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国家命运:中国“两弹一星”的秘密历程 §1 世界进入了核时代

千百年之后,那时的人们回望历史的时候,毫无疑问,他们一定会把核爆炸的蘑菇云,当作20世纪、乃至人类有史以来最具标志性的重大事件之一。因为以原子弹为代表的核武器的出现,使人类的头顶上,似乎永远悬挂上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末日即将来临”——成为人类永远的噩梦。

然而,当1900年的钟声敲响的时候,没有人能够意识到,世界将进入核时代,天才的科学家们仍然在为“原子核”这个东西是否存在而绞尽脑汁。

“原子”——本是希腊文名词“atom”。在希腊文里,意为“不可分割”。两千五百多年来,没有人怀疑这个说法。直到1897年——人类即将迈进20世纪门槛的时候,英国物理学家汤姆逊从阴极射线的研究中证实了电子的存在,并进一步证明它是一切化学元素原子的组成部分。它是人类发现的第一个基本粒子,这就说明原子是有内部结构的,从而推翻了“原子不可分”的理论。

时光进入20世纪,天才的物理学家们加快了对原子世界的认识——

1902年,法国科学家居里夫妇发现了自然界放射现象并指出了放射能的强度;

1905年,美籍德裔科学家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以及质量和能量的关系方程式:e=mc2;

1913年,丹麦理论物理学家玻尔提出原子结构的量子化轨道理论,超越了在牛顿之后维持了两个世纪之久的物理学法则,在小小原子的内部,建立起了一个世界;

1919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在实验室首次实现了人工核反应,用a粒子轰击氮核,成功地把氮变成了氧和氢——把一种物质变成另一种物质——并将这些反弹回来的粒子(氢核)命名为“质子”;

1929年,英国物理学家考克饶夫和瓦尔顿制造成功世界上第一台“静电加速器”;

1931年,美国物理学家劳伦斯设计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回旋加速器”;

1932年,英国物理学家查德威克从a粒子轰击铍核的实验中发现了“中子”。中子的发现,是人类认识原子核内部结构的一个转折点,在中子未发现之前,人们对于原子核的内部结构是不清楚的,发现中子之后,人们才知道,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人们一般认为,人类进入核时代的大门,是由中子打开的;

1938年,德国物理学家哈恩和施特拉普斯曼在研究中子与铀核的作用新形成的各种放射性元素中,发现了铀的裂变现象;

1939年,居里夫人的女儿、法国物理学家约里奥·居里提出铀核裂变链式反应的可能性;

1939年,丹麦理论物理学家玻尔和他的合作者惠勒从理论上阐述了原子核裂变反应过程,并指出引起这一反应最适宜的核素就是铀-235。这就找到了人类打开原子弹奥秘的“金钥匙”;

从此,人类正式进入了核时代。

将近3个世纪以前的1721年,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曾经按照武器发展的内在逻辑进行深思,并预测过武器发展的前景。他说:“我觉得不寒而栗,生怕到了最后,有人发现某种秘密,而能用最简单的方法,置众人于死地,整个地摧毁一切民族和一切国家。”

两百多年后,他所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

美国南部的新墨西哥州,寂静的沙漠,一望无际。突然,一道奇异的光芒仿佛从地球的心脏喷薄而出,瞬间形成巨大的火球,膨胀着、升腾着,直抵云端,其光芒映彻天际。震颤不已的天空,突然幻化出一朵巨大的蘑菇云。

蘑菇云下的沙漠在熔化,凝固成坑坑洼洼的玻璃体。

这一天是1945年7月16日,人类爆炸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威力相当于2万吨tnt当量,爆炸中心温度是太阳表面温度的1万倍。

本来,纳粹德国离人类制造第一颗原子弹的距离最近。德国没有首先制造第一颗原子弹,这对德国的科学家们是一个打击,但对于整个世界来说,则是一件最为幸运的事。

在离核爆心约十公里的地下指挥所里,后来被称为“美国原子弹之父”的奥本海默,望着滚动的火球,不由联想起印度圣诗《勃哈加瓦基达》中的几句:

漫天奇光异彩,

有如圣灵显威;

只有一千个太阳,

才能与其争辉。

望着巨大的不断升腾的蘑菇云,他又想到了这首诗的另一句:

我是死神,是世界的毁灭者。

这个时候,除了美国的极少数人,世界上没人知道美国制造出了原子弹。对于整个世界来说,认识这个可怕的怪物,是从日本的广岛开始的。

半个多月后,1945年8月6日的早上,美军第509空中联队的3架b29型轰炸机,依次从太平洋的提尼安岛上起飞,直奔日本广岛。8点14分,投弹手揿动电钮,飞机底部弹舱开启,弹出弹舱的原子弹扑向广岛,机舱内的人迅速戴上护目镜。透过镜片,他们首先看到的是一个紫红色的小火星。火星瞬间扩大为耀眼的火球,翻滚着向外扩展,熔岩一般覆盖了整座城市……

投在广岛的原子弹代号“小男孩”,爆炸当量1.25万吨。战后日本对外公布罹难人数为176987人。

灾难并没有结束,3天后,笼罩在雨雾中的日本长崎,空袭警报尖厉地叫着,人们四散逃命。突然,一道强烈的闪光撕开了天空。闪光过后,天黑了,整个城市在黑暗中崩裂了。一个巨大的火球被烟尘包裹着,朝天空翻滚。

大雨如注。天是黑的,雨是黑的。整座城市一片废墟,尸横遍地。幸存下来的人们在废墟上蠕动,被烧得面目全非。一部分尸体保持着生前原有的姿态被烧焦了,一辆电车的残骸里,挤满了把着扶手的尸体。爆炸中心区,尸体已被气化,焦黑的地上留下一副副人体形状的影子。

毁灭长崎的原子弹代号“胖子”,爆炸当量2万吨,造成四万多人死亡,6万人受伤。

又过了4年,1949年8月29日,苏联西伯利亚的荒原上,一朵蘑菇云突然升起,照亮了整个荒原。苏联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

1952年10月31日,太平洋上的埃尼威托克岛,一座高约两层楼的巨大炸弹,静静地躺在小岛上。小岛四周的洋面上停泊着各式战舰。战舰是旧的,上面安放了各种仪器设备,空无一人。随着一声惊天的巨响,小岛没了,小岛所在的位置形成一个巨大的漩涡,海水形成的数十道涟漪向外扩展,每道涟漪高达数十米。一艘艘战舰先是燃烧,爆炸,然后被巨浪撕碎,顷刻间被海水吞没。这是美国爆炸的第一颗氢弹,也是世界上的第一颗,代号为“麦克”,爆炸当量1040万吨,相当于八百多颗扔到广岛的原子弹。

1952年10月3日,英国进行了第一次原子弹试验;

1953年8月12日,苏联进行了第一次氢弹试验;

1960年2月13日,法国进行了第一次原子弹试验……

1945年,《纽约时报》在报道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情景时,用的题目是:“末日即将来临”!

核威胁的阴影,笼罩了世界。

章节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