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困扰/
这一天,我接待了一个男孩和他的父母。
初步沟通后我了解到,男孩的父母都上过大学,父亲是一个机关单位的领导,母亲是一个单位的业务尖子,都是很优秀、很强势、很有成就的人。男孩是个初中生。初次见面,我从男孩的言谈举止中感受到了男孩的善良、懂事和文静,男孩给我的第一印象非常好。我差不多可以断定,这是一个好孩子。这样一个男孩会有什么问题?父母又为什么不顾路途遥远陪孩子来访?
我首先与男孩的父母进行了交流。男孩的父母几乎异口同声:“可把我们愁死了!您说,我们的孩子怎么对学习没有上进心了呢?”
心理问题的诊断是很费事的,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必须有充分的沟通。于是我问:“没有上进心?怎么叫没有上进心?请说说具体情况,可以吗?”
男孩的父亲抢先说:“怎么说呢?这孩子就是没有上进心,做什么都没有热情,做什么都无所谓,做什么都松松散散、漫不经心、吊儿郎当的,没有一点精气神。就要开学了,这学期结束后就要中考了,唉,他那样子,可要把人给急死了。
“别的不说,就是玩,他也是一副懒洋洋的样子。一个周末的下午,为了激发他的积极性,我兴奋地对他说:‘我们去打羽毛球?’他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说:‘打呀。’我说:‘那现在就去?’他说:‘去呀。’您瞧,光是我剃头挑子一头热。到了外面,我拿出架势,努力制造出一种一定要争个输赢的气氛。可他就是对我的热情毫无反应,接球慢腾腾,发球松松垮垮。哎呀,我心里那个急呀!一个十几岁的男孩子,怎么这个样子?!可是,我又不能发脾气。你说打球,人家就跟你打球;你说去哪儿,人家就跟你去哪儿;你说什么,人家就是什么,你还怎么发脾气?”
男孩的母亲接过话来:“这孩子就是这样,你让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你让他怎样他就怎样,可就是没有一点上进心,没有一点积极性,没有一点热情。周末我带他去打乒乓球。打得好不好不说,人家的孩子个个都像小老虎,那劲头看着就带劲。可他却总是没精打采的,赢了球也不开心,输了球也不着急,一个少年却像个八十岁的老头。当时气得我真想把他踹一边去,抢过拍子替他打。这孩子怎么这样啊?”
我虽然有了一些初步的判断,但还是问道:“学习情况怎么样呢?”男孩的母亲说:“您想,他连玩都这样,学习上就更别提了。我们对孩子抱有很高的期望,从小就对他的学习非常上心。上小学的时候,我负责辅导他的学习。我这个人脾气急,一看孩子哪里错了,就发脾气大声呵斥他。结果孩子好像让我给吓傻了,听话是听话了,却越来越不会学习了。记得刚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次他让我骂得连100以内的加减法都不会了。”
男孩的父亲接着说:“我看这样不行,上中学后就由我来辅导孩子的学习。我压住性子不发火,但是,总觉得孩子的学习方法不对,学习习惯也不好,就让孩子照我的方法来。孩子有不同意见,开始还会说,后来就什么都不说了,我说什么就是什么,让他怎么学他就怎么学,可就是成绩上不去。我们看着着急,他自己却一点也不着急,甚至不想去上学了,什么诱惑都不灵了……”
我追问道:“诱惑?什么诱惑?”
男孩的父亲不好意思地笑了:“为了激发孩子的上进心,我们经常给孩子买这买那。小时候,这样的诱惑还有点用,但现在什么诱惑都不能让他动心了。前不久,我们说如果他努力上进,就给他买一个苹果手机。他却一点动心的感觉都没有,还是那个样子。我想,我应该和孩子好好谈谈,摸清他的心思。可是,他现在根本不和我们交流了,根本就问不出个所以然来。”
男孩的母亲抢着说:“更气人的是,这孩子学习不好也不知道害臊了,上课回答不出问题不知道害臊,考试考得不好不知道害臊,你说他什么他都不知道害臊。我心里着急却也毫无办法。因为他听话,说该做作业了他就去做作业,说该学习什么了他就去学什么,说请老师辅导他就点头,说去课外辅导班他就去。可他就是没有上进心,没有积极性,没有热情。您说孩子怎么这样了?”
