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教你看懂工资单 §看什么

津补贴是收入悬殊的关键

按理说,工资和津补贴的关系应该是工资占大头、津补贴只能作为一种补充。可是在中国,普遍的情形是正好颠倒了过来。

津补贴拉大了收入差距

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工资制度不完善造成的。因为工资制度不完善,所以只好在津补贴上动脑筋,不断地打补丁,结果越打越多,就造成了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二是分配政策是有权部门制定的,有权部门利用不涨工资涨补贴的办法来规避个人所得税,扩大贫富两极分化。

以2015年4月新《预算法》正式实施后中央机关单位首次公开的预算表为例,各种津补贴总额就居然高达基本工资的1.72倍。具体数据是:在83个中央机关单位中,工资福利支出总额为918.2亿元,占这些部门基本支出总额的60%;换句话说就是,在这些部门的基本支出中,60%是用来发放工资和福利的。而在这918.2亿元中,基本工资总额为286.5亿元,占比31.2%;津补贴总额为494.1亿元,占比53.8%;除此以外,还有社会保障费用、伙食费、伙食补助费、绩效工资等,以及加班工资、临时工工资支出等其他工资福利支出。容易看出,津贴补贴占比过高,尤其是缺少“在职职工人数”这一关键信息,不利于勤政廉政。[1]

下面通过三张工资单实例来加以佐证。

第一张工资单:公务员的

这是国务院某部委一位工龄5年的公务员的工资单,具体数额是:

第一部分是工资,包括职务工资400元、级别工资450元,这样加起来就是基本工资850元。因为这一部分没有超过3500元,所以不用缴纳个人所得税。

第二部分是津补贴,包括工作性津贴2000元、生活性津贴3000元、住房补贴900元、机关补贴150元、通讯津贴130元、津贴170元、附补10元,这样加起来就是6360元。由于补贴类收入不属于工资,所以这部分仍然不用缴纳个人所得税,“逃税”就这样形成了。

这两个部分加起来就是他的月收入7210元。容易看出,在他的月收入中,工资只占11.8%,津补贴却要占到88.2%,津补贴是工资的7.5倍。此外,要代扣代缴个人承担的住房公积金900元,至于养老金和医疗保险等当时是由国家负担的、不用自己缴纳,所以他的实发工资是6310元。

第二张工资单:事业单位的

这是新华社某下属机构一位工龄3年的事业编制人员的工资单,具体数额是:

第一部分是工资,包括基本工资850元、考勤奖400元、加班费164元,合计1414元。因为这一部分同样没有超过3500元,所以不用缴纳个人所得税。

第二部分是津补贴,包括工龄补贴30元、职称补贴300元、岗位津贴4188元、车贴400元,合计4918元。因为这个部分属于补贴类收入,所以同样不用缴纳个人所得税。

这两部分加起来就是他的月收入6332元。从构成看,工资在月收入中所占比重为22.3%,津补贴所占比重为77.7%,津补贴是工资的3.5倍。此外,要代扣代缴个人承担的住房公积金1000元,至于养老金和医疗保险等当时也是由国家负担的、不用自己缴纳,所以他的实发工资是5332元。

第三张工资单:私营企业的

这是北京某私营企业一位工龄3年的合同制职工的工资单。由于该公司实行的是计件制,所以工资项目很简单,只有一栏6200元,没有其他任何津补贴。其中,要代扣代缴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1376元;并且因为是工资性收入,又超过3500元起征点,所以还要缴纳个人所得税39.72元,这样,他的实发工资就变成了4784.28元。[2]

容易看出,第三张工资单的工资数额比前面两张都要低,但由于是俗称的“泥饭碗”而不是前面这两只“铁饭碗”,所以仅仅因为工资和津补贴项目不同,个人所得税就只能轮到他来缴了。而如果一碗水端平的话,本该是前面两位缴得更多才合理。不但如此,他所扣缴的这笔所得税虽然数额不大,但却已经构成进一步拉大彼此收入差距的砝码。

所以,可以得出这样一条结论:“基本工资不是问题,补贴才是最大的秘密。”合理吗?当然不合理。如果要合理的话,那么无论是叫“工资”还是那些名不副实的“津贴”“补贴”都该计缴个人所得税,怎么会有收入低的人要缴、收入高的人反而不用缴的道理呢!许多津补贴并不出现在工资单上更严重的是,许多津贴、补贴、福利根本不在工资单上,如银行卡、购物卡、电影卡、公园卡、健身卡、高尔夫球卡以及各种各样的门槛,这就更拉大了收入差距和贫富悬殊,纵容贪污腐败和行贿受贿。

某大型国有石油企业下属某分公司部门经理高某透露,他们的职工每个月工资单上出现的栏目主要是岗位工资、工龄津贴、奖金、岗位津贴、住房补贴、工资外收入、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个人所得税、企业年金中个人扣缴的部分等。这些都是打在工资卡上的,每个职工相差不大,多数在6500至8000元,最多的能拿到1万以上。收入悬殊的部分主要在于其他福利,如误餐补贴、交通补贴、通讯补助等,其中“最值钱”的是分房和北京户口。

以分房为例,他就在2009年分到一套房子。当时单位里团购了2000多套住宅,当然不是每个人都有,而是会设置许多条条框框。他分到的这套三居室,市场价是每平方米23000元,可是他们只要自掏8000元就行;如果你能拿到这样一套房子,一转手就能净赚100多万,抵得上别人累死累活地干10多年。显而易见,这些都不会出现在工资单上。

