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武断的格言叫“付出总有回报”;另一句更武断,干脆认为“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从理想状态看,但愿是这样;可一旦理想变成“利想”,还能到哪里去寻找这样的公平呢?所以,现实中看到的更多是歌手孙悦在《祝你平安》中广为传唱的两句歌词:“你的所得还那样少吗?你的付出还那样多吗?”理想很丰满,现实太骨感。
这两句歌词好像就是写给本书的。对于绝大多数工薪阶层来说,工资是他们主要甚至唯一的收入来源。在“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的”年代,人们对金钱的追求用力过猛不难理解。在付出与收获不成比例的背景下,人人都有一股想揭开工资单神秘之处的冲动:这张小小的狭长纸条(现在多数情况下就连这张小纸条都省了)上面都记载了些啥?这些栏目和数字究竟是什么意思?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会造成各人的贫富悬殊?什么时候我也可以像某某那样先富起来或至少缩小鸿沟?
还别说,有太多的工薪阶层一辈子都没真正拉直过这些问号,99%的人说不出“五险一金”的子丑寅卯来,最终只好带到棺材里去。
于是,就有了这些年流行晒工资单的时尚,试图通过“疑义相与析”来寻求答案。可是,更多情况下依旧是找不到所要的答案。尤其是每到年末年初时,政府和研究机构都会公布各种数据,工薪阶层便也会趁机热闹一把,纷纷把工资单拿出来晒一晒,算是一份个人的年终盘点。
虽说钱不是衡量人生价值和生活意义的主要标准,更谈不上是唯一标准,但古今中外,没有人比自己更关心自身利益。《小康》杂志的调查表明,“收入高低”位居“影响国人幸福感的十大因素”之首;40%的受访者认为,提升幸福感最有用的是“提高工资水平”。而就是这种晒工资单,引发了我对工资单构成及其历史与现实的研究兴趣,促成写作此书,同时也是为了帮助广大工薪阶层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不用说,工资单虽说是个人的,可是在它面前和背后所反映的表面现象和深层次问题,却是整个社会和民族的,关系到人的尊严、民族兴旺和国家崛起。如果一个国家整体富强了,广大公民的生活水准却没有因此得到同步提高,这时候发牢骚是很好理解的,这其实也反映了每个人对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期盼、对社会贫富悬殊的担忧;一句话,彰显了对未来改革和国家命运的关注。同时,也可以给每一位读者以多重启发:
一方面,虽说“人无横财不富,马无野草不肥”,真正的富翁并不靠工资吃饭;但仔细考察工资单及其构成、行业特征、地区特点、横向比较、纵向流变,仍然非常有意义,因为这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民族、时代发展潮流的折射。即使往小了说,也能从中读出世间百态和民生艰辛来。
另一方面,从工资单进一步看“人生单”,同样是一项一项的。其中有许多项目不仅看不懂,而且别无选择。如什么时间出生在什么家庭、上什么学校、读什么专业、找什么工作,能不能买房、有没有结婚、生不生孩子……,几乎都是必答题,并非选择题;一旦你开始答题,后面的选项就会纷至沓来,和工资单上的项目、数字一样,别无选择。当然,如果你要换张工资单也不是不可以,跳槽便是;可是要想换人生单就没这般容易了,多数情况下是没有选择。直到有一天把这些程序都走完了,你也就该躲到地平线下面去了。
诚然,工资收入和个人财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政府既然倡导官员财产公示,那么就有必要也制定一部《工资法》、实行收入实名制,而这又必须从公开、规范工资单做起。如果有一天全国实行了统一格式的工资单,就像购房合同那样有就填没有就不填,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本书作为国内第一本研究工资单的著作,体例别致,观点新颖,论述清晰,分析深刻到位,结构干净利落,希望能受到读者喜爱。因为无论工资单还是人生单,总要把它搞得清楚些,才不至于稀里糊涂地过日子!
严行方
2017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