此,本套教材中的缺点与不足在所难免。衷心希望专家学者、广大读者积极批评、热情指正!
赵宝煦
2005年8月于蓝旗营小区抱虚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