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高僧大德的行谊有何特殊之处?首先,以历代高僧大德四种处事的态度来说明他们的行谊典范。
一、从清高朴素看古德的行谊
(一)僧稠大师
南北朝的僧稠大师,有一天,齐国的文宣帝特地前来拜访他,他却坐着不肯到门外迎接,弟子们对他说:“今天来的是皇帝,请师父屈驾到门外去迎接一下吧!”僧稠大师听了仍然坐着,连动都不动一下,齐文宣帝并不因此而责怪僧稠大师。
皇帝走了之后,僧稠大师说:“不是我喜欢在皇帝面前摆架子,不去迎接他。过去在佛陀时代,有一位宾头卢颇罗堕尊者,因为到门外七步去迎接优填王,致使优填王失国七年,才又恢复王位。我身为人天师范,因此,我不愿出去迎接齐文宣帝而使他损了福德,所以我坐在这里,祈求他国基巩固。”
在泰国,不管你身份如何,只要出家披上袈裟,虽是国王将相,也要对你顶礼致敬;同样,地位尊贵如僧皇的出家人,只要脱去袈裟,也就跟平民一样了。
从僧稠大师不迎接帝王的事迹,以及佛教国家恭敬三宝的行为来看,出家为僧,为人天师范,自有其值得礼敬之处。
(二)道悦禅师
隋朝时,朱粲造反,在他洗劫寺庙之后,不知前面路途如何走,要求道悦禅师带路,道悦禅师坐着不动,朱粲怒斥说:“怎么不走?”
“我是比丘,不是带路的人。”
朱粲说:“你是比丘,好!”
说着就把手上大刀按在禅师的脖子上,继续说:“你要头吗?”道悦禅师说:“头可以不要,但是脚跟是我的根本,我不能改变我的根本。”
道悦禅师不为叛贼引路,正说明僧宝僧格的高尚。
(三)憨山大师
明朝的憨山大师,12岁出家,19岁受戒。受戒之后,背上生了严重的疮,医生束手无策,他只好求助于三宝,心中对着佛陀发愿,要虔诵《华严经》十部,希望能忏悔业障,发了愿之后,不可思议,他背上的疮便不治而愈。背痛好了以后,大约有一个月的时间,每天的生活好像梦游一样,对世间的种种荣辱毁誉,都不放在心上,甚至在街上,张着眼睛却看不到人,也看不到房子,这个时候的他,心已经栖息于另外一个世界了。
憨山大师本是住在江南,气候温和,他感到在这样的环境修行,不容易刻苦自励,便到北方寒冷的气候去磨炼自己。到了北方,天气严寒,单薄的衣服难以支持,北方人见了,同情地说:“这个出家人好可怜啊!只有这件单薄的衣服,穷得这样子。”憨山大师说:“我有三衣一钵,足以抵过万种的富贵。”
古德们视荣华富贵如过眼云烟。同样地,如果我们能对物欲减少一分,我们的人格就能升高一分;我们对世间的情念减少一分,我们的道念就能增加一分。
二、从忍让谦虚看古德的行谊
(一)白隐禅师
有一位白隐禅师,非常有德行,门徒也很多。距离他的寺院不远,有一户开布店的人家,全家都是白隐禅师的信徒。可是他们家的女儿却和一位行为不正的年轻人发生性关系,还没有出嫁就要做妈妈,实在很没有面子,做父亲的一再逼问女儿,到底是和谁造的孽种?女儿生怕一讲出来,他的男朋友会被父亲打死,所以一直不肯讲。后来经不起父亲的一再逼问,她忽然念头一动,爸爸最尊敬白隐禅师,因此就说:“爸爸,我肚子里的小孩是跟白隐禅师有的。”爸爸一听,整个人像天崩地裂一般,万万想不到竟有这样的事,白隐禅师是他最敬重的人呀!他怒气冲冲地拿着木棒,找到白隐禅师,不由分说地痛打一顿:“你这个坏家伙,你和我女儿做的好事!”
“我和你的女儿什么事啊?”
“哼!你还耍赖!”说着,对白隐禅师又是一顿毒打。
白隐禅师觉得不太对劲,但仔细一想对方的话,明白一些端倪,他心想,这个时候辩论也没有用,而且又是关系着一个女孩子的名节,唉!算了!
