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执政基石:村官李家庚的故事. §十八 将心比心

村民李国金可不是一般的村民。他当过村支书,与李家庚有着很深的“过节儿”。甚至可以说,在英武山他是李家庚的冤家对头。为什么?李家庚和李国金都不愿明说。这在英武山还是一个秘密!

人们对此作过种种猜测,但是都不准确。可有一点是明确的,因为李国金当过村支书,他这个村支书没有做得像上届班子那么坏,但也没有出色的表现,比起李家庚父子来,他更是自惭形秽。实际上,李国金是一个极好强、极好面子的人。他多么想在自己当支书的时候,让英武山来个突变哪!可是,那个时候还没有“三线富民政策”。不,不能这样找借口,那个时候引水、修路还是摆在你李国金的面前吧?你为啥没有干成呢?他自责着。在他下野之后,他的心依然没死。不仅体魄依然健壮,而且一颗“革命”的心还活着——他总结自己失败的教训,他研究这个商品时代,研究英武山致富的门路。这一切并不是为了消磨漫长而寂寞的岁月,而是为了那一天,时刻准备着,积蓄着力量,为英武山的美好生活再拼搏一回!

可是,他没有这个机会了,可能这一生都不会有了。社会不可能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而且离他越来越远了。英武山毫不犹豫地进入了李家庚时代。看来李家庚是幸运的,他能抓住第二次出山的机会。这是李家庚的聪明之处。想当初,他李国金是英武山举足轻重的人物哇,英武山啥事情离得开他李国金?想不到转眼间,他李国金活得不值钱了。就是他的儿子参了军,还考上了军官学校,依然没能让他找回当年扬眉吐气的感觉。他眷恋往日的岁月,那时虽然缺吃少穿,可那时心里的感觉好哇!一个男人,拥有权力的感觉是什么都不能比的,权力是多么诱人哪!

李家庚上任之后一连干了几件事,对于李国金来说,眼前的变化像梦一样不可思议,家家户户的生活节奏都异常紧张起来,没有看见谁立在桥头说东家长西家短,而是一头扎进自家的天地拼起了命,村里所有的“闲话中心”都自动关闭了!春耕种地,建猪圈养猪,引水工程,等等等等,好像背后有李家庚给催命似的。他惊奇地想,一个患了绝症的病人,咋有那么大的能量呢?他从心底里恨李家庚,但又从心底里敬佩他。恨,是因为李家庚把自己比得灰溜溜的;敬佩,是由于他本身也从中得到了实惠。为此,李国金心头总是压着一块石头,这对他的精神打击非常沉重。

刚刚退下来的时候,李国金没有心思种地,有时闷在家里喝酒,喝醉了的时候就骂两句,或是没有理由地长吁短叹。每当夜深人静,李国金钻出自家的房屋,总爱在门前站一阵,好像是等待着一群人拥过来,或者等待着发生什么事情一样。

然而,英武山是那样的静谧,淡淡的月光下,鸡不叫,狗不咬,连猪都酣睡着。只有英沙河的流水,轻轻地流着、流着——这声响本来是很美的,可是,在他听来是那样凄凉。啊,英武山、英沙河,你要诉说啥呢?

啥都没有!一切都是那么沉静啊!

当一个人失去精神依托之后,只好黯然神伤地活在自己的孤独之中了。

经历了一阵时间的折腾,李国金终于想明白了。既然英武山已经走进了李家庚时代,那么聪明的人就不应该抱着老皇历。所以,他慢慢地适应了山坡地里的庄稼活儿,本来咱就是个庄稼汉嘛!国家主席说退就退了,小小英武山的村官你有啥留恋的?他自家也养了羊,而且尝到了甜头。自身的经济腰杆也硬实了许多,只要这么干下去,他有信心把自家的光景再翻个番!凭自己的劳动,家里有吃有穿有钱花,身体安康,儿女双全,人活一世你还求啥呢?你应该感到日子顺心才对呀!

李国金在心里跟李家庚别别扭扭,还有一层原因。李家庚的能力他十分清楚,他是一个能人,无论是开饭店还是开电料门市,他经营有方,干得红红火火。他李家庚在商场鏖战时早已经不是正常党员了,他满脑子都是生意经,他患病之后既然能当支书,就说明身体好了,他放着大钱不挣,何苦揽村里这个苦差事呢?凭李国金多年的经验,李家庚注定另有所图。尽管眼前村里有饥荒,但是,他指不定盯上村里哪块地方了,最后他自己肯定不会吃亏的。俗话说,破家还值万贯呢!比如把山林卖了,把村里的土地卖了,以村子的名义贷款,自己干够了,再把窟窿扔给下一届班子!自己不照样可以捞一把吗?村支书既是一个官员,同时在李家庚这类商人眼里肯定也是个“买卖”。所以,起初他对李家庚一点儿都不信任。实际上,李国金也代表着当时一般群众的心态。

不信任归不信任,可是人家李家庚并没有跟你结仇哇!每当在街上跟李家庚碰面,李家庚总是亲热地跟他打着招呼,问他忙啥呢?问他的身体好吗?弄得他心头热乎乎的。人家是一个现任支书,一个癌症病人哪!李国金这才感悟到,自己这叫庸人自扰!所有的不幸都是自己找的,你想得太多了,心气太高了,因此才有了这种旁人所不能理解的苦恼哇!

