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八时四十分在“学自联”代表刘亚东、秦萧、张锐等的要求下,特为他们举行皈依,分别提取法名为普愿(刘亚东)、普慧(秦萧)、普明(张锐),勉其皈依后成为真正的佛弟子,要学习吃亏担当,为人处事要行解并重,举止行为要为国家民族的典范。既成为佛光山的皈依弟子,佛光山就是自己的家,今日是来拜访,下一次则是回家了。
十一时,参加“佛光山佛教青年学术会议”的闭幕典礼,这次会议论文有四十多篇,因场地与时间的限制,仅选二十一位发表。这次会议旨在带动佛教界学术研究之风气,以在学学生为对象,故论文的发表,不急求于“一家之言”的成就,多学习、多观摩、多切磋。佛光山将计划每年定期举行同性质的学术会议,希望借大家的力量,来推动佛学学术风气,希望明年有更多人参加。
这次会议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国佛教史权威、任教于日本驹泽大学的镰田茂雄教授、美国柏克莱大学东方语言系兰卡斯特教授、美国天普大学宗教系主任傅伟勋教授,他们不仅是这次会议的贵宾,也是专题讲演者。这三位学者共同的特色,让人感受到:佛学在学术界有成就的人也都具有“慈悲”的性格与气度。
下午,康宁祥准备回台北,临行前跟我谈到,元旦假期正不知如何度过时,来山上这两天收益良多!除素食好吃外,很高兴参加了这次“佛教青年学术会议”,欣见这么多青年学子学佛,也更具体的了解到什么叫“人间佛教”,尤其听了傅伟勋教授与唐德刚教授的演讲,感受很多,人间佛教实是幸福的佛教。并展示一双他买的罗汉鞋要回家穿,这种“脚踏实地”的作风,实在是这次会议意外的收获!
他谈到在山上住了多年的名作家刘枋老师,和她说及来山的因缘。刘老师说,她以前在社会上也小有名气,但一上佛光山工作,上司都是年轻的出家人,根本“不懂”她是何许人也,多少在心理上有点不平。尤其在食宿方面,房间除了一床一桌外别无他物;每餐三菜一汤,每坐在饭桌前,真不知要如何下筷?当时说有多么不适应,就有多么不适应。但几年来的调适,在工作上没有虚荣心的作祟,在生活上感受到发心自在的乐趣,真正体会到“口中吃得清和味,心中常思佛土居”的轻安、淡泊、解脱,非只是形容词而已!
刘枋还对康宁祥说道:你们来山所有吃的、住的,都是待客用的,真正佛光山的住众生活是非常简朴的。
其实简朴近于克难的生活条件,是佛光山秉承丛林传统的真正精神,外界的人是看不到的。
为奖励多年来,为常住发心、贡献的优良职事,在心平和尚的主持下,今晚东禅楼由他亲自颁发奖状,得奖者除具有忍辱负重、吃苦耐劳、谦恭有礼、具亲和力、忠贞职守、本分安住、不诉苦埋怨等条件外,皆具有十年以上之历史,他们分别是:
慈庄:在美忍辱负重,为筹建西来寺而坚苦奋斗。
慈怡:完成《佛光大辞典》的编纂工作,并荣获金鼎奖。
慧礼:吃苦耐劳,致力完成本山各别分院大小工程任务。
依岸:独守寿山寺多年,吃苦耐劳,生病开刀(前后三次)仍不请假。
慧修:全年坚守岗位、看家、接听电话、传达联络、安住本位,从无怨言。
杨慈满:三十五年来忠心耿耿、退而不休的仍为常住贡献心力。
萧碧霞:三十年来,树立牺牲奉献、不计名位的在家护法形象。
等二十四名。
……
另外常住并为多年来在佛教文化事业种种努力的徐景文老师颁一特别奖。
有感徒众有些都是在受表扬的边缘,故建议都监院明年起扩大受奖类别,如笑容奖、服务奖、说好话奖……来勉励大家!
希望每个佛光人都能“树立自我的新形象”,这也是岁末对徒众们的一点期望。