小孩呱呱坠地以后,女孩的父亲把小孩抱到寺院一掼,丢给白隐禅师说:“这就是你的孽种,还给你!”
从此白隐禅师做了这小孩的保姆,天天带着小孩化缘奶汁,到处遭受辱骂与耻笑:“这个坏和尚!”“这个不正经的和尚!”但是白隐禅师不论受到如何蹧蹋,仍是默默地抚养这小孩。
在这之前,小姐的男朋友早已吓得逃跑到外地去了,过了好几年,他回来找这位小姐,问起过去的事。小姐说:“你这个没心肝的人,你走了,我没有办法,只好说这个小孩是跟白隐禅师有的。”
年轻人一听马上说:“你怎么可以诬蔑禅师呢?他也是我的师父。我们真是罪过啊!现在怎么办呢?”
小姐说:“只好去向白隐禅师忏悔!”
听了女儿表明事实真相,父母亲心里感到无限懊悔,立刻带着全家大小,向白隐禅师赔罪忏悔。白隐禅师听了以后,也没生气,只简单地说:“这小孩是你们的,你们就抱回去吧!”
受侮辱、受委屈,一点也不辩论,这种修行,实在不容易。我们被人冤枉,受到委屈,没有关系,时间会为我们洗清一切。别人会冤枉我、欺侮我,因果、佛菩萨不会冤枉我、欺侮我。
(二)慈航菩萨
汐止弥勒内院,有一位肉身不坏的慈航菩萨。他在世时,有一次,说了一段他自己的故事给我听,他说:
你看,我这么胖,肚子这么大,人家都笑我像弥勒菩萨,但是我过去并不是这样,身材很瘦的。怎么会胖起来呢?有一年,我在福州帮忙传戒的戒期,有一次上厕所去解手,匆忙之间,忘了带卫生纸,幸好大陆丛林的厕所一个接着一个,我对旁边的人说:‘喂!你有没有纸?’那个人扬手递过纸来,我顺手一接,发觉竟是这个家伙用过了的,害我捉了一手的大便,我没吭声,谁叫我不带纸呢?后来戒期结束,我分了八十块银洋,放在包袱里,刚好拿卫生纸给我的那个人在那里,他主动帮我搬行李,后来我发觉银洋少了很多,无可怀疑的,一定是这个家伙动了手脚。那时银洋的价值很大,但是我心里想,钱用完了,还可以再得到,一个人的名节一旦毁了,一生都完了,为了这一点,也不再追究,反过来再拿几个银洋给他。后来这个人买了许多东西,别人怀疑他的钱到底是从哪里来的?但我一直没有道出这个底细,从此以后,我就胖起来了。
忍耐,是一种阴德,可以增加福报。所以,如果有人欺侮你、冤枉你,不必伤心,要感到欢喜,因为他为你送来了福德。
(三)鸠摩罗什大师
翻译经典的鸠摩罗什大师,他最初跟随盘头达多出家,跟他学习小乘佛法,后来鸠摩罗什习得大乘佛法,盘头达多知道后,反拜他为师,成为大乘小乘互为师父的美谈。
这种以真理为师,不计较名位,互相忍让、谦虚的精神,实在值得我们效法。
三、从处世泰然看古德的行谊
(一)圆瑛法师
佛教开大座的讲经,开始有信徒代表迎请法师,讲完经以后,维那法师会说:“打引磬,送法师回寮。”等于国宾离开时,放礼炮送他一样。有一次,圆瑛法师讲经圆满了,维那法师有些紧张,竟然把“打引磬,送法师回寮”,呼成:“打法师,送引磬回寮。”圆瑛法师听到维那法师这么一喊,马上回答:“不用打,我自己回去。”处世泰然的大师,不论好坏之境,总能一笑置之。
(二)弘一大师
四大高僧之一的弘一大师,对于物质上的生活享受,一向处之泰然。有一次,他的好朋友夏丏尊教授来拜访他,和他一起用餐。餐桌上只有一碟菜,夏丏尊吃了一口,实在难以下咽,又不好意思嫌弃,只好苦着一张脸说:“这菜好咸。”
弘一大师面不改色地吃着菜,欢喜地回答:“咸也有咸的味道。”
即使是用了几年破烂的毛巾,他还是不愿意汰旧换新,一再婉拒别人的好意,仍是一贯地笑说:“还可以用嘛!”床铺爬满了臭虫,换成别人片刻也难安住,但是他却夜夜无忧,一觉到天明。
(三)重显禅师
宋朝的重显禅师,想到浙江的雪窦寺去参学,路途上遇到夙有德望的长者乡亲,他闻知禅师要到浙江雪窦寺参学,就自告奋勇地说:“雪窦寺的住持大和尚,和我是相交多年的好友,我写封介绍信给你,你带着信给他,一定会受到礼遇的。”重显禅师感谢长者的好意,带着他的介绍信上路,经过几个月的跋涉,终于到了浙江雪窦寺。
时光匆匆,重显禅师在雪窦寺已有五年了。有一天同乡的长者来拜会住持和尚,谈起此事,探问重显禅师的近况:“当时我替他写了介绍信,不知道有没有交给住持和尚?”