李家庚心里清楚李国金的真实心态,但他对李国金还是友好的。他觉得李国金有集体观念,有一定的觉悟,毕竟是当过村支书的人嘛!他虽然仇视自己,但他对英武山的乡亲们有感情,而且说话办事、待人接物,都很有档次,是别的庄稼人所不能比的。李家庚看中了他的这个长处,所以,每当村里有啥事情,他还跟李国金商量,上边来了客人,李家庚就把他喊过来,替李家庚陪客人喝酒。李国金有请必到,有酒必喝,并不是嘴馋图这口吃的,他要接近李家庚,最好能把他的心扒出来看一看,看他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生活是最普通的,也是最无法把握的;对于无法把握或把握不了的东西,只要懂得慢慢品味就是了。后来,李家庚给村里办的几件事儿,真让李国金开了眼。这些事情都是他曾经想过无数次,却无法付诸行动的,今天却让一个病人给办成了!而且他发现李家庚真的没有私心,他把乡亲们的冷暖挂记在心上。

李家庚干的都是凡人小事,可是,他李家庚却不是一个凡人!李国金在当支书的时候,的确没把这个普通的庄稼汉放在眼里。今天呢,李家庚确实也没把自己放在眼里,而且确确实实摆出了一副玩儿命的架势,好像英武山不富起来,他死不瞑目!最让他敬佩的是,李家庚不贪财,不收礼,不好色,不抽烟,不喝酒,不进歌厅,不进桑拿,不顾家,纯粹是一副粉身碎骨在所不惜的姿态!更让他吃惊的是,李家庚的灵魂深处有着崇高的信仰!这样的共产党员谁能比?

李国金服了,真的服了!

李国金心头对李家庚的种种怨恨,都消失得无影无踪,随之而来的是敬佩和感激!

2003年的春天,英武山刮起了黄风,小河、房舍、街道等景物,全都被风沙遮住了。也就是在这个风沙漫天的日子,李国金一家遭逢了一场灾难:他家养的十五只小尾寒羊突然患病,一天就死了五六只。一堆白花花的死羊扔在那里,有的张着嘴巴,有的瞪着眼睛,模样十分悲惨,谁看了都心疼啊!

已经到晚上了,李国金喝了一碗大米粥,连干的都没吃,就又到院里看小病羊了。他木然地立在那里,束手无策。他现在才感到恐惧了,心怦怦地跳着。灯光映照着李国金苍白的脸和一双焦虑不安的眼睛。他的脑子陷入了一片失望和混乱之中。

因为不是啥光彩的事情,李国金对这个问题是低调处理,甚至是处在保密状态中。可是,李家庚不知怎么就知道了。天黑不久,李家庚的夏利车停在了李国金家门口。李家庚风风火火地走进来,进门就是一声深情的问候:“国金大叔,听说羊死了几只?别心窄了,出了啥事办啥事儿!”

唯有为难着的人,才会深深体会这一声问候是多么令人温暖!李国金心中“呼”的一下子热了,连忙跟李家庚解释情况。

李家庚看出李国金真往心里去了,嘴上都起了一片燎泡,就接过李国金手里的手电筒,走到羊圈旁边照了照,看见其他几只活着的羊正在打蔫儿,甚至嘴里还吐着白沫子。他焦急地说:“国金大叔,不能再等了,得赶紧请兽医。”

李国金叹息了一声,抬头望望黑黑的天,呼啸的风声依旧不减。他为难地说:“这么黑的天,风又大,上哪儿找兽医呀?”

“石门寨呀!我家死猪的时候就是请的兽医。不过,那个兽医只懂猪。”李家庚皱着眉头想着,忽然想起了什么,“这样吧,我马上开车去石门寨。”

李国金感激地说:“真是太感谢了,家庚啊,这么晚了,您身体又不好,行吗?”

李国金妻子插话说:“让国金跟你一块儿去!”

李家庚说:“不行,家里不能没人,得赶紧把活着的羊隔开!要不然就都传染了!”

李国金感觉李家庚说得在行,决定留下来挪开没有死的羊。

李国金望着李家庚晃着虚弱的身子走了,心里一疼。

李家庚找到了石门寨的兽医,但是没有一个是懂羊的。他继续把车开到了秦皇岛市,通过关系找到了秦皇岛的名兽医。他用自家的汽车把兽医接到了英武山,兽医赶到的时候,已经是半夜了!兽医开始给羊诊治,李家庚也在一旁陪着——

李国金家的小尾寒羊得救了!

第二天早上,李家庚又开车去了秦皇岛市,给李国金买来了药品。李国金心里过意不去,要给李家庚汽车油钱和药钱,李家庚拒绝了:“你给我钱,就是小看我了,见外了。咱乡里乡亲住着,而且你还那么支持我村里的工作!只要你养羊发财了,我李家庚跟着高兴。除了养猪,你也给咱村开了一个致富新门路!”

李国金夫妇落泪了!多好的支书哇!英武山有李家庚这样的村支书,是英武山人的福气哩!他真诚地为自己对他的怀疑和敌意而自惭形秽!

后来,在李国金养羊的高峰期,李家庚还出资五千元,替他家换养了十只珍贵的绒山羊。现在,李国金家养的母羊已经繁殖了小羊,今年少说得挣四千元!

李家庚觉得帮助别人并不一定要在自身最强大的时候,在困境中消除别人的困境是给予而不是施舍,得到的是没有任何杂质的快乐!

李国金紧紧握着李家庚的手说:“家庚啊,过去我李国金恨过你,咒过你,今天我说一声对不住了!你这个人哪,心胸是没人能比的!”说着就抬手揩了一下眼睛,“你身体不好,往后村里有啥你忙不过来的事情,只要用得着我李国金的,就说一声!跟着你上刀山下火海,我他妈认!”

李家庚感激地望着他,舒心地笑了:“啥刀山火海的,您言重了。咱农民嘛,除了跟土地庄稼打交道,跟猪啊狗啊羊啊打交道,还能干出啥惊天动地的业绩来?我不求你别的,就图咱庄户人的一颗血疙瘩心!您是老党员,只要响应党的号召,在村里多起带头作用,这我就满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