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捐钱,带了个头,其他商人纷纷行动起来。
他们能够做生意赚钱,头脑自然不简单,知道利弊。
从如今的情况来看,只有楚国打败了汉军,他们才衣食无忧,可以继续做生意,保护自己的财产,并且没有性命之忧。
而楚国要是败了,汉军大举杀进他们的国家,他们将生死未卜,财产和性命都可能保不住了,他们不敢赌,既然如此,当然选择希望,楚国赢了,自然再好不过,要是输了,他们就只有听天由命了。
而且这不是没有任何的收益,做生意本来就是有风险的,他们既然做生意,自然知道有时候生意好,有时候生意坏。
他们现在等于是投资楚国的大军,要是胜利了,国家会还给他们投资的钱,还欠他们一个人情,以后必定会好好的帮助他们,更重要的是,那样可以保住自己的性命,还有绝大多数的财产。
至于输了,那就是投资化为乌有,能不能够保住性命,全看天意。
从性命上来说,这个投资划的来,至少可以买一个希望,但是从风险上来说,楚国打败汉军的机率很低,投资基本上是亏定了,高风险意味着高回报,而且他们这次不得不投资,既然没得选择,那当然是投资。
翁氏当铺的成年男子看着包氏布庄的老者说道:“包老爷子,你们布庄每年收入最少两万两银子上下,只捐五千两,未免太小气了吧?我们翁氏当铺虽然没有赚多少钱,但是也知道国之兴亡,匹夫有责,为了保护楚国的百姓,我们翁氏当铺愿意捐出一万两银子。”
很多商人差点说出一句我呸,当铺生意是最赚钱的,别人把东西便宜当掉,他转手卖出,不知道赚多少钱。
“翁老板,只捐一万两银子,未免太少了吧?”武氏粮铺的幕后大老板说道:“据我了解,你们大当铺每年的收入应该在三万两银子上下,而这么多年,应该赚了不少钱,可是却只捐出半年不到的钱财,实在是太吝啬了。”高声说道:“我们武氏粮铺愿意捐白银三万两,米三千石。”
在场的商人全部傻眼了,没想到武三竟然捐出这么多钱和粮食,莫非是疯了吧?
不过如今这个情况,楚国打胜仗才是最重要的,否则他们的钱财和性命都保不住。
武三捐那么多的钱财和粮食,也可以理解。
张丰和巫马明都有点诧异,没想到这个武氏粮铺捐出这么多钱,还有粮食。
这自然是值得非常高兴的事情,有那么多的粮食和金钱,就能够招募更多的兵马。
“我们梁记布庄也捐三万粮银子,助楚国大军击溃汉军。”又一个经营布匹生意的大商人说道。
包氏布庄的老者脸色一变,同是布庄,梁记布庄捐那么多,他们怎么能够落后,再次大声说道:“我们包氏布庄捐三万一千两白银。”
“……”
这是要压众人一筹,不过只多出一千两白银,对于众些大户商人来说,足够吝啬的。
但是对于小户商人和张丰、巫马明来说,这是一个不菲的数量,张丰和巫马明都非常的满意。
其它的商人纷纷报价,数量都在一万两银子以上,甚至还有的马商,既捐钱,又赠马。
“大家不要着急。”张丰突然说道:“我说了将来会还给大家的,就一定会还,等打败了汉军,大家捐了多少钱,都会悉数的还给你们,等我让人送来纸笔,将你们捐的银两和财物计算一下。”
巫马明有点诧异,觉得张丰这样做的是不是有点傻?众些商户是捐钱,并没有说要还,可是他要登记下来,将来还钱。
不过他也有点被张丰的公事公办感染到了,说一不二,值得人跟随,难怪大王会把天子剑和打败汉军的大任都托付给他。
众人都忘记了刚才张丰说过会还钱的事情,现在再次提前,都回想了起来。
刚才对方的确说过,等打败了汉军,就可以收回楚国的失土,还可以占领汉军的土地,在这些土地上有大量的财富,只要收回来了,就可以还钱给他们。
虽然众人有点不信楚国能打败汉军,就算是楚国人,也不抱任何信心了。
但要是能胜,把钱还回来,自然是最好不过的。
他们都希望把钱捐出去了,楚国能够打败汉军,那样的话,捐出去的钱可以收回来,还卖了楚军朝廷的人情,将来有事相助也好说,顺便也享受了救黎民于水火的感觉,顿时让自己变的高大上起来。
不过,打败汉军才是最重要的,还钱反而是其次。
如果打败不了汉军,他们的性命和财富都保不住了,只要打败了汉军,这一点点钱财根本算不了什么,反而楚国朝廷欠他们的人情更加重要。
张丰取来了纸笔,这个时代的纸,其实是竹简,虽然没有纸张那么方便,但是能够保存的时间更久。
在场的商人一个个报出自己商铺的名字,还有本名,然后是捐献的钱财等等。
有些人虽然知道楚国胜了,对他们好处多多,但是并不想捐那么多钱,舍不得。
可是现在张丰用纸笔登记了,他们必须多捐一点,不然拿不出手。
而且登记了下来,楚国万一打胜了,他们捐的那么少,能够获得楚国朝廷的感激吗?显然不能。
特别是有一些想少捐一点的大商户,捐的少要被登记起来做记录,泄露出去的话,会无比尴尬,他们只能够多捐一点。
有一些人倒是比较大方,有的是想靠钱财和张丰等人攀关系,让自己以后做生意更加的容易,还有的是,以后楚国胜利了,朝廷会还钱的,所以多捐一些并没有什么。
只有极少数的人是真的想保家卫国,多捐一些钱,出不了力,但是有钱,还是可以出一些的。
当大商户都争先恐后报上了自己捐钱的数目后,一些经营生意比较小的商户,也来报上自己捐的钱财。
“冯记铁铺,捐银两千两。”
“赵记酒楼,捐银三千两。”
“怡春院,捐银五千两。”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