沟通至此,对孩子的表现我已经心中有数了。但是,我一直在苦苦思索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是呀,为什么孩子没有上进心了?是谁把孩子的上进心弄丢了?
在男孩的父母反思的时候,我和男孩进行了详尽的交流。男孩求助的愿望非常强烈,我们的交流出乎意料地顺利。
男孩说:“虽然是我爸爸妈妈要我来的,但是我看得出来,您是可以帮助我的人。”
我诚恳地说:“感谢你的信赖,有什么问题我们一起来想办法解决。”
没想到男孩接下来说:“在他们眼里,我做什么都是错……”
我有些意外:“这是什么意思?比如……”
“比如学习方法,他们总说我的学习方法不对,总要我按照他们的方法学。就说学习英语吧,小时候妈妈辅导我,她只会训斥我,训得我一提英语就害怕,一提英语就犯怵,我就越发不爱学习,不想学习了。后来我长大了,知道不学英语是不行的,知道自己该努力了。可是,当我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方法后,爸爸却说我的方法不对,强制要求我按他的方法学习。我觉得,我爸爸是个很自大的人。这么说也许有点过分,但他从来不问我的想法,在学习上,甚至在生活上,什么都要我听他的。看起来他好像是在帮助我学习,其实他都是在帮倒忙。可是我不敢说,也不能说,我只有听他们的,他们说什么是什么,他们让干什么就干什么。他们还总说我懒,说我不动脑子。反正我做什么都不对,我做什么都得听他们的,他们都给我安排好了,我不懒又能怎样?我还动什么脑子?说我懒就懒呗,说我不动脑子就不动脑子呗。”
说到这里男孩咧了咧嘴,像笑,又像哭,让我心里很难受:“你是说你习惯了?”
男孩看着我说:“是,我习惯了,也练出来了,练得乐观了。怎么说呢?乐观得有点没心没肺了,有点没脸没皮了,就是他们说的不知道害臊了……可是,我能怎么样?我不这样早就垮掉了,我不想让自己垮掉……”
看着男孩满是泪水的双眼,我伸手拍了拍他的肩头。是的,每个人都要保护自己,每个人的心灵都需要自我防卫。可是,在父母不断打击下,男孩要想保护自己的心灵不被彻底摧毁,除了用这最后的一招还能怎样?
男孩平复了一下自己的心情,说:“跟您说心里话,虽然我的学习成绩不好,学校里没有鲜花和掌声,但是,让我感到快乐的地方还是学校。我不想回家,我怕回家,我一回家就感到压力巨大。在我的记忆中,他们没有给过我一句肯定的话,没有给我过一点自主的权利,只知道训斥我,只知道说我不行,只知道找机会打击我……”
我问:“打击你?”
男孩回忆说:“小时候,我有心里话都和他们说。上小学的时候,我跟他们说我喜欢班上的一个女孩。那是我很小的时候的想法,长大后就没有那种想法了。可是,爸爸偏偏喜欢拿这样的事打击我。有一次,他教了我一种学习方法,过了一段时间我忘了。他就说,你喜欢的那个女孩怎么不会忘呢!从此,我再也不和他们说心里话了。
“我爸爸在单位里是领导,总把工作上的做法带到家里来,总是对我说:‘我就是要结果,就是要结果,你说你努力了,你说你想上进,结果呢?’