另外,就是北京户口。北京有许多单位包括外资企业都无法解决外地应届本科毕业生在北京落户,黑市上“代办户口”的标价超过10万元;可是,就有些大型国有企业能够解决北京户口。而一旦拥有北京户口,如果按签订3年合同计算,就可以因为省下这笔代办户口的费用,相当于每月工资变相增加3000元,这也是不可能在工资单上看到的。[3]

时代变迁的烙印

津补贴数量和金额的变化,反映了时代变迁的烙印。回过头来看过去计划经济时代的“大锅饭”,每个人的工资收入相差不大,主要就在于津补贴项目很少,收入差距仅仅体现在工资级差上。

相反,看现在的津补贴项目已经相当“丰富”了,全国机关事业单位眼花缭乱的津补贴名目居然多达300项。

仅仅以特岗津贴(全称“特殊岗位津贴”)为例,类别就有:①警衔津贴;②法医、毒物化验人员保健津贴;③审计补贴;④环境保护监测津贴;⑤纪检、监察办案人员补贴;⑥检察官检察津贴;⑦法官审判津贴;⑧税务部门工作人员税务征收津贴;⑨财政部门农业税收工作人员征收津贴;⑩司法助理员岗位津贴;11.人民警察值勤岗位津贴;12.密码人员岗位津贴。在这里,图书馆的特岗津贴是指有毒有害人员保健津贴。

许多津补贴发放是非法的

不用说,在全国多达300项的津补贴项目中,许多是非法的,即通常所说的“巧立名目、乱发滥发。”这种情形通常出现在机关事业单位或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就不会有这种说法,如果这些单位发的津补贴多,只能表明这家企业待遇高、福利好。因为市场化企业拥有制定劳动报酬的完全自主权,只要不违反最低工资标准就行;可是机关事业单位或国有企业不同,这些单位滥发津补贴的实质是私分国有资产。

正如上面所说,既然是非法津补贴,那么显而易见,就不会出现在工资单上;最终能够出现在工资单上的项目,也不太可能是本地区独此一家,只有“你有、我有、全都有”,才会法不责众。

机关事业单位乱发滥发津补贴的行为由来已久,20世纪90年代开始勃兴,这才导致在2006年的公务员工资改革方案中规定,要“在清理规范津贴补贴的基础上,实施地区附加津贴制度。”可是这一方案出台后,一直没有具体执行办法,所以便引发了接下来各类五花八门的津补贴蜂涌而出的一幕;同时,也导致不同系统、不同地区的公务员收入因此而产生巨大差异。统计表明,各地擅自给公务员发放的津补贴项目居然多达300项,而这又为2011年规范公务员津补贴埋下了伏笔。仅仅武汉一地,清退出来的2007至2009年多发的津补贴规模就有几千万元。[4]

以其中的住房公积金为例。2011年,中国石油某下属企业52名职工中缴存公积金数额超过9万元的有10人,最高的达到12万元,也就是说每个月1万元;再加上个人缴存的部分,最高的职工2011年住房公积金账户里有16.7万元,什么缴存比例、上限等等都形同虚设。更不用说,该公司普通职工当年发放的购物卡还有2万元。在这背后,只能用一句话来形容,那就是“有钱(权)就是任性”。[5]

与非法滥发津补贴行为有牵连但又不完全一样的是,各种回扣、受贿和灰色收入夹杂在其中极尽挑逗之能事,也让许多公务员大大自肥了一把。

北京市朝阳区政府某部门的一位正科级干部就介绍说:“帮人家牵线搭桥就可以拿钱,反正很多事情政策上是模棱两可的;从几百万的活动经费中抽出几十万、几千万的装修款中抽出几百万都是很容易的事;办公用品的采购如果不到指定的点,就有利可图;还有发票的报销,编个瞎话骗领导签字也很普遍。”

在他看来,这些都是公务员获取灰色收入的途径。他发现,能不能取得灰色收入与公务员是什么级别、在什么部门关系不大,只要手中有一点权力,并且又愿意这样做,就都可以“变现”;即使是普通科员,只要想想办法就也一定能弄到钱。他透露说:“只要不是‘黑’钱太多、没人举报,就不会被发现;即使惩处,也是内部处理居多,降职或者调到其他地方。我一年弄个20万难度也不会很大,只是不屑于这么做。”[6]

不用说,这就不是滥发津补贴的行为了,而是涉嫌犯罪。而所有这些也都是不可能出现在工资单上的,所以,你在工资单上决然看不到。这也是为什么你隔壁的某人工资并不高,可是手上却有好几套房子;而你们夫妻俩经常加班加点,可是至今连第一套住房的按揭也还没有还清的原因。单看工资单存在着诸多局限性。

1 王姝、温薷:《83部门首晒工资福利:预算918亿,津贴是工资2倍》,载《新京报》,2015年4月18日。

2 《藏在三张工资单里的秘密》,腾讯网,2013年4月24日。

3 殷俊、刘明霞:《国有石油公司职工晒工资单,自曝买房便宜100万》,载《财经国家周刊》,2010年4月15日。

4 张默宁:《公务员涨工资的尴尬》,载《南风窗》,2012年5月1日。

5 戴熙婷:《中石油土豪岁月:食堂女工貌美领导有团购房》,载《新京报》,2015年3月21日。

6 张默宁:《公务员涨工资的尴尬》,载《南风窗》,2012年5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