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后,请勿生气。眼前的景象确实令人惊叹,我们的感叹也只是情不自禁而已。”
太子朱标的声音从马车外传来。
朱元璋闻言,脸色愈发难看,百姓疾苦,饥荒之景令人心酸。
然而,这些臣子,甚至还包括他最看好的太子,却在这个时刻胡言乱语。
朱元璋的怒火几乎难以抑制。
他猛地掀开帘子,满脸怒容地走下马车。
可抬头一瞥的下一秒, 朱元璋卡壳了,恍若置身梦境。
眼前整洁平整的道路,路宽甚至超过应天府的官道,两侧金色的稻浪映入眼帘,高大的稻穗沉甸甸地弯曲着,一望无际。
朱元璋几十年的人生经历都从未见过如此丰收的景象。
“妹子,我是不是在白日做梦?这是丰收的景象吧?”
朱元璋迅速走了几步,拉住马皇后的手,眼前的一幕让他感到难以置信。
“重八哥,没做梦,这…这是真的丰收啊。”
马皇后同样没想到会看到如此景象,难怪众臣和稳重的太子发出惊叹。
战乱刚停,百废待兴,什么景象能比得上眼前这片丰收的田野更让人激动?!
朱元璋深吸一口气,心中的怒气瞬间被眼前的景象所淡化。
他迅速走了两步,伸手去摸麦穗,沉甸甸的果实让他感受到真实。朱元璋问道:“现在到哪里了?县令何人?”
很快,太子朱标回报,“已查明,此地刚好属于琼州地界,隶属琼州县令朱英管辖范围内。”
“而这位县令之前曾在元庭下做过三河县文书,后来元庭被灭后被三河县百姓保举成县令,去年年底调任琼州县令。”
朱元璋闻言,也感到惊讶。当年元庭的腐败可是自上而下,居然还有一处的文书能被百姓拥戴保举成县令,当真是不容易,可见这个和自己同姓的朱英是个好县令。
自从微服私访以来,一路疮痍满目,而此刻所闻所见,让朱元璋神情轻松不少,冲着马皇后伸伸手,“大妹子,陪我走走…”
紧接着他踱步于宽敞的马路上,时不时扫望两侧丰收的稻田,比看御花园的奇珍异花还认真。
越行越远,朱元璋越发惊讶。
不知不觉间,朱元璋带着一众人走到村落附近。
只见村民们忙着丰收,满足的面孔中哪里有半点枯槁骨瘦的模样,孩童们更是来回穿梭在稻田中,爽朗的欢笑声久久不散。
此情此景和之前饥民遍地的景象形成剧烈冲击,如果说之前那些地方犹如炼狱,那此地便宛如人间桃源地。
周围的臣子们也都伸长脖子,一遍又一遍地揉搓着双眼,生怕所见为幻境。
还是胡惟庸反应最快,低声道:“祝贺陛下!琼州百姓富足,实为大明之福。”
此番马屁恰如其分击中了朱元璋的心弦——让百姓丰衣足食正是他毕生所追求。
“琼州县令当真不错…”
就在朱元璋点头夸赞时候,旁边扛着锄头坐在农垦边上休息的老汉扫了眼朱元璋等人,打断道:“诸位是外面来的吧?我家县令又岂是不错。如今到处就是饿死的人,唯有咱琼州人不仅饿不到,还家家都吃上了白米饭。”
正好这时老汉的家人送来的饭碗,朱元璋等人看到里面不仅有白米饭,上面还覆盖着鸡蛋、菜丁、肉沫还有一些粉红色切成丝状的菜肴,更要命的是整个菜肴油光发亮,一看就是放了不少油的,菜香味道扑面而来,让人看着就胃口大开。
“放肆!陛,我家老爷说话哪有你插嘴的时候!”
胡惟庸张口呵斥这位老汉,更想招呼侍卫把人赶走,却被朱元璋制止,“退下!”
随后,朱元璋走到农垦边,坐在老汉身侧,想问什么,只是很不巧的是他肚子咕咕响起来。
老汉则是愣了下,随后笑道:“诸位不嫌弃的话,可要尝尝我家的农家饭?”
朱元璋还未开口,而太子朱标却凑了过来,礼貌向老汉问道, “老大爷,您家的余粮还很多吗?”
非但朱标好奇,其他随行人员也很好奇。
毕竟他们这一行也是十几个人,这老汉却很随意邀请他们去吃一顿有荤有素的家常菜。
尤其现在还是饥荒当头,这情形如何不令他们惊异?
老汉扒拉了几口饭菜,看了这一行人,若有所思,随后回道:“我家县令说过有朋自远方来什么好好招待,新粮存量够大家伙吃这么一顿。”
说完后,老汉又给送饭来的大孙子吩咐道:“你先赶回去让你奶好好做一顿。”
老汉把朱元璋这行人带回家,正好赶上热饭出锅。
朱元璋看着油光发亮的十几个盛着饭菜的海碗,致谢道:“这顿吃完了,只能委屈大爷家人吃旧粮了啊。”
老汉摆摆手,“不,我家县令大人说旧粮上交税粮,新粮放得住,让我们都留的新粮。”
一行人突然无语,但在老汉陆陆续续讲述朱英为县令后种种为民的施政后,对这位小县令越发感兴趣。
老汉看大家还不动筷子,解释道:“别看这只有一个饭碗,但有饭有菜有肉,县令大人说这叫快餐,拌在一起吃,很下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