“是,我知道,我的学习成绩不好,可是这能全怪我吗?是谁让我变成这个样子的?我一直在努力,我也想上进。您问表现?手机不玩了,电脑不玩了,上课走神的时候少了,听讲的时候多了,回家也想方设法完成作业了。真的,就是学习到了今天这个地步,我也没有气馁,我不能放弃自己。老师,我真的没有放弃!可是,他们只知道要结果,不管我努力的过程,我……”
男孩的泪珠终于滚落下来,里面有委屈,有无奈,有抱怨,有伤心……
/心理解析/
当我和男孩的父母再次坐到一起的时候,他们都表示,经过反思已经意识到,孩子变成了今天这个样子他们也有责任。为了促进父母更深刻地反省,我向他们介绍了我与男孩交流的内容,并转达了男孩对父母的希望。
最后我说:“孩子变成今天这个样子,父母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即便这样,孩子还说不想垮掉,不想放弃。听着孩子的诉说,我的心隐隐作痛。如果不是孩子不愿意,我真想让你们当面听听孩子的诉说。为什么孩子没有了上进心?是谁把孩子的上进心弄丢了?现在二位可以给出答案了吗?”
男孩的父亲抱住自己低垂的头说:“孩子的上进心被我们扼杀了。我把在单位的行事作风带到了家里,在孩子面前太强势、太严厉了。不给孩子说话的机会,不管孩子是怎么想的,只知道让孩子完全服从,亲手扼杀了孩子的上进心。”
男孩的母亲愧疚地说:“孩子的上进心真的是被我们扼杀了。我也是个强势的人,脾气太急,对孩子太狠,总是看孩子不顺眼,不断地打击孩子、训斥孩子、压制孩子。是我们亲手扼杀了孩子的上进心。”
父母都期盼自己的孩子更加优秀,强势的父母更希望孩子强过自己。但越是强势的父母偏偏越容易有个弱势的孩子,越是争强好胜的父母偏偏越容易有个不求上进的孩子。
这是为什么?父母太强势,本身就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更为严重的是,强势的父母往往在不知不觉间剥夺了孩子的自主性,既剥夺了孩子生活的自主性,也剥夺了孩子生命发展的自主性,更剥夺了孩子心灵成长的自主性。有时候,父母恨不得代替孩子成长,代替孩子发展,代替孩子生活,让孩子完全成为自己手里的皮影人。试想,一个完全失去自主性的孩子,哪里还会有什么上进心?哪里还会有什么积极性?哪里还会有什么生活的热情?
不错,并不是每个家庭都存在这样的亲子关系,并不是每位父母都这样对待孩子。但是,父母扼杀或压制孩子自主性的现象,并不罕见。
/心理对策/
在家教心理咨询中,为了避免激化亲子冲突,我作为心理咨询师在孩子面前很少明确表明态度倾向。但是,在跟男孩的交流中,面对男孩的泪水,我意识到我必须给男孩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我握住了男孩的手,说:“马老师相信你,马老师支持你!我们要过程,我们不放弃!”
随后,我给予了男孩具体的心理自救策略指导。我们一起制定了两个原则:一个是低起点,一个是小目标。男孩表示要按照这两个原则,自己制定作息表,自己制定自学课表,坚持自主学习,努力做自己学习的主人。我们就这些计划、安排进行了具体的讨论。最后,在我的提议下,男孩提出了他对父母的希望:希望父母少训斥他,多让他自己安排自己的学习。最后握手的时候,我感受到了男孩心里的力量。
最后,男孩的父母诚恳地向我请教:“我们该怎么改变呢?”
我们的一切教育,都应该是努力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家长要放手,把自主性还给孩子,让孩子自主地生活、自主地成长、自主地发展。
沟通了这个意思,我问:“二位有什么想法呢?”
男孩的父母到底是有素养、有悟性的人,他们不再愁眉不展:“我们不会再管孩子那么多了,让孩子自主地生活、自主地学习。”
我也笑了:“好,有一种爱就叫放手。放手,就是把自主权还给孩子。当然,还有信任、倾听和鼓励。只要认识问题解决了,相信你们一定会为孩子做出改变的。”
大约一周后,男孩拨通了我的心理咨询专线,说父母变化很大,自己不再感到压抑了,学习上更努力了,也看到了未来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