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章书说到:“我和袁熙一共列出八项疑点?”
那么现在先来解决第一项即:“1:李傲当年为何要离开江西?”这一点关于的是李傲的身世之谜,了解和揭开李傲的身世有助于更好的分析李傲的办事行为如何。
于是我便问道“李傲家里都有些谁。”这些我想袁熙作为李傲的对手,应该有一段时间专门去了解李傲的家庭成员。
袁熙果然不负我的所料,很快的就解答出了李傲的身世“他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意外去世了。”袁熙是这样说的,他虽然不了解我问这个做什么,但还是很快的解答了我的疑问。
于是我又问道“李傲今年多大?”李傲的父母这条线索已经终结了,在探查下去也不会有太多的价值。
虽然袁熙还是不明白,但他还是快速的解答了我的疑问“28岁,干嘛?”
我的脑海中已经隐隐约约的抓住了什么,但还不是很清晰。
于是我又问道“李傲是什么时候离开的江西?”这次我只能用推理论证的手法来鉴别我脑海中的信息。
“我哪知道”袁熙看起来已经被我搞的迷惑了,他已经有点语无伦次的样子真好笑。
“他今年28岁,算他10岁离开的江西,距离现在有18年了对吧?”我给出了一个假设论证,只要沿着这个论证推理下去,应该不难得出李傲当年为何要离开江西?
“嗯。”袁熙已经被太阳晒得迷糊了,只知道继续跟着我的思路往下走。
“现在是光绪四年,18年前是咸丰年间,咸丰年间在江西发生的大事就一件,是什么你清楚吧!”我一边向屋里走去一边说着,说实话,今天的太阳可真毒啊!
“镇压太平天国。”袁熙进了屋子里,脑袋终于清醒了一点。他终于想起了咸丰年间发生在江西以及周边省份的那件大事。
那么,李傲很小的时候发生了镇压太平天国的事件,又恰巧在镇压太平天国的这几年李傲的父母意外去世了,那么我们可不可以这么说,这俩件事是不是有着一定的联系呢?如果没有,那么再加上李傲的背井离乡。
于是我们不难推断出李傲以及他父母都是太平天国的子民,那这样看来对,李傲离开就和这件“镇压太平天国”的大事有着关系。那么第一点解释清楚了。
只见袁熙很是愤怒的从板凳上站起身来大声的呵斥道“太平天国,太平天国……说什么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哼,不过是一句骗人的鬼话罢了。什么是天国,什么是太平?……”
见袁熙这模样。我一时倒糊涂了。听袁熙说话地语气,似乎对太平天国颇为不屑,但是从反应来看,应该又很是了解太平军的历史。要不人也不会说出“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这样的言论。
袁熙也显然意识到了自己的失态,忙掩饰着道:“太平天国,我也只是听说而已。哼,都说什么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据我看来。也未必如此!”
我听得眉头一皱。在我的印象中,晚清时期唯一的亮点,大概也就是太平天国了。毕竟教科书上说,太平天国奋战十四年,纵横十八省,威震全中国。自古以来的农民起义。这也算是最为波澜壮阔的一页了。
现在接下来解决第二项即:“2:李傲在中原拜的谁为师?”
李傲在江西这片土地上消失了10多年,最多的时间就是花在拜师学艺这条道路上的。而李傲的武艺是在中原得到的长足的进步,由原先一个一点武艺也不会的毛头小子成长成一代大侠,那么会是谁教给他武艺的呢?
“这个不难解释了吧!”袁熙笑着对我说道,看来他也喜欢上了这样猜测一个人的生活轨迹。
“是啊,那李傲到底拜的谁为师?”我想了一下历史上太平军的将领,从洪秀全,杨秀清,李秀成……等等的太平军的将领,发现一个使枪的都没有。
“林广轩。”这时候倒是袁熙说出了一个人物来。
“林广轩是谁?”我很是不解的问道。
“林广轩这个人有着一身的本领,也是使枪的一把好手。是太平军东王杨秀清麾下的大将。攻打武汉三镇的时候立了大功,受封飞虎将军后调任到中原作战。”袁熙娓娓道来。
那么可以理解,当年李傲因为是太平军的后代,父母死后被迫离开江西去了中原,而后又被林广轩看重收入门下。那么第二点解释清楚了。
接下来解决第三项即:“3:李傲又为何离开中原?”
这次不等我说袁熙就猜出来了,他兴奋的说道“是因为林广轩的原因?林广轩在同治二年就战死了,所以李傲就又离开了中原。”说完这些,袁熙含给我讲了林广轩的最后一战。
林广轩最终兵败渭河畔,但是他舍生取义的一死,气壮山河。
当时他分兵三路,以赖裕新领前军,突入山南;李福猷领后军,回攻山北,成功诱开敌军,自己率领三万精兵,准备抢渡渭河,进取太原府。
不料渡河前夜,突降大雨,导致山洪爆发,渡河受阻。清军利用这一天赐良机,迅速集结兵力,封锁了对岸。三天后大雨方停。
就在这时林广轩组织大军抢渡,五千精兵已经渡过了河心,谁知河水竟突然再次暴涨,五千精锐无一生还。这一来导致战局急转直下。
当时已经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连战马都吃光了,只能吃桑叶。加上痢疾流行,将士饥疲不堪。林广轩自知身陷绝境,自投洗马毂敌营,欲舍命以全三军。
话说当林广轩洗马毂清营时,路过凉桥,其部属几百人持刀护送到清军把守的东桥头。待林广轩过了凉桥,数百部将放声大哭,手执钢刀狂砍崖石。直至现在,凉桥东边地一座山崖上尚有斑斑刀痕。
我听完后不竟感叹道“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不如死啊。”
袁熙很小心地说:“……最后那句是生死相许。”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章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