住持闻语,十分讶异:
“这个人确实已进禅堂参修,倒是没收到你说的信。”
于是,住持派人把重显禅师找来。同乡的长者问:“你为什么没有把我写的介绍信给住持和尚呢?”
重显禅师回答:“出家人应是一无所求地随缘参学,介绍信所带来的特别待遇,只会使我生起傲慢,反而阻碍我的修行。因此,我并没有把你的信转呈住持,今日你既已到此,我就把信还给你吧!”重显禅师五年来隐晦自泰,不求闻达,那种磊落洒脱的气度,没有几个人可以与之相比的。他得到住持和尚的欣赏,将管理雪窦寺的重责大任交给他,光大门庭,令禅宗大树法幢,后人尊称他为雪窦重显禅师。
现在的人,都禁不起人情冷暖的考验,也经不起折磨考验,所以从古代大德的行谊看来,我们知道,他们对世间好坏都能处之泰然,也因此才能成为一代大师。
四、从忠孝勇敢看古德的行谊
(一)道楷禅师
宋朝的道楷禅师,他的德行节操也是难能可贵的。有一次,皇帝要赏赐紫袈裟给他,并封号为定照禅师,道楷禅师视功名富贵如浮云,不肯接受。皇上再派开封府尹李孝寿说明皇上奖赏之意,他仍然不肯接受。皇帝生气了,派人去捉拿,使者知道道楷禅师是很忠诚的人,借故问说:“禅师身体有病吧?”
道楷禅师说:“没有。”
使者又说:“只要说有病,就可以不受处罚了。”
道楷禅师说:“我怎么可以说身体不好来欺骗皇上,来获免受罚呢?不可以的。”
对一般人而言,皇帝要颁发奖赏,那是求之不得的事,道楷禅师却保持修道高操的风范,莲池大师曾赞叹道楷禅师:“荣及而辞,人所难也;辞而致罚,受罚而不欺,不曰难中之难乎!”他的清高,以及无欺的勇敢精神,真是令人敬佩不已!
(二)法遇法师
晋朝的法遇法师,侍奉道安大师为师,是位大根器的人,有400多人跟随他学习佛法,有一次,有一位游方僧喝了酒,法遇知道以后,只加以处罚而没有迁单开除。道安大师知道这件事,认为犯了佛门严重的戒规,却不严格执行戒法,如何领众竖立法幢?所以立刻准备竹筒,内中装一竹杖,派人送给法遇法师,法遇法师打开竹筒看见竹杖,明白是为了喝酒这件事,远劳师父忧虑,心中惭愧万分,马上敲钟集众,供起香案,自己伏在地上,请维那法师用竹杖鞭打,代替道安大师处罚自己训众不严的过错。
这种事情,若是换了现代的年轻出家人,一定先打碎竹筒,折断竹杖,然后说:“这个老家伙,太爱管闲事了。”回想古代大德,他们那种尊师重道,孝敬师长,勇于认错的态度,实在是我们所应学习的地方。
(三)法冲法师
唐朝贞观初年,朝廷下令,凡是不经政府许可而私下度人出家者,判处死刑。有许多私自剃度的出家人,就逃到法冲法师处避难,使得粮食缺乏。法冲法师亲自到县府,请求布施道粮,并说如果要判死刑,他可以顶替众人的罪。官府受到他的勇敢与大义所感动,冒犯法网周济粮食给他。
一般人为了个人的利益,容易生起勇气;但为大众的利益,牺牲自己的生命,这种勇气就会有所计较了。古代大德常常为了大众的利益,为了佛法的延续,表现出勇敢的精神,甚至牺牲生命